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制琴大师:卡洛.白贡齐(Carlo Bergonzi)介绍
乐器资源网 yueqiziyuan.com意大利制琴师卡洛.白贡齐(Carlo Bergonzi, 1683-1747)为白贡齐家族的创始人,也是十八世纪克雷莫纳 (Cremona) 最有名的制琴师之一,现今被认为是与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Antonio Strapari, c. 1644-1737) 和耶稣·瓜尔内里 (Giuseppe Guarneri del Gesù, 1698-1744) 旗鼓相当的制琴大师。卡洛可能曾追随约瑟夫.瓜奈里及文钦佐.卢杰利 (Vincenzo Ruggeri, 1663-1719) 制琴,又曾是晚年的斯特拉迪瓦里之助手,因此有学者认为他是斯特拉迪瓦里最优秀的学生及继承人。然而,就制琴风格而言,卡洛的琴几乎承袭了瓜尔内里家族的特征。卡洛在十八世纪时却笼罩在这两位大师的名气之下而显得相形失色。
根据英国希尔 (Hill) 公司的说法,卡洛很可能是追随朱塞佩.瓜尔内里 (Giuseppe Guarneri filius Andrea, 1666-1740) 学习制琴,因此在提琴细部处理方面有着精美的手艺;近期的研究指出,卡洛早期作品充满着文钦佐.卢杰利 (Vincenzo Ruggeri, 1663-1719) 的风格,亦可能是受到卢杰利制琴工艺的指导。归纳这些文献的研究与推论结果,不论卡洛受谁启蒙,早期都以帮人代工为主,并未自己开设工作坊。1729年后,他离开了瓜尔内里的制琴工作坊,1730年间转而投入斯特拉迪瓦里门下,与斯特拉迪瓦的两个儿子——弗朗切斯科 (Francesco Strapari, 1671-1743) 与欧莫柏诺 (Omobono Strapari, 1679-1742) ,一同帮忙晚年的斯特拉迪瓦里制琴,因此又有学者认为他是斯特拉迪瓦里最优秀的学生及继承人。然而,就制琴风格而言,卡洛的提琴几乎承袭了瓜尔内里家族的特征。
卡洛早期作品充满着优雅风格,其中有两个杰出的特色:一为琴头上明显而突出的“ear”;二为方形的琴身轮廓。他制作的漩涡状琴头极其独特,雕刻地非常匀称整齐又清楚利落,且与当代克雷莫纳制琴家所做的大不相同。琴头正面的“ear”看起来特别突出,中腰部分较为狭窄,C侧板上方的两个边角成直角形的凸出,使琴身呈方形的轮廓,而这种独特的形状是瓜尔内里家族的样式。F孔的形状雕刻精美,很明显地受到斯特拉迪瓦里的影响,但一般而言较为宽长。如仔细观察会发现,背板上的pin点呈方孔形状而非圆形,这是一个超乎寻常的特点。卡洛早期的提琴色泽近似于斯特拉迪瓦里红色调的油漆,涂漆特别薄且色彩更为强烈。独特的音色特质不易辨认,更由于稀有罕见,因此通常转手于收藏家之间,而非演奏家之中。 1730-1740年间,是卡洛的黄金时期,制造出的乐器都极为杰出。后来,转由他两个儿子米凯莱.安杰洛.白贡齐 (Michele Angelo Bergonzi, 1721-1758) 与佐西莫.白贡齐 (Zosimo Bergonzi, 1724-1773) ,主导制琴事业。
1745年,卡洛经由保罗.斯特拉迪瓦里 (Paolo Strapari, 1708-1776) 之手接管了斯特拉迪瓦里家族的工作坊,之后白贡齐家族便长期住在斯特拉迪瓦里位于圣多米尼克教堂 (Piazza San Domenico) 的住宅,继续沿用斯特拉迪瓦里的制琴工具、模子及材料。综观卡洛一生制作的琴虽然稀少,但琴的外型却极富变化,这也显示出他的思想充满着源源不绝的创造力与活力。
克莱斯勒后来因为著名小提琴家弗里茨·克莱斯勒的演奏而成名。克莱斯勒用这把小提琴演奏出了温和细腻的声音,将其演奏技巧发挥到极致。
卡洛留存于世的琴约45把,其中仅有30多把琴贴上原始姓名卷标。据文献所载,他制作极少量的中提琴和大提琴,迄今仅各存一把。在克雷莫纳充满竞争的制琴时代里,卡洛的成就展现了多样化的制琴风格与形式,足以代表克雷莫纳传统的制琴水平。
1747年,卡洛逝世之后,卡洛的两个儿子米凯莱.安杰洛 (Michele Angelo Bergonzi, 1721-1758) 与佐西莫 (Zosimo Bergonzi, 1724-1773) 皆继承父业成为制琴师。佐西莫的两个儿子尼可罗 (Ncola Bergonzi, 1754-1832) 卡洛二世 (arlo II Bergonzi, 1757-1836) 接管了白贡齐的制琴家族事业。
自从卡洛逝世之后克雷莫纳光辉的制琴史逐渐衰微。大部分的制琴师在几十年后离开了克雷莫纳,并跟随米兰 (Milan) 与杜林 (Turin) 学派展开新的制琴路线。1800年代早期,克雷莫纳的制琴工艺成为一段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