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提琴制作圣地克雷莫纳
乐器资源网 yueqiziyuan.com克雷莫纳(Cremona)位于现今的意大利北部,是伦巴底(Lombardy)平原上的一个小城,城外有波河顺流而过,座落于米兰的东南方。建城于公元前 218年,属于当时罗马帝国的军事前哨站,虽因地势险峻而以军事国防为重心,但也具有商业及交通上的重要性。七世纪由伦巴底人重建,先后又历经米兰人、西班牙人及奥地利人的统治,直至1870年意大利统一。
在公元1098年时,因为水路发达的缘故,使得这个城市变得更加繁荣。十五世纪末到十六世纪初,克雷莫纳与威尼斯有相当密切的发展关系,亦成为文艺复兴的重镇之一,在美术方面也形成了自己的绘画学派。自古以来,因其人文艺术鼎盛,克雷莫纳便以艺术之乡而闻名。此外,由于地理环境的因素而使交通发达,来自山区或其他地区的木头原料,在水路运送上更为方便,也加速了制琴业的兴起。它也作为重要的农产品和乳品集散中心,生产农业机械、丝织品等,目前是以制造业及农业为主的城市。
克雷莫纳城内有许多教堂、宫殿及尖塔,其中最美的是圣多明尼哥教堂(Church of San Domenico)。城内的街坊巷道仍维持着传统的个人工作室,以传统的手工方法制造提琴,现约有六十家制琴工作室,可从小型的招牌和橱窗装饰辨认。广场上有一座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的铜像以及“斯特拉迪瓦里博物馆”(Museo Strapariano),这座博物馆是克雷莫纳最珍贵的资产,它收藏了几把阿玛蒂、斯特拉迪瓦里与耶稣·瓜尔内里的名琴,还有斯特拉迪瓦里的制琴工具及设计图稿。此外,“克雷莫纳国际制琴学校”(Scuola Internazionale di Liuteria “Antonio Strapari”)更被公认为国际上声誉最高的制琴学校,因创立于1938年时正逢纪念斯特拉迪瓦里逝世两百年,故亦名为“斯特拉迪瓦里制琴学校”,制琴学校对于提琴各个部分的原料、材质或是弓的素材等方面都有非常精细的考究,更标榜着意大利传统制琴技术与风格。
小提琴音乐起源于意大利,十七世纪之后,歌剧的兴起以及独立器乐曲式的发展,使新的音乐环境更需要大量的使用小提琴。巴洛克(Baroque)时期的音乐家们,为了强调多变化性的情感以及表达出更强烈的对比效果,开始针对小提琴的特质谱写音乐作品,呈现出一种全新且适合于小提琴表达的音乐语法,而克雷莫纳的 小提琴表现出饱满强劲有力的音色,正符合音乐家们的需要。出生于克雷莫纳的蒙台威尔第(Claudio Monteverdi, 1567-1643)首度将小提琴纳入正式的乐团演奏,并创新发明了几种小提琴技巧,如拨奏、颤音等,发挥了小提琴的特色,将小提琴提升为合奏音乐的主要乐器,甚至取代维尔琴(viols)。他受到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原则所影响,认为器乐如同人声一样要表达歌词意义,因此也于后期的牧歌作品中使用协奏手法,并以小提琴作为主要的合奏乐器。在他的许多作品中,小提琴不只是加强人声部份、或代表复音音乐的主要旋律,更在戏剧情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进一步 探索了小提琴对戏剧性表达的潜力,如歌剧《奥菲欧》(Orfeo, 1607)的管弦乐配器就指定了小提琴来演出某些段落。
十七世纪末至十八世纪初,独奏协奏曲的曲式开始发展,小提琴也极需有抗衡齐奏的音质与音量,这超乎了阿玛蒂(Amati)琴与史戴纳 (Stainer)琴的音响范围能力,许多音乐家开始与制琴家商讨他们演奏乐器的音量需求,波隆那(Bologna)的托雷利(Giuseppe Torelli, 1658-1709)就可能曾到克雷莫纳向斯特拉迪瓦里(Antonio Strapari, 1633-1737)讨论提琴音量的需求。而斯特拉迪瓦里改造了小提琴,以适应乐团编制与演出场所的扩大,使小提琴在与交响乐团协奏时能相互匹配,符合了现代演奏家的需求。于此,小提琴的演奏技巧也逐渐提升,使演奏家们开始希望小提琴能拥有明亮清晰的音质,并足以在大庭广众下将独奏的效果发挥到极致,在某种程度上,这也相应促进了小提琴形制与琴弓设计的改良。
现今的克雷莫纳并不是意大利经济发展的重点大城,但仍以其制琴业技术传承,成为当今提琴爱好者的音乐圣地,不但具有著名的制琴学校,保存良好的古迹也是观光客们喜欢前往探访的原因。克雷莫纳从一个具历史文化的古城,蜕变为世界最有名的提琴制造重镇,如今以一脉相承的制琴业与高度的文化水平享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