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外国名家名曲

频道主页

布鲁诺·瓦尔特 (Bruno·Walter) 八首歌曲(8 Songs / Lieder)

乐器资源网  yueqiziyuan.com 

  布鲁诺·瓦尔特(Bruno·Walter,1876年9月15日——1962年2月17日)德国美籍指挥家,钢琴家;1901年被聘为维也纳宫廷歌剧院乐长;1913年至慕尼黑歌剧院任音乐指导;1922年后,活跃于柏林、莱比锡和萨尔兹堡音乐节;1933年后,因受纳粹迫害而离德去奥、法;1939年到其去世定居美国的22年中,达到了他艺术成就的最高峰;瓦尔特的指挥风格柔和优美,将管弦乐的各声部都处理得富于歌唱性;他继承和发展了德国的指挥传统,被誉为“莫扎特专家”;他特别擅长于指挥贝多芬、勃拉姆斯、马勒的作品;他是马勒第九交响曲和大地之歌首演指挥者。

  布鲁诺·瓦尔特(1876—1962)生于德国柏林一个犹太中产阶级家庭,有一兄一妹。8岁入柏林斯特恩音乐学校学习,以“小莫扎特”见称。12岁与柏林爱乐乐团合作演出莫舍勒斯《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以及贝多芬《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获得成功,继而又被约瑟夫·霍夫曼(Josef Hofmann 1876-1957)的演出打动,立志作钢琴家。后受汉斯·冯·彪罗(Hans von Bülow 1830-1894)影响,改志做指挥家。16岁作为学生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出自己的《平静的海与顺利的航行》(Meeresstille und glückliche Fahrt 合唱团与乐队,歌德词)。1894年3月21日他以歌剧指挥身份在科隆歌剧院首次登台(先为人声教练),指挥罗尔津(Gustav Albert Lortzing 1801-1851)《军械士(Der Waffenschmied)。同年秋季他在汉堡歌剧院结识马勒(Gustav Mahler 1860-1911)(第一歌剧指挥),先为合唱指挥,后为歌剧指挥。这一时期,马勒纠正了他为保证音乐生动性(情感、戏剧性、诗意)牺牲精确性的错误,指点他保持节奏的高度精确是最充分体现瓦格纳戏剧表现力的最好办法,以及在严格的音乐范围内,努力表达情感有益无害。

布鲁诺·瓦尔特 (Bruno·Walter) 八首歌曲(8 Songs / Lieder)

  1896年2月,更名为布鲁诺·瓦尔特;1896-1898年任布雷斯劳城市剧院和普雷斯堡歌剧院第一指挥。1898年秋季任里加歌剧院第一指挥,在那里遇见了后来的妻子。同年10月马勒(时任维也纳宫廷歌剧院院长)发来邀请,他以在马勒巨大魅力下个人风格无法自然发展为由拒绝,二人友谊出现裂痕。1900年秋季任柏林皇家歌剧院(后柏林国家歌剧院)皇家普鲁士指挥。同年致信马勒重申此前拒绝缘由,二人重修旧好。

  1901年秋季应马勒再次邀请任维也纳宫廷歌剧院第一指挥,9月27日首次登台,指挥威尔第《阿依达》。1901-1907年他与马勒一同工作,为他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马勒诠释者之一奠定了基础。1907年马勒辞去维也纳宫廷歌剧院院长一职(宫廷要求马勒保守主动辞职这一秘密)赴美,瓦尔特留在这里工作到1912年。1910年2月21日在英国考文特花园首次登台,指挥瓦格纳《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1911年入奥地利籍;1913年1月1日任慕尼黑歌剧院首席皇家巴伐利亚音乐总指导。1月25日在莫斯科首次登台,此后多次前往莫斯科、列宁格勒等地指挥,作为马勒在苏联传播的重要纽带(特别是20年代的艺术活动)影响了包括肖斯塔科维奇在内的苏联艺术家。他在慕尼黑歌剧院一直工作到1922年10月3日,以贝多芬《费德里奥》作为告别剧目。1923年2月15日在纽约首次登台;1925年8月26日在萨尔茨堡音乐节首次登台,指挥多尼采蒂《唐·帕斯夸莱》(Don Pasquale)。同年9月18日作为新组建的柏林市立歌剧院音乐总指导首次登台,指挥瓦格纳《纽伦堡的名歌手》。1926年6月23日在斯卡拉歌剧院首次登台。在米兰他与托斯卡尼尼首次碰面。同年11月6日,指挥普契尼《图兰朵》的柏林首演。

  1928年2月6日,他与柏林爱乐乐团合作演出肖斯塔科维奇《第一交响曲》(俄罗斯境外首演),向西方有效引介了这位作曲家。1929-1933年任莱比锡布业会堂管弦乐团首席指挥。1933年3月纳粹先后阻止他继续指挥布业会堂管弦乐团和柏林爱乐乐团,瓦尔特离德赴奥。1933-1936年再度居无定所;1934年8月4日在萨尔茨堡指挥莫扎特《唐璜》。1936-1938年任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原维也纳宫廷歌剧院)艺术指导与维也纳爱乐乐团指挥;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瓦尔特离奥。1938年9月入法国籍。1939年11月1日举家赴美,1940年定居比弗利山(Beverly Hills),1946年入美国籍。1941年2月14日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首次登台,指挥贝多芬《费德里奥》。1946年返欧巡回指挥。1947年2月接受纽约爱乐乐团音乐顾问(实即音乐总监)一职。9月9日自1938年离奥后再次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

  1950年9月24日自1933年离德后再次指挥柏林爱乐乐团。1949年后醉心人智学。1957年3月7日心脏病发作后暂时退出舞台。1959年3月以威尔第《安魂曲》告别大都会歌剧院,次年以舒伯特《未完成交响曲》和马勒《第四交响曲》告别维也纳,12月4日以与凡·克莱本(Van Cliburn 1934-)合作的音乐会告别公开演出生涯。布鲁诺·瓦尔特于1962年2月17日5时45分逝世于家中,当日,纳蒂娅·布朗热(Nadia Boulanger 1887-1979)指挥纽约爱乐乐团演奏弗雷《安魂曲》为其送别。布鲁诺·瓦尔特葬于瑞士蒙塔诺拉(Montagnola)的圣·阿邦迪奥教堂墓地(S.Abbondio Church Cemetery)。

  他称自己是个维也纳人,他将维也纳人的抒情和乐观带进了艺术。人们对他早年频繁使用自由速度颇有微辞,但很少有人指出这些地方使曲子听起来更糟,围绕自由速度,他和马勒进行过长期的讨论。长期以来人们以为他早期和晚期(录音中的时间)风格一样倾于温和,但事实是他并非总是如此,特别是在他早期录音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不一样的他,即便是到了中晚期,在特定的场合、针对特定体裁,如在歌剧院中和对歌剧序曲,他仍能制造出令人兴奋的效果,只是自始至终他的风格都不会让他的乐队和听众感到焦虑和压迫。他将管弦乐各声部处理得层次分明且富于歌唱性。

  通过他与哥伦比亚交响乐团合作录制的立体声唱片我们了解到50年代中期后他的演绎风格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内敛、典雅、流畅、松弛、舒缓、细腻和富有亲和力的整体外观下使音流在运动过程中折射出不同的表情、色调、气质和质感,在保持整体性前提下使不同乐句(段)自然形成各自的音响内核与和声效果。他对音乐的诠释具有持久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他擅长指挥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瓦格纳、布鲁克纳和马勒的作品。

  他是马勒音乐的痴迷者和推广者。除了是马勒《第九交响曲》和《大地之歌》的首演者,并参与马勒《第八交响曲》首演排练(受马勒委托)外,马勒其他交响曲的首演他几乎都在场。马勒交响曲总谱付印前,都交与他修改定稿。他是马勒《第五交响曲》的备选首演者。对瓦尔特的工作,阿尔玛·马勒给予了很高评价——“瓦尔特在马勒生前完全理解他作为一个音乐家和作曲家;在他死后,瓦尔特伟大和振奋人心的艺术在全世界为他服务。他掌握了其中每一个微妙之处,作为独创性的演绎,作为一个阐述的音乐家,他把马勒作品的精神作为自己作品的基调”。

  布鲁诺·瓦尔特对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的演绎,是本世纪指挥家中的传奇,而他也一向对这部作品情有独钟,早在78转的录音时代,他就传有两版。其中1960年的录音被欧美乐评视为他指挥艺术的颠峰之作。在此片中,他驱使一腔热血,驾驭手下的哥伦比亚交响乐团,展现出最具人文关怀和人性的演出,没有激昂,没有矫作,只是想尽办法把音乐中属于人的一面,尽情宣泄。作为二十世纪德国最伟大的指挥家之一,瓦尔特把音符凿刻成音我,那温柔与人性的光辉是失落已久的真心。

  他反对指挥夸张的体态活动和指挥动作。他指挥时好像不是依靠双手的动作,而是通过眼神和面部表情来协调整个乐队。他很重视乐队队员的情绪,并善于发现他们每个人的表演才能,从而充分调动每个演奏员的积极性。瓦尔特不仅坚持不懈地追求理想的音响,而且他有办法使乐队奏出他所追求的理想音响。

  他不是一位独裁者,而是一位教师,他强调完美的表演是乐队和指挥共同的成果。在指挥要求的所有要点得以保证的基础上,他留给乐队成员以自由发挥的空间,他不是通过强加的方式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是采用启发、引导、培育的方式使完美的声音从乐队成员内心自然流淌出来。他反对不加排练就匆匆上场。他坚持即兴发挥必须建立在扎实的排练基础之上。他反对摒弃使用指挥棒,认为那会令已发展到高级阶段的指挥专业走向衰败。

  瓦尔特不但是一位杰出的指挥大师,他还是优秀的钢琴家,他录过莫扎特《第二十钢琴协奏曲》及巴赫、肖邦、舒伯特、舒曼等的曲子。瓦尔特是一位具有超常天赋和丰富经验的指挥大师,他能以适中的手势幅度获得他所要达到的乐队效果,在当代指挥家中获得完美的古典主义者的声誉。他对维也纳学派名作的演释尤为著名,被公认为马勒交响曲的第一流的指挥家。他自己的作品有:两部交响曲,弦乐四重奏,钢琴四重奏,钢琴三重奏及几部歌曲集。曾出版的著作有:〈音乐的精神力量〉,1935年维也纳出版,〈古斯塔夫·马勒〉,1936年维也纳出版。〈主题与变奏,自传〉,1946年纽约出版,关于音乐及其演奏〉,1957年法兰克福出版。(资料自“外国著名指挥家词典”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年6月版)

  他的录音生涯开始于1923年(贝多芬、柏辽兹、比才),结束于1961年3月31日(莫扎特四首歌剧序曲和《共济会葬礼音乐》)。他留下了大量高水平的录音。这些录音包括马勒五部交响曲(一、二、四、五、九)、《大地之歌》(包括《第五交响曲》、《第九交响曲》和《大地之歌》的世界首录)、《亡儿悼歌》、《青年流浪者之歌》、巴赫《马太受难曲》、贝多芬全套交响曲、《三重协奏曲》、《庄严弥撒》、歌剧《费德里奥》、《小提琴协奏曲》、《第五钢琴协奏曲》、勃拉姆斯全套交响曲、《德意志安魂曲》、两部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双重协奏曲》、《女低音狂想曲》、《学院庆典序曲》、《命运之歌》、《悲剧序曲》、《海顿主题变奏曲》、柏辽兹《幻想交响曲》、布鲁克纳四部交响曲(四、七、八、九)、《感恩颂》、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海顿六部交响曲、德彪西《大海》、《牧神的午后前奏曲》、德沃夏克两部交响曲(八、九)、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莫扎特九部交响曲(二十五、二十八、二十九、三十五、三十六、三十八—四十一)、《安魂曲》、歌剧《唐璜》、《费加罗的婚姻》和《魔笛》、三部小提琴协奏曲(三、四、五)、五部钢琴协奏曲(十四、二十、二十二、二十三、二十七)、拉威尔《左手钢琴协奏曲》、舒伯特三部交响曲(五、八、九)、舒曼三部交响曲(一、三、四)、《钢琴协奏曲》、斯美塔纳《伏尔塔瓦河》、《被出卖的新嫁娘序曲》、理查·施特劳斯的《唐璜》、《死与净化》、《梯尔·欧伦施皮格尔的恶作剧》、柴可夫斯基两部交响曲(五、六)、《第一钢琴协奏曲》、威尔第《安魂曲》、歌剧《假面舞会》、《命运之力》、瓦格纳《女武神》(不完整)、《齐格弗里德牧歌》等。

  瓦尔特不遗余力提携后进,伯姆(Karl Bohm 1894-1981)、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 1908-1989)、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 1918-1990)、莱因斯多夫(Erich Leinsdorf 1912-1993)、朱里尼(Carlo Maria Giulini 1914-2005)、索尔蒂(Sir Georg Solti 1912-1997)、肖斯塔科维奇(Dmitri Dmitriyevich Shostakovich 1906-1975)、列夫·奥博林(lev Nikolayevich Obrin 1907-1974 )、凡·克莱本(Van Cliburn 1934-2013)、库贝立克(Rafael Kubelik 1914-1996)、玛丽亚·伊沃金(Maria Ivogün 1891-1987)、米拉诺芙(Zinka Milanov 1906-1989)、费丽尔(Kathleen Ferrier 1912-1953)、厄纳·萨克(Erna Sack 1898-1972)、弗兰茨·魏克斯曼(Franz Waxman 1906-1967)、乔治·伦敦(George London 1920-1985)、科恩戈尔德(Erich Wolfgang Korngold 1897-1957)、祖宾·梅塔(Zubin Mehta 1936-)、格奥尔格·丁特纳(Georg Tintner 1917-1999)等都受过他提携、帮助或指导。

  布鲁诺·瓦尔特对十二音体系、序列音乐和爵士乐持反对态度。晚年对勋伯格的音乐理念有所体谅。瓦尔特接受采访时候曾经说到:“最近美国出现了一种新的音乐形式,叫做爵士乐,我认为这是一种非常浮躁的音乐,如果人们经常听这种音乐,那将是非常危险的!”

  分享:

西安音乐学院管弦系打击乐专业教师:韩晓静

西安音乐学院管弦系打击乐专业教师:韩晓静

中国名家名曲

徐宝

徐宝

中国名家名曲

芬兰音乐作曲名家《克鲁赛尔 Bernhard Henrik Crusell》个人资料及照片档案

芬兰音乐作曲名家《克鲁赛尔 Bernhard Henrik Crusell》个人资料及照片档案

外国名家名曲

德国音乐作曲名家《H. Genzmer》个人资料及照片档案

德国音乐作曲名家《H. Genzmer》个人资料及照片档案

外国名家名曲

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教授:苏斌

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教授:苏斌

中国名家名曲

布鲁诺·瓦尔特 (Bruno·Walter) 八首歌曲(8 Songs / Lieder)

布鲁诺·瓦尔特 (Bruno·Walter) 八首歌曲(8 Songs / Lieder)

外国名家名曲

古琴名家-吴文光

古琴名家-吴文光

中国名家名曲

李瑜 西安音乐学院古筝专业教师、秦筝艺术团指导教师

李瑜 西安音乐学院古筝专业教师、秦筝艺术团指导教师

中国名家名曲

吴雁泽

吴雁泽

中国名家名曲

西方音乐名家名作赏析之:拉威尔

西方音乐名家名作赏析之:拉威尔

外国名家名曲

德国指挥家:威尔海尔姆·富尔特文格勒 (Wilhelm Furtwangler)个人简介及照片

德国指挥家:威尔海尔姆·富尔特文格勒 (Wilhelm Furtwangler)个人简介及照片

外国名家名曲

器乐名家、名师简介:果敢

器乐名家、名师简介:果敢

中国名家名曲

马勒克.雅诺夫斯基(Marek Janowski) 歌剧女武神(Die Walküre - Opera)

马勒克.雅诺夫斯基(Marek Janowski) 歌剧女武神(Die Walküre - Opera)

外国名家名曲

器乐名家、名师简介:李蓉

器乐名家、名师简介:李蓉

中国名家名曲

墨西哥音乐指挥名家《奥朗德拉·德·拉·帕拉 Alondra de la Parra》个人资料及照片档案

墨西哥音乐指挥名家《奥朗德拉·德·拉·帕拉 Alondra de la Parra》个人资料及照片

外国名家名曲

台语歌谣的奇葩:邓雨贤人资料及照片

台语歌谣的奇葩:邓雨贤人资料及照片

中国名家名曲

世界歌剧作曲家档案 歌剧作曲家介绍

世界歌剧作曲家档案 歌剧作曲家介绍

外国名家名曲

河南民歌歌手简介

河南民歌歌手简介

中国名家名曲

<strong>西方音乐名家名作赏析之:门德尔松</strong>

西方音乐名家名作赏析之:门德尔松

外国名家名曲

美国音乐指挥名家《钟健 Jerry Junkin》个人资料及照片档

美国音乐指挥名家《钟健 Jerry Junkin》个人资料及照片档

外国名家名曲

<strong>西方音乐名家名作赏析之:斯美塔那</strong>

西方音乐名家名作赏析之:斯美塔那

外国名家名曲

中国音乐作曲名家《王和声 Wang he sheng》个人资料及照片

中国音乐作曲名家《王和声 Wang he sheng》个人资料及照片

中国名家名曲

德国音乐指挥名家《詹姆斯·拉斯特 James Last》个人资料

德国音乐指挥名家《詹姆斯·拉斯特 James Last》个人资料

外国名家名曲

日本音乐作曲名家《植松伸夫 Nobuo Uematsu》个人资料及照

日本音乐作曲名家《植松伸夫 Nobuo Uematsu》个人资料及照

外国名家名曲

和谐花园(Il Giardino Armonico)-双簧管协奏曲(Oboe concerto)介绍

和谐花园(Il Giardino Armonico)-双簧管协奏曲(Oboe concer

外国名家名曲

赫伯特.布鲁姆斯泰特(Herbert Blomstedt)个人简介及照片

赫伯特.布鲁姆斯泰特(Herbert Blomstedt)个人简介及照片

外国名家名曲

西方音乐名家名作赏析之:德沃夏克

西方音乐名家名作赏析之:德沃夏克

外国名家名曲

叶咏诗 D大调卡农与吉格舞曲(Canon And Gigue In D)个人简介及照片

叶咏诗 D大调卡农与吉格舞曲(Canon And Gigue In D)个人简

外国名家名曲

俄罗斯著名钢琴家:拉赫曼尼诺夫(Sergey Vasilyevich Rachmaninov)个人简介及照片

俄罗斯著名钢琴家:拉赫曼尼诺夫(Sergey Vasilyevich Rach

外国名家名曲

夜曲的鼻祖:约翰.菲尔德个人资料及照片

夜曲的鼻祖:约翰.菲尔德个人资料及照片

外国名家名曲

赫伯特·冯·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个人简介及照片

赫伯特·冯·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个人简介及照片

外国名家名曲

英国音乐指挥名家《Nicholas Childs》个人资料及照片档案

英国音乐指挥名家《Nicholas Childs》个人资料及照片档案

外国名家名曲

西方音乐名家名作赏析之:海顿

西方音乐名家名作赏析之:海顿

外国名家名曲

钢琴 吉他 长笛 口琴 陶笛 古筝 二胡 笛子 洞箫 古琴 琵琶 巴乌 唢呐 中阮 贝司 乐谱 戏曲 歌剧 声乐 电子琴 架子鼓 萨克斯 手风琴 小提琴 单簧管 电吉他 大提琴 葫芦丝 交响乐 尤克里里 名家名曲 器乐知识 乐团乐队 乐器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