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名家名作赏析之:亨德尔
乐器资源网 yueqiziyuan.com亨德尔生平
Georg Friederich Handel 1685-1759
英籍德国作曲家,1685年2月23日生于德国哈雷,1759年4月14日卒于英国伦敦。他一生中在音乐创作上的重要成就都是在英国取得的。
恐怕没有哪位作曲家像音乐大师亨德尔那样完全是时代的产物。他使得十八世纪的意大利正歌剧达到鼎盛。如果简单地说他是德国人、英国人或意大利人,那是十分错误的。无论从个性上来说,还是从人生观和职业上来说,他是个世界性的人物,他属于各个国家。只要有条件让他能无忧无虑地进行音乐创作,他无论在哪里生活,都会感到愉快。在艺术创作上,他不受国界的约束,因此能够在音乐里把任何他认为适当的东西结合进去。他十分精明,知道怎样在音乐市场上斡旋,他一面领取皇家薪俸,一面还可以设法得到一笔管理费用。他一直过着富足的生活。他创作范围很广,从交响乐到歌剧、清唱剧、宗教音乐。他精力充沛,工作速度极快,而且还是一位娴熟的钢琴家。所有这些表明他可以充分发挥他天生的求实精神和现实主义精神。他的天才就在于他所写的任何音乐,无论是为某一目的赶写出来的,还是平时创作出来的,都总是那么富有天才和灵感。
亨德尔的父亲是亲王王宫里的理发师兼外科医生。如今我们经常见到理发店门前挂有红蓝相间的招牌,据说表示动静二脉,正是那个时期流行的理发师与外科医师都由一人兼任的遗风。亨德尔8岁时,父亲有一天要去音乐爱好者威森非斯公爵家。亨德尔要求父亲带上他,父亲不肯,他就死追着父亲的马车跑,父亲无奈只好同意。小亨德尔为公爵演奏了古钢琴,公爵很欣赏他的才华,帮他说服了老亨德尔。这样,亨德尔便被送到哈勒的圣母马利亚教堂接受音乐训练。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亨德尔日新月异进步很快。
他的父亲始终希望他将来从事法律工作,因为毕竟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学习音乐是没有经济保障的。于是亨德尔在1702年入哈雷大学学习法律,但仍不放弃音乐创作和演奏。1个月后,他被聘为当地改革派教堂的风琴师,并在此教堂内教声乐,指导圣乐团,为该团写了大量的清唱剧。但是这些作品并没有流传下来。
为了开阔眼界,以求在音乐上取得更大成就,亨德尔18岁时,移居当时德国的经济文化中心汉堡,这是当时唯一上演民族歌剧的德国城市,并开始尝试创作歌剧。 此后亨德尔结识了富家子弟马提松。马提松学识渊博,有极高的音乐修养,不仅能写歌剧,还创办了德国的首家音乐杂志《音乐评论》。亨德尔与马提松一拍即合,结成亲密无间的朋友。马提松为亨德尔提供了很多的帮助,但他因社会地位形成的优越感,也常常令亨德尔大不自在。
1704年,正值马提松出外旅行,亨德尔大展手足写了自己的第一部清唱剧《约翰受难乐》。马提松得知后,甚为不满,与亨德尔发生了口角。由此,他们的关系日渐疏远,终于在一次演出中反目为仇。那次演的是马提松的歌剧。马提松自己忙上忙下,既担任主要角色,又要指挥。当他上台表演时,便由亨德尔接替;下台后,又要重新回到指挥台上,准备接受观众的欢呼喝彩。亨德尔忍无可忍,断然拒绝让出指挥位置。盛怒之下,俩人相约决斗。决斗中,马提松刺中亨德尔衣服上的一颗钮扣,这颗钮扣挽救了亨德尔的性命。这时,这一对青年方如梦初醒,泣不成声,从此之后,冰释前嫌,和好如初。不过从此之后亨德尔就不喜欢汉堡了,两年后离开汉堡前往意大利继续他的音乐之旅。
亨德尔的音乐才能受到意大利贵族美第奇的费迪南多亲王的赏识,邀请他到佛罗伦萨去,亨德尔欣然接受了邀请。当时意大利是欧洲音乐文化高度发达的地方,不仅歌剧、清唱剧居于领先地位。而且也是许多重要的器乐体裁,如协奏曲、奏鸣曲的发源地。1706年秋亨德尔到达意大利,结识了A.斯卡拉蒂、D.斯卡拉蒂、A.科雷利、A.卡尔达拉等著名音乐家,获得许多教益。同时,亨德尔还从丰富的意大利民间音乐中吸取营养,对他以后的创作有很大的帮助。亨德尔与D.斯卡拉蒂于奥托博尼宫的键盘乐器演奏竞赛,两人的擂台赛难分难解,亨德尔好胜心极强,在这种情形下D.斯卡拉蒂大度的上前祝贺亨德尔获胜,才结束了这场精彩的比赛,这个故事在音乐史上被传为美谈,两人从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意大利期间,亨德尔得到许多音乐家的指点。1708年他写的清唱剧《复活》上演时用了布景,并在科雷利指导下用了45人的乐队伴奏,实际上接近于一部歌剧的演出。同年,他的歌剧《阿格丽皮娜》于威尼斯狂欢节时演出了27场,大获成功。意大利之行对亨德尔的一生起了决定性的影响。如果说他初到意大利时还是一个不成熟的有音乐天才的青年,那么他离开时已是具有完善技巧的作曲家了。
1710年经A.斯泰法尼的介绍,亨德尔来的德国的汉诺威担任宫廷乐长。由于汉诺威与英国王室的密切关系,他曾两次以青年作曲家的身份出访伦敦。英国的安娜女王非常器重亨德尔的才华,破例任命他为王室作曲家,并赏之以终身年俸。由于女王的赏识,亨德尔取得了英国“宫廷作曲家”的位置。凡此种种足令亨德尔乐不思蜀。选侯几次催他回国,不见回音,至为恼怒。这时的英国,民族音乐正处于衰微之际,英国舞台上流行的主要是意大利歌剧。亨德尔在英国的最初阶段主要写作意大利式的歌剧,以顺应当时宫廷的艺术趣味和社会风尚,他在伦敦写的第一部意大利式歌剧是《里纳尔多》(1711)。与此同时,亨德尔希望自己的音乐有更广泛的听众,也常参加煤商T.布里顿举办的面向市民的音乐会,他希望自己的音乐有更广泛的听众。1714年,安娜女王逝世,汉诺威选侯入主英国,为乔治一世(水上音乐即为讨好乔治一世而作)。
新任国王曾因亨德尔不辞而别而心生芥蒂,亨德尔自知理亏也不敢露面。一次,一位公爵告诉亨德尔,英王将在次年夏天游览泰晤士河并举行一次盛大的水上音乐会,以庆祝登基。亨德尔听后,心生一计,立即埋头苦干,写出一部管弦乐组曲,名为《水上音乐》。泰晤士河上,金碧辉煌的御舟居乎中央,前后左右簇拥着无数乘有达官显贵们的船只,悠悠然顺流而下,伴随着的是管弦齐鸣。亨德尔和他的乐队坐在尾随英王船的另一条船上。当庆典进行至高潮时,亨德尔指挥乐队演奏起了他的《水上音乐》,英王听到这美妙的乐声,不禁问道:“这是谁写的?”“亨德尔。”英王大惊,君臣间的芥蒂也在这一瞬间化为玉帛。他不但不念旧恶,反而增加了亨德尔的年俸。亨德尔从此长期留在英国,并于1726年加入英国籍。
Georg Friederich Handel 1685-1759
英籍德国作曲家,1685年2月23日生于德国哈雷,1759年4月14日卒于英国伦敦。他一生中在音乐创作上的重要成就都是在英国取得的。
恐怕没有哪位作曲家像音乐大师亨德尔那样完全是时代的产物。他使得十八世纪的意大利正歌剧达到鼎盛。如果简单地说他是德国人、英国人或意大利人,那是十分错误的。无论从个性上来说,还是从人生观和职业上来说,他是个世界性的人物,他属于各个国家。只要有条件让他能无忧无虑地进行音乐创作,他无论在哪里生活,都会感到愉快。在艺术创作上,他不受国界的约束,因此能够在音乐里把任何他认为适当的东西结合进去。他十分精明,知道怎样在音乐市场上斡旋,他一面领取皇家薪俸,一面还可以设法得到一笔管理费用。他一直过着富足的生活。他创作范围很广,从交响乐到歌剧、清唱剧、宗教音乐。他精力充沛,工作速度极快,而且还是一位娴熟的钢琴家。所有这些表明他可以充分发挥他天生的求实精神和现实主义精神。他的天才就在于他所写的任何音乐,无论是为某一目的赶写出来的,还是平时创作出来的,都总是那么富有天才和灵感。
他的父亲始终希望他将来从事法律工作,因为毕竟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学习音乐是没有经济保障的。于是亨德尔在1702年入哈雷大学学习法律,但仍不放弃音乐创作和演奏。1个月后,他被聘为当地改革派教堂的风琴师,并在此教堂内教声乐,指导圣乐团,为该团写了大量的清唱剧。但是这些作品并没有流传下来。
为了开阔眼界,以求在音乐上取得更大成就,亨德尔18岁时,移居当时德国的经济文化中心汉堡,这是当时唯一上演民族歌剧的德国城市,并开始尝试创作歌剧。 此后亨德尔结识了富家子弟马提松。马提松学识渊博,有极高的音乐修养,不仅能写歌剧,还创办了德国的首家音乐杂志《音乐评论》。亨德尔与马提松一拍即合,结成亲密无间的朋友。马提松为亨德尔提供了很多的帮助,但他因社会地位形成的优越感,也常常令亨德尔大不自在。
1704年,正值马提松出外旅行,亨德尔大展手足写了自己的第一部清唱剧《约翰受难乐》。马提松得知后,甚为不满,与亨德尔发生了口角。由此,他们的关系日渐疏远,终于在一次演出中反目为仇。那次演的是马提松的歌剧。马提松自己忙上忙下,既担任主要角色,又要指挥。当他上台表演时,便由亨德尔接替;下台后,又要重新回到指挥台上,准备接受观众的欢呼喝彩。亨德尔忍无可忍,断然拒绝让出指挥位置。盛怒之下,俩人相约决斗。决斗中,马提松刺中亨德尔衣服上的一颗钮扣,这颗钮扣挽救了亨德尔的性命。这时,这一对青年方如梦初醒,泣不成声,从此之后,冰释前嫌,和好如初。不过从此之后亨德尔就不喜欢汉堡了,两年后离开汉堡前往意大利继续他的音乐之旅。
亨德尔的音乐才能受到意大利贵族美第奇的费迪南多亲王的赏识,邀请他到佛罗伦萨去,亨德尔欣然接受了邀请。当时意大利是欧洲音乐文化高度发达的地方,不仅歌剧、清唱剧居于领先地位。而且也是许多重要的器乐体裁,如协奏曲、奏鸣曲的发源地。1706年秋亨德尔到达意大利,结识了A.斯卡拉蒂、D.斯卡拉蒂、A.科雷利、A.卡尔达拉等著名音乐家,获得许多教益。同时,亨德尔还从丰富的意大利民间音乐中吸取营养,对他以后的创作有很大的帮助。亨德尔与D.斯卡拉蒂于奥托博尼宫的键盘乐器演奏竞赛,两人的擂台赛难分难解,亨德尔好胜心极强,在这种情形下D.斯卡拉蒂大度的上前祝贺亨德尔获胜,才结束了这场精彩的比赛,这个故事在音乐史上被传为美谈,两人从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意大利期间,亨德尔得到许多音乐家的指点。1708年他写的清唱剧《复活》上演时用了布景,并在科雷利指导下用了45人的乐队伴奏,实际上接近于一部歌剧的演出。同年,他的歌剧《阿格丽皮娜》于威尼斯狂欢节时演出了27场,大获成功。意大利之行对亨德尔的一生起了决定性的影响。如果说他初到意大利时还是一个不成熟的有音乐天才的青年,那么他离开时已是具有完善技巧的作曲家了。
1710年经A.斯泰法尼的介绍,亨德尔来的德国的汉诺威担任宫廷乐长。由于汉诺威与英国王室的密切关系,他曾两次以青年作曲家的身份出访伦敦。英国的安娜女王非常器重亨德尔的才华,破例任命他为王室作曲家,并赏之以终身年俸。由于女王的赏识,亨德尔取得了英国“宫廷作曲家”的位置。凡此种种足令亨德尔乐不思蜀。选侯几次催他回国,不见回音,至为恼怒。这时的英国,民族音乐正处于衰微之际,英国舞台上流行的主要是意大利歌剧。亨德尔在英国的最初阶段主要写作意大利式的歌剧,以顺应当时宫廷的艺术趣味和社会风尚,他在伦敦写的第一部意大利式歌剧是《里纳尔多》(1711)。与此同时,亨德尔希望自己的音乐有更广泛的听众,也常参加煤商T.布里顿举办的面向市民的音乐会,他希望自己的音乐有更广泛的听众。1714年,安娜女王逝世,汉诺威选侯入主英国,为乔治一世(水上音乐即为讨好乔治一世而作)。
新任国王曾因亨德尔不辞而别而心生芥蒂,亨德尔自知理亏也不敢露面。一次,一位公爵告诉亨德尔,英王将在次年夏天游览泰晤士河并举行一次盛大的水上音乐会,以庆祝登基。亨德尔听后,心生一计,立即埋头苦干,写出一部管弦乐组曲,名为《水上音乐》。泰晤士河上,金碧辉煌的御舟居乎中央,前后左右簇拥着无数乘有达官显贵们的船只,悠悠然顺流而下,伴随着的是管弦齐鸣。亨德尔和他的乐队坐在尾随英王船的另一条船上。当庆典进行至高潮时,亨德尔指挥乐队演奏起了他的《水上音乐》,英王听到这美妙的乐声,不禁问道:“这是谁写的?”“亨德尔。”英王大惊,君臣间的芥蒂也在这一瞬间化为玉帛。他不但不念旧恶,反而增加了亨德尔的年俸。亨德尔从此长期留在英国,并于1726年加入英国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