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名家名作赏析之:斯特拉文斯基
乐器资源网 yueqiziyuan.comIgor Feodro-ovich Stravinsky 1882-1971
伊戈尔·费奥多罗维奇·斯特拉文斯基(Igor Stravinsky),美籍俄罗斯作曲家、指挥家,西方现代派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1882年6月17日出生在奥拉宁波姆,曾经师从李姆斯基-科萨科夫达六年之久,但是他却在国外度过了大半生,并逐渐由一个俄罗斯作曲家发展为一个世界主义者。这样,他就和拉赫玛尼诺夫形成鲜明对比,拉赫玛尼诺夫虽然长期住在美国,但音乐却基本上保持了民族的风格。同时,他和分别比他小九岁和二十六岁的普罗科菲耶夫和肖斯塔科维奇也在音乐个性上迥然不同,因为他完全属于二十世纪,而后两者的音乐则在很大程度扎根于十九世纪。他的早期作品就在音乐舞台上产生很大影响,以后他在音乐创作上一直得风气之先,因为他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总是积极地、成功地响应了每一时期音乐观所发生的变化。他就像是艺术界的张伯伦,以令人惊讶的速度和敏捷,不断地更换风格,并且每一种风格都能够运用自如。贝多芬的音乐、瓦格纳的音乐是立即可以辨别的,但是只有一个贝多芬、一个瓦格纳,可斯特拉文斯基至少有三个——音乐创作风格上的多次变化为:早期的现代主义和俄罗斯风格(1905—1919年,为芭蕾等舞台音乐作曲的音色大师,作有舞剧《火鸟》1910);中期的新古典主义(1920—1951年,作有歌剧《浪子的历程》1951);晚期的序列主义(1952—1971年,作有《乌木协奏曲》1945、《特雷尼》1958)。
斯特拉文斯基的早期音乐,如:献给李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降E调交响曲》等,大都是遵循传统风格、具有俄罗斯民族主义精神的作品,其中较重要的是为庆祝李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女儿的婚礼之作——管弦乐幻想曲《烟火》。这部作品的配器十分辉煌,主题发展具有强大的节奏气势,并显著地运用了不协和音。这些特征使它和印象派朦胧恍惚的情调形成了对照,同时还为作曲家的芭蕾舞剧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后,斯特拉文斯基通过《火鸟》、《彼得鲁什卡》、《春之祭》、《婚礼》等舞台音乐,一步步趋向于复杂的节奏、多调性等手法的运用。但无论从作曲家对俄罗斯的知识、经验和历史背景的依赖来看,还是从他对创作显然具有俄罗斯式的音乐的热诚来看,这一时期的斯特拉文斯基都不失为一个纯朴的、具有俄罗斯精神的作曲家,只是他对异乎寻常的乐器色彩、对狂烈的节奏、对严酷的力量与热情已逐渐地表现出他所特有的偏爱。
在斯特拉文斯基的中期创作中,他断绝了同俄罗斯往昔的联系,同时也放弃了他以前的那种纯朴的和革新的倾向。他转入了新古典主义时期,在创作中比较偏爱交响曲、奏鸣曲、组曲,协奏曲、大协奏曲、弥撒曲等古典主义的结构,音乐也变得异常清澈、简洁、单纯、清晰、经济而明确,时而还从前辈作曲家那儿借用素材。他对复调音乐与节奏的兴趣加深了,并有效地运用在他的合唱音乐中。新古典主义时期的第一部作品是舞剧《普尔钦奈拉》,这部作品于1920年首演于巴黎歌剧院,著名画家毕加索为该剧设计了布景和服装。1922年斯特拉文斯基把剧中的十一段乐曲编成了《普尔钦奈拉》组曲。值得注意的是,《普尔钦奈拉》是斯特拉文斯基沉迷于十八世纪音乐的一部混合曲,在他此后的一系列新古典主义作品中,包括歌剧—清唱剧《俄狄浦斯王》、为弦乐队写的舞剧《艺神阿波罗》、以及《诗篇交响曲》等——都可以看到他在音乐素材和特性方面鲜明的独创性。而唯一例外的是他的舞剧《仙女之吻》,这是以柴科夫斯基的音乐为出发点写成的。斯特拉文斯基这一时期的舞台音乐还有《婚礼》、《牌戏》、《奥菲斯》、《浪子的历程》等,管弦乐作品有《管乐交响曲》、《C大调交响曲》、《乌木协奏曲》、《三乐章交响曲》等。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斯特拉文斯基离开欧洲前往美国。一年后,他在好莱坞定居,人们也许会奇怪,一个新古典主义者居然会做这种荒谬的选择。战争结束后他取得了美国公民资格。1953年,他开始尝试序列音乐,这在他的芭蕾组曲《竞赛》(Agon)的某些乐段中得到证明。1957年,纽约市芭蕾舞团上演了这个剧。一年后他又写出了地道的序列音乐作品《特雷尼》。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他仍不停地创作,作品更趋精炼。他在八十寿辰的1962年访问了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享受了应得到的荣誉。不过,毫无疑问,那是对他早期音乐的纪念,而不是对他正在创作的作品的赞扬。而他呢,终于不能容忍留在祖国的那些作曲家的保守风格。1969年,他的身体每况愈下,不得不由好莱坞搬到纽约。1971年4月6日他在纽约逝世。最后谁也没有料到,他选择了威尼斯的圣米歇尔岛作为他的葬身之地,既不是他的祖国也不是他居住过的国度。
斯特拉文斯基的创作生涯就象是二十世纪上半叶纷乱多变的西方音乐艺术世界的一个缩影。早期创作俄罗斯芭蕾舞剧音乐的成功使他步入欧洲音乐舞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他避居瑞士,战后又流亡法国。然而刚刚成为法国公民不久,他又开始了永久的美国之行。与颠沛的生活经历一样,斯特拉文斯基的艺术道路也是曲折的。他创作活动有三个不同风格的时期,艺术美学观点截然不同,他不时地否定着自己的过去,令人意外地向着相反的方向探索。他的音乐影响着二十世纪上半叶西方音乐的主要潮流,而在流派纷呈、风格各异的二十世纪西方音乐世界中,斯特拉文斯基又以其特有的美学观点和音乐语言风格而独树一帜、自成一体。
斯特拉文斯基音乐
斯特拉文斯基是二十世纪上半叶西方最有影响的音乐家之一。他的长寿使他的音乐创作跨跃了二十世纪约四分之三的历程。他自幼开始学习钢琴,十八岁起自修音乐理论。1902年与李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会面决定了他从事音乐的命运。他在国外度过了大半生,并逐渐由一个俄罗斯作曲家发展为一个世界主义者。
但对许多人来说,他只是三部早期优秀芭蕾舞曲的作曲家。这是为俄罗斯芭蕾舞团而写的三部作品。虽然它们的难度很高,其中《春之祭》(Rite of Spring)首演时还遭到诽谤,但最终还是成了经典作品。1909年,贾吉列夫约请当时还是无名之辈的斯特拉文斯基为舞剧《火鸟》(The Fire Bird)谱曲,这对斯特拉文斯基真是喜从天降。贾吉列夫的艺术直觉是非凡的,他听了斯特拉文斯基两段不到五分钟的管弦乐作品《幻想谐谑曲》和《爆竹》,得出结论认为可以把他刚刚组建的芭蕾舞团的这个作曲的重任托付给斯特拉文斯基。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受李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影响很深,当时多认为过于复杂,舞蹈明星安娜·帕芙罗娃声称“永远不在这样乌七八糟的伴奏下跳舞”而拒绝扮演火鸟这个角色。舞剧1910年在巴黎首演,由塔玛拉·卡尔萨维娜扮演火鸟,获得了惊人的成功。作曲家一夜之间声名鹊起。这部乐曲节奏强烈,配器音色优美,与大量起伏跌宕、东方情调的旋律相映成趣。作曲家后来把舞剧的十九段音乐改为小型管弦乐队的六乐章组曲,较之完整的芭蕾舞曲,这个组曲在音乐厅里更受欢迎。在舞剧《彼得鲁什卡》(Petrushka)中,音乐的节奏更加活跃,并有意使用了更加粗糙的乐队音色,在马戏演员的音乐中加进了“真实主义”的表现成分。这部乐曲比《火鸟》更复杂,也更凝重,为公众适应下一部舞曲《春之祭》的变革作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