西方音乐名家名作赏析之:伯辽兹(2)
乐器资源网 yueqiziyuan.com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在法国比任何其它地方都更为尖锐,艺术家的困苦和孤寂也更加悲惨!而多舛的命运对于伯辽兹更为残酷!伯辽兹曾这样写过:“我感到我要大叫,为了拯救自己而大叫,…… 哦,残酷的病(我把这种病叫做道德的、神经的、虚构的、一切人们都可能有的孤立病)总有一天它少不了要把我弄死。……” 伯辽兹深刻地感到一个事实,如果说梅特涅反动政权在奥地利将舒伯特禁锢在一幅冬天严酷的图景里,那么伯辽兹的外界在他心目中就好象是一个住满魔鬼的地狱。伯辽兹曾有一度怀疑过他对革命的信仰,并丧失了赢得这场斗争的信心,他和革命人民的关系疏远了,过分沉溺于宗教信仰中去寻找出路。然而伯辽兹在本质上仍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尽管他此时已不再表现斗争的欢乐与胜利的信心,但他没有给自己的孤寂披上神化的外衣,也没有陷入悲观厌世和绝望,他对生活始终抱着积极的态度,他与“命运”一直在进行着斗争。
法国给予伯辽兹的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图书馆职员,但在他死后渐渐承认了他的天才。可以断言没有伯辽兹就不会产生瓦格纳和李斯特的近代管弦乐配器法及近代标题音乐。最终法国也实现了瓦格纳的预言——法兰西一定会为伯辽兹树立起一座丰碑!
伯辽兹音乐
伯辽兹是十九世纪最大胆的革新家之一,是法国浪漫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使用的音乐手段完全是新颖的,他的音响感觉是独一无二的。从一开始,他就对强烈的戏剧性或是形象化的内容有很大兴趣,管弦音乐与此密切相关。
伯辽兹的作品反映了他所喜爱的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对他产生的影响。序曲《威弗利》(约1827)和序曲《罗布·罗伊》(1832)受司各特小说的启发。序曲《浮士德之天罚》(1846)受歌德的启发。带有中提琴独奏的标题交响乐《哈罗尔德在意大利》(1834)、序曲《海盗》(最后定稿于1855年),都是根据拜伦的诗写成的。序曲《李尔王》(1831)和为管弦乐队、独奏和合唱而作的戏剧性交响乐《罗密欧与朱丽叶》(1839)均根据莎士比亚的戏剧写成。
伯辽兹最重要的歌剧《特洛伊人》的脚本是他根据弗吉尔的诗自己写的,近些年来,这个歌剧重新上演获得成功。《安魂曲》(1837)和《赞美歌》(1849)是宏伟的作品。这种对大型乐队和合唱队的力量的喜爱,只代表了伯辽兹个性的一个方面,温柔的情感同样是他的特点。清唱剧《基督的童年》(1854)表现了这一点,在他的歌曲中涌出了精致的抒情,充溢于乐队作品中的感伤也带有高卢人的明晰与优雅。
在配器方面,伯辽兹施展了他的全部才华。他在使用乐器时的大胆创新,打开了浪漫主义音响的新世界。艾伦·科普兰指出:“在他以前,作曲家们只是为了让乐器发出自己的音响而使用它们,把音色混合在一起而产生新的效果是伯辽兹的成就。”在伯辽兹写的总谱中有大量新奇的效果和发现,这些都成为后来的作曲家的典范。指挥家费利克斯·魏因加特纳甚至把他称为“现代管弦乐队的创造者。”
带有浪漫主义自传题材的《幻想交响曲》(副题《艺术家的生活片断》)实际上是作者爱情生活中某些复杂思想感情的艺术再现。它由《梦幻,热情》、《舞会》、《田野景色》、《赴刑进行曲》和《妖魔夜宴的梦》五个乐章组成。总谱上有作者的题解:主人公青年音乐家失恋后自杀未遂,在昏迷中出现许多幻觉——他因嫉妒而杀死自己的恋人,被处以死刑。伯辽兹所塑造的这一形象是有叛逆性格的。同时,其中也蕴含着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情绪。作品与美丽的爱尔兰女演员哈莉特·司密森小姐有关。1827年,司密森小姐随剧团来到巴黎,扮演奥菲莉亚和朱丽叶。伯辽兹被莎士比亚的悲剧所震撼,而剧中女主角的扮演者司密森小姐给他更大的震撼,他对司密森一见钟情。这段曲折的爱情经历竟然促使作曲家激情澎湃的创作出一部最有个性的杰作来。在作品里,司密森小姐作为热情的主题出现在第一乐章,尔后又反复出现于下面的乐章,这就是伯辽兹自己所说的“固定乐思”(idée fixe)。
第一乐章为“梦幻与热情”,反映一种被冷落和嫉妒的感情;第二乐章“舞会”描写主人公出现在舞台上,可他的意中人却一直在和其他的男人跳舞;第三乐章“田野景色”则勾划出明朗恬静的自然风光,和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有相似的地方,乐章最后重现“固定乐思”,预示厄运临头;最后两个乐章描写了主人公为忘却单相思的爱情而吞服鸦片后所做的恶梦:在“赴刑进行曲”中,他目睹自己因杀爱人而被判处死刑;在“妖魔夜宴之梦”中,他看到自己的爱人正参加恶魔们的狂欢。伯辽兹基本上依循了传统交响曲的正规格式。这表明,浪漫主义的思想和古典主义的模式能够很好的结合,而不需要彻底打破它。
与《幻想交响曲》产生年代相近,同样带有自传性的另一部交响曲《哈罗尔德在意大利》取材于拜伦的长诗《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的第4章。诗人放荡不羁的诗行和更加放荡不羁的生活曾燃起了许多浪漫主义作曲家的想象之火。同时也是应帕格尼尼之约而作。作品的主人公是一位同社会格格不入的浪游者,他失恋、痛苦,乐曲的调子比较压抑。这部作品以中提琴独奏为特色。整个乐曲围绕着一个主题,即代表主人公哈罗尔德由中提琴独奏的那段傍徨、伤感的旋律。但主人公并未完全卷入乐曲的四个“场景”中去,他只是一个旁观者,面对场景发出感慨。音乐远比标题所表达的内容要丰富得多。第二乐章“巡礼者进行曲”、第三乐章“山地人的小夜曲”,终曲为“强盗的狂欢”。
与传统有较大差别的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伯辽兹最大的交响乐作品。演出时间达1小时40分钟。它的形式不同于一般交响曲,是按戏剧情节构思的,其中还加入了独唱、合唱声部。但它比前两部作品更明显地在写戏。可以说,他在这部莎士比亚戏剧题材的交响曲中更成功地表达了自己,因为他的想象不受舞台表演加给他的限制。纯器乐部分“爱的场景”、“女王玛布的谐谑曲”和“死的场景”是伯辽兹最辉煌的成就。其中女王玛布的音乐是描绘性写作的一大胜利,音乐把默库修那轻快流畅的语言翻译为闪耀的管弦乐声响的网,这种网只能描述为音乐的轻绡。伯辽兹凭着他用所有这些激进手法构想的交响曲向世人证明,在管弦乐作曲方面,他是当之无愧的开拓者。他以新颖的和声、比他浪漫主义的前辈和同代人更加奇异的音色和结构的标新立异,大大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他的影响遍及各个方面,包括后来套曲曲式的交响曲——即不同乐章中出现同一主题的交响曲、李斯特的交响诗、甚至瓦格纳的戏剧音乐。伯辽兹还有一对极为灵敏的耳朵,他的“女王玛布的谐谑曲”和“罗马狂欢节”序曲的音色效果到如今仍是所有人望尘莫及的。他1844年出版的管弦乐法的论著被列为经典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