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名家名作赏析之:门德尔松
乐器资源网 yueqiziyuan.com门德尔松生平
Felix Mendelsson 1809-1847
当法国伯辽兹创作出崭新的浪漫主义音乐之际,在德国也发起了不同流派的浪漫主义音乐,即更加健全的、更加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感情与幻想的音乐。这样的音乐,在德国被称为中期浪漫主义音乐。中期浪漫主义音乐是与韦伯和舒伯特等人的初期浪漫主义音乐相比较而言。初期浪漫主义音乐是在它之前的古典主义音乐的土壤里初生出来的花朵,而中期浪漫主义则是在初期浪漫主义勤奋耕耘的百花园里傲然盛开的鲜花,散发出热烈的激情与幻想的浓郁芳香。中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是门德尔松和舒曼。
德国作曲家雅各·路德维希·费里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在1809年2月3日生于汉堡一个富有的资产阶级家庭,父亲是银行家,母亲在当时以广博的文化素养和音乐才能闻名。门德尔松童年时代住在柏林,他从小学习钢琴和音乐理论,九岁时便在音乐会上演奏钢琴,十一岁开始尝试创作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由于他生活在一个有文化的家庭里,经常接触到家庭星期日聚会的来客——文化知识界的卓越代表如海涅、黑格尔、斯文德、威柏、莫舍列斯等人,在环境的耳濡目染和教育下,他的精神和创作都成熟得很快。他在1826年写出优美的《仲夏夜之梦》序曲时,才只十七岁。他在少年时代除了致力于音乐学习和创作外,还自学柏林大学的一部分课程,努力充实自己多方面的知识,终于成为当代最有文化教养的艺术家之一。
门德尔松的一大重要贡献是他重新排了练巴赫的《马太受难曲》,这部作品已被人遗忘许久,险遭被作为废纸清理掉的厄运。门德尔松在其母亲的旧书堆中偶然发现,并且独具慧眼的发现这部作品的伟大。他力排众异,亲自主持整理排练了巴赫的《马太受难曲》,在1829年也就是巴赫逝世八十周年时,亲自指挥演出。重新唤起了世人对巴赫的重视。
1829—1832年间,门德尔松周游英伦三岛、瑞士、巴黎和意大利,他的几部重要交响乐作品,如《赫布里底》(芬格尔洞)序曲、《苏格兰》交响曲和《意大利》交响曲等,都是在这游历年代中写成或者孕育构思的。
1833年他任杜塞尔多夫市乐长职务,特别是在1835年迁居莱比锡并担任布业大厅音乐会指挥后,更系统地积极传播德国古典音乐作品——除了1829年在柏林使巴赫的被埋没近百年的《马太受难乐》重见天日外,还组织了按历史次序编排演奏曲目而连续举行的音乐会,演奏了亨德尔的神剧,海顿的交响曲和清唱剧,贝多芬的《庄严弥撒乐》和《第九交响曲》等,舒伯特的《C大调交响曲》在1838年被舒曼“发现”后也是在门德尔松指挥下在莱比锡首次演出的。
1843年,门德尔松在莱比锡创办德国的第一个音乐学院,建立了基本上以古典音乐为依据的一整套音乐艺术教育体系,形成了所谓“莱比锡乐派”,培养出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材。但是由于学院对发展当代新音乐艺术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教学方法也有烦琐枯燥的一面,因此一度成为学究习气的温床、保守主义的堡垒。但是总的说来,莱比锡音乐学院的创立,无疑地是他的一桩辉煌业绩。
门德尔松的创作在他一生中最后十年(1837—1847)最为多产,他的后期作品部分地出现过英雄性因素,好像力图体现革命前的社会情绪,但是一般认为,除个别像《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等作品外,都不如前期作品那样富于活力。
门德尔松的这些优秀作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却被法西斯德国所禁演。那时德国的音乐史书上抹掉了门德尔松的名字和他的不朽功绩。这是因为门德尔松是犹太人的缘故,也是希特勒反犹太政策的有力证明。但是门德尔松的真正价值是任何人也不能抹杀的,也不是任何人的反犹太政策所能改变的。门德尔松的音乐,至今流传甚广,它依然是全世界人民所热爱的艺术精品,是音乐百花园中的一枝鲜艳的奇葩。
门德尔松的创作从不接触社会性的题材或者尖锐的生活问题,也没有严肃的哲理意味和深刻的戏剧性情绪。他的作品既没有舒曼的热情的狂澜,也没有伯辽兹感人的激奋之情;没有舒伯特的深刻心理刻画,也没有肖邦那种爱国的气概。同浪漫主义艺术家所特有的奔放的激情相反,门德尔松惯于冷静地控制自己的感情流露,用严格匀称的形式来表达他的安详的思想。因此,他的作品更多地倾向于反映生活中明朗的一面,他的音乐抒情性占优势,主要运用城市生活风俗性的体裁,他的鲜明的旋律写作保持着同民间歌曲舞曲的紧密联系,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内容通俗易懂。
门德尔松的创作,几乎遍及所有的体裁,但是他的作品并不都具有同等价值。交响音乐创作是他天才的鲜明表现的领域之一。门德尔松能胜任好几个角色:钢琴家、指挥家,音乐活动家和教育家。在他一生的最后十五年中,他是在为公共事业奔忙中搞作曲的。除此以外,门德尔松还要指导各省一个又一个的音乐节,这都是德国音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门德尔松作曲迅速而轻松,这可与莫扎特和舒伯特相比,但他很少让自己的内心处于宁静之中,而这种宁静有可能使他的大部分音乐更有深度。这些公共事业花去了他的精力,就像贫穷和忽视所能起的作用一样,过度的劳累使他在创作力量充沛的艺术盛年,因屡患神经性疾病而在1847年11月4日辞世,享年不到三十九岁。
门德尔松音乐
门德尔松献身于这样一个使命:在一个正在脱离古典主义的时代中保护古典主义形式的传统。他那十分讲究的技巧把他和这种宏伟的传统联系起来,他表现思想的特点是平静而优雅,他的思想和表现方式保守面又有条有理。门德尔松是浪漫主义运动中古典主义潮流的代表,但这并不是说他没有受浪漫主义的影响。在他的早期作品中,他是一个热情歌颂自然的诗人、一个运用虚无缥缈画笔的风景画家。在他的音乐中流露着温柔的情感和男子气概的热情,也有在那个时代大量表现出来的忧郁。
门德尔松是在柏林这个音乐活动中心成长的。十二岁时拜访了在魏玛的歌德。这位德国诗人当时是整个欧洲的传奇人物,五十年前曾听过年幼的莫扎特的即兴钢琴演奏,他认为门德尔松甚至比莫扎特更为早熟。究竟如何早熟,到1826年门德尔松写出《仲夏夜之梦》就清楚了。序曲用奏鸣曲式,结构巧夺天工,同时注意充分表达莎士比亚原著的神奇魅力。乐曲开始,由木管乐器奏出悠长的和弦,展示出大森林的风光。第一主题描绘一群仙女,那淡雅的诗意至今无与伦比。礼仪式风格的第二主题惟妙惟肖地勾画出忒修斯的宫廷。然后乐曲描写情侣和村民,仍旧那么活灵活现。最后音乐描绘驴的叫声,那驴表示波顿的变形。不管从他对形式的驾驭上看,还是从高超配器技巧,特别是绘声绘色的木管乐写作来看,这首序曲都是任何一个完全成熟的作曲家可以骄傲的杰作。十六年以后,普鲁士威廉四世要人为戏剧《仲夏夜之梦》谱曲,准备在波茨坦上演。于是,像是老天的安排,门德尔松重新体验了青年时代的第一次创作冲动,写出了与序曲《仲夏夜之梦》齐名的配乐。其中的谐谑曲是门德尔松所有谐谑曲中最长的一首,小妖精的形象叫人难以忘怀;夜曲是迄今所有夜曲音乐中旋律最辉煌的一首。
Felix Mendelsson 1809-1847
当法国伯辽兹创作出崭新的浪漫主义音乐之际,在德国也发起了不同流派的浪漫主义音乐,即更加健全的、更加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感情与幻想的音乐。这样的音乐,在德国被称为中期浪漫主义音乐。中期浪漫主义音乐是与韦伯和舒伯特等人的初期浪漫主义音乐相比较而言。初期浪漫主义音乐是在它之前的古典主义音乐的土壤里初生出来的花朵,而中期浪漫主义则是在初期浪漫主义勤奋耕耘的百花园里傲然盛开的鲜花,散发出热烈的激情与幻想的浓郁芳香。中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是门德尔松和舒曼。
德国作曲家雅各·路德维希·费里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在1809年2月3日生于汉堡一个富有的资产阶级家庭,父亲是银行家,母亲在当时以广博的文化素养和音乐才能闻名。门德尔松童年时代住在柏林,他从小学习钢琴和音乐理论,九岁时便在音乐会上演奏钢琴,十一岁开始尝试创作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由于他生活在一个有文化的家庭里,经常接触到家庭星期日聚会的来客——文化知识界的卓越代表如海涅、黑格尔、斯文德、威柏、莫舍列斯等人,在环境的耳濡目染和教育下,他的精神和创作都成熟得很快。他在1826年写出优美的《仲夏夜之梦》序曲时,才只十七岁。他在少年时代除了致力于音乐学习和创作外,还自学柏林大学的一部分课程,努力充实自己多方面的知识,终于成为当代最有文化教养的艺术家之一。
门德尔松的一大重要贡献是他重新排了练巴赫的《马太受难曲》,这部作品已被人遗忘许久,险遭被作为废纸清理掉的厄运。门德尔松在其母亲的旧书堆中偶然发现,并且独具慧眼的发现这部作品的伟大。他力排众异,亲自主持整理排练了巴赫的《马太受难曲》,在1829年也就是巴赫逝世八十周年时,亲自指挥演出。重新唤起了世人对巴赫的重视。
1829—1832年间,门德尔松周游英伦三岛、瑞士、巴黎和意大利,他的几部重要交响乐作品,如《赫布里底》(芬格尔洞)序曲、《苏格兰》交响曲和《意大利》交响曲等,都是在这游历年代中写成或者孕育构思的。
1833年他任杜塞尔多夫市乐长职务,特别是在1835年迁居莱比锡并担任布业大厅音乐会指挥后,更系统地积极传播德国古典音乐作品——除了1829年在柏林使巴赫的被埋没近百年的《马太受难乐》重见天日外,还组织了按历史次序编排演奏曲目而连续举行的音乐会,演奏了亨德尔的神剧,海顿的交响曲和清唱剧,贝多芬的《庄严弥撒乐》和《第九交响曲》等,舒伯特的《C大调交响曲》在1838年被舒曼“发现”后也是在门德尔松指挥下在莱比锡首次演出的。
门德尔松的创作在他一生中最后十年(1837—1847)最为多产,他的后期作品部分地出现过英雄性因素,好像力图体现革命前的社会情绪,但是一般认为,除个别像《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等作品外,都不如前期作品那样富于活力。
门德尔松的这些优秀作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却被法西斯德国所禁演。那时德国的音乐史书上抹掉了门德尔松的名字和他的不朽功绩。这是因为门德尔松是犹太人的缘故,也是希特勒反犹太政策的有力证明。但是门德尔松的真正价值是任何人也不能抹杀的,也不是任何人的反犹太政策所能改变的。门德尔松的音乐,至今流传甚广,它依然是全世界人民所热爱的艺术精品,是音乐百花园中的一枝鲜艳的奇葩。
门德尔松的创作从不接触社会性的题材或者尖锐的生活问题,也没有严肃的哲理意味和深刻的戏剧性情绪。他的作品既没有舒曼的热情的狂澜,也没有伯辽兹感人的激奋之情;没有舒伯特的深刻心理刻画,也没有肖邦那种爱国的气概。同浪漫主义艺术家所特有的奔放的激情相反,门德尔松惯于冷静地控制自己的感情流露,用严格匀称的形式来表达他的安详的思想。因此,他的作品更多地倾向于反映生活中明朗的一面,他的音乐抒情性占优势,主要运用城市生活风俗性的体裁,他的鲜明的旋律写作保持着同民间歌曲舞曲的紧密联系,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内容通俗易懂。
门德尔松的创作,几乎遍及所有的体裁,但是他的作品并不都具有同等价值。交响音乐创作是他天才的鲜明表现的领域之一。门德尔松能胜任好几个角色:钢琴家、指挥家,音乐活动家和教育家。在他一生的最后十五年中,他是在为公共事业奔忙中搞作曲的。除此以外,门德尔松还要指导各省一个又一个的音乐节,这都是德国音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门德尔松作曲迅速而轻松,这可与莫扎特和舒伯特相比,但他很少让自己的内心处于宁静之中,而这种宁静有可能使他的大部分音乐更有深度。这些公共事业花去了他的精力,就像贫穷和忽视所能起的作用一样,过度的劳累使他在创作力量充沛的艺术盛年,因屡患神经性疾病而在1847年11月4日辞世,享年不到三十九岁。
门德尔松音乐
门德尔松献身于这样一个使命:在一个正在脱离古典主义的时代中保护古典主义形式的传统。他那十分讲究的技巧把他和这种宏伟的传统联系起来,他表现思想的特点是平静而优雅,他的思想和表现方式保守面又有条有理。门德尔松是浪漫主义运动中古典主义潮流的代表,但这并不是说他没有受浪漫主义的影响。在他的早期作品中,他是一个热情歌颂自然的诗人、一个运用虚无缥缈画笔的风景画家。在他的音乐中流露着温柔的情感和男子气概的热情,也有在那个时代大量表现出来的忧郁。
门德尔松是在柏林这个音乐活动中心成长的。十二岁时拜访了在魏玛的歌德。这位德国诗人当时是整个欧洲的传奇人物,五十年前曾听过年幼的莫扎特的即兴钢琴演奏,他认为门德尔松甚至比莫扎特更为早熟。究竟如何早熟,到1826年门德尔松写出《仲夏夜之梦》就清楚了。序曲用奏鸣曲式,结构巧夺天工,同时注意充分表达莎士比亚原著的神奇魅力。乐曲开始,由木管乐器奏出悠长的和弦,展示出大森林的风光。第一主题描绘一群仙女,那淡雅的诗意至今无与伦比。礼仪式风格的第二主题惟妙惟肖地勾画出忒修斯的宫廷。然后乐曲描写情侣和村民,仍旧那么活灵活现。最后音乐描绘驴的叫声,那驴表示波顿的变形。不管从他对形式的驾驭上看,还是从高超配器技巧,特别是绘声绘色的木管乐写作来看,这首序曲都是任何一个完全成熟的作曲家可以骄傲的杰作。十六年以后,普鲁士威廉四世要人为戏剧《仲夏夜之梦》谱曲,准备在波茨坦上演。于是,像是老天的安排,门德尔松重新体验了青年时代的第一次创作冲动,写出了与序曲《仲夏夜之梦》齐名的配乐。其中的谐谑曲是门德尔松所有谐谑曲中最长的一首,小妖精的形象叫人难以忘怀;夜曲是迄今所有夜曲音乐中旋律最辉煌的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