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名家名作赏析之:维瓦尔第
乐器资源网 yueqiziyuan.com维瓦尔第生平
Antonio Vivaldi 1678-1741
意大利作曲家、小提琴家安东尼奥·维瓦尔第1678年3月4日出生于威尼斯的一个音乐世家,父亲是圣马可大教堂乐队的小提琴师。维瓦尔第从小随父亲学习音乐,并在父亲任职的乐队中参加演奏。1693年,十五岁的维瓦尔第开始接受神父们的训练,并于1703年接受圣职。可是做了几个月的弥撒后,他就借口胸部不适使他经常不得不中途离开祭坛,辞去了教职。无疑这只是他的推诿之词,因为在他演奏提琴或指挥乐队时从来没有发生过类似情况。这在教会是失,对音乐事业却是得,音乐界里有了一位最勤奋的作曲家兼演奏家。
自1713年起,维瓦尔第在威尼斯一家专为接收遗弃或私生女孩而设的慈善机构中任职,而且几乎一生都与这座孤女院相联系。他教授提琴非常有方,以至于很多人前来欣赏腼腆地躲在屏幕后面的姑娘们的演奏。该机构中有一个合唱队和—支训练有素的乐队,维瓦尔第在这里担任乐长和音乐指导,看来他在孤女院的工作未必繁重,因为他还有时间创作了约四十部歌剧和五百首协奏曲(另外还可能有一百首协奏曲失传了)。他每月至少创作两部协奏曲供这个乐队演奏。
1719年末至1733年初,维瓦尔第作了广泛的旅行。有关他的这段生平留传的资料很少。后人往往以他的新作品首演的年代和地点来推测维瓦尔第的旅行生活:他曾在意大利曼图亚(Mantua)参加1719和1720年度的狂欢节演出季演出;后又去罗马度过了三个狂欢节演出季,并受到罗马教皇的邀请,两次为教皇演出。在欧洲声名显赫,还几次为查理六世大帝表演。据说,查理大帝和他在两周内谈的话比与他的大臣两年说的话还多,这说明了国王极为看重维瓦尔第。1738年他去阿姆斯特丹旅游,并在那里指挥演出。1741年维瓦尔第作了他最后一次秘密旅行,于6月来到维也纳,于1741年7月28日在维也纳一个寡妇的家中逝世。维瓦尔第一生富裕,但在维也纳他把钱财挥霍一空,去世时已一贫如洗,他的葬礼也相当简陋,葬在贫民墓地里。与他大音乐家的身份颇不相符。
维瓦尔第生前体弱多病,性情急躁易发脾气,他工作起来生龙活虎,效率很高,作曲时落笔神速,其思路之敏捷是世间绝无仅有的。曾传说维瓦尔第愿意与人打赌,说他创作一首协奏曲比抄谱员重抄一遍的速度还要快,也就是说在前一首乐曲还没有抄好之前,他的第二首乐曲就已写出来了。这从他死后遗留下来的大量作品就可得到证明——单就意大利都灵国立图书馆保存的维瓦尔第作品手稿而言,就有39部歌剧、23部清唱剧,23首交响曲、大量的宗教乐曲、43首咏叹调、73首供三重奏或独奏的奏鸣曲、40首大协奏曲,以及为各种乐器而写的447首协奏曲,其中单小提琴协奏曲就有221首之多。这些作品连同其他巴罗克音乐被埋没达百余年之久,直至二战结束后的五十年代才受到重视。尽管维瓦尔第是一个多产的著名音乐家,在他生前人们对他的评价却大多是不妙的。据说他虚荣心强,喜欢夸耀自己,还因涉嫌谎报自己作品数而招来诽谤,有人甚至把他众多的协奏曲作品看作只是一部协奏曲的“多次重复创作”。然而,维瓦尔第在协奏曲史上的地位仍是无可争议的,他是音乐史上首先创造性地应用器乐独奏协奏曲曲式的大音乐家。他的最大成就在于把自己对形式的精通运用于协奏曲的发展,并把大协奏曲定型为三乐章形式;他首创的小提琴协奏曲体裁,对于小提琴技巧、配器法以及独奏协奏曲形式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古典主义音乐正在孕育并将诞生的前夕,任何一个国家的作曲家要发展此种曲式,都与维瓦尔第的作品有过或远或近的联系。他所写的协奏曲曾是巴赫、洛卡泰利、塔蒂尼、列克莱尔、本达等大师创作时奉为经典的范本,巴赫本人就曾把维瓦尔第的十六部小提琴协奏曲改编为古钢琴曲,四部改编成管风琴曲,还有一部被加以扩展,成为—部为四架古钢琴和一个弦乐四重奏乐队而写的庞大的协奏曲,由此可见,维瓦尔第的音乐在当时影响之巨大。
维瓦尔第的一生处于巴罗克艺术鼎盛时期,一向不如声乐那样受到重视的器乐开始蓬勃发展起来,而小提琴音乐的发展尤为迅猛。维瓦尔第受环境影响,写出了众多的音乐作品。然而,在这些卷帙浩繁的作品中,很少是公众所熟悉的;近年来,维瓦尔第留下的宝贵音乐遗产已日益受到音乐界的关注,维瓦尔第的音乐,尤其是他的《四季》套曲,已成为音乐会上经常演奏的曲目。
维瓦尔第音乐
意大利的巴洛克音乐中,可与早期歌剧相媲美的是弦乐,当时歌剧的古序曲和协奏曲都是以弦乐为主的。这一时期的意大利盛产小提琴家,如托莱(Giuseppe Torelli,1650-1708)、科莱里(Arcagello Corelli,1653-1713)、维塔利(T.Antonio Vitali,1665-1735)、维瓦尔第(Antonio Vivaldi,1675-1743)、塔蒂尼(Giuseppe Tartini,1692-1770)等,他们都早于巴赫。这些音乐家不但都是小提琴名手,而且全是小提琴音乐的作曲家。而这些小提琴音乐作曲家中维瓦尔第是我们最为熟知的。
今天大家所熟知的维瓦尔第的作品主要是协奏曲,而且绝大部分是小提琴协奏曲,只有少量的大提琴、各种木管乐器和曼陀林协奏曲。维瓦尔第将独奏协奏曲变成了巴洛克音乐的最佳表现形式,他还将三乐章作品带往成熟。在快速的开始或终曲乐章他独创性的引入了重复乐段,乐队不停重复一个音乐插段,每次转换成不同乐器,乐曲显得自由且角度多变。而维瓦尔第作品的慢乐章则以悠扬如歌的旋律著称。
按后来的标准,他的小提琴协奏曲都略嫌短小,但是都有三个乐章:两个快板乐章和中间的行板或柔板乐章。他给这一形式注入了一种富有节奏感的新鲜活力。细腻的结构感和对独奏乐器的性能有准确无误的领悟,这自然得力于他演奏小提琴的高超技巧。维瓦尔第近500部协奏曲中有超过241部是为小提琴独奏而写的。他其次最喜欢巴松管,写有39部协奏曲。其他则是为不同的木管乐器,少部分为大提琴而写的。其中还有为抒情维奥尔琴或曼陀林而写的作品。与传统相符的是,他协奏曲很多要求一把或多把小提琴独奏。约70部协奏曲是为两把或多把小提琴独奏而写的,组合多样,甚至在协奏曲RV 555中独奏组扩展至16人。
Antonio Vivaldi 1678-1741
意大利作曲家、小提琴家安东尼奥·维瓦尔第1678年3月4日出生于威尼斯的一个音乐世家,父亲是圣马可大教堂乐队的小提琴师。维瓦尔第从小随父亲学习音乐,并在父亲任职的乐队中参加演奏。1693年,十五岁的维瓦尔第开始接受神父们的训练,并于1703年接受圣职。可是做了几个月的弥撒后,他就借口胸部不适使他经常不得不中途离开祭坛,辞去了教职。无疑这只是他的推诿之词,因为在他演奏提琴或指挥乐队时从来没有发生过类似情况。这在教会是失,对音乐事业却是得,音乐界里有了一位最勤奋的作曲家兼演奏家。
1719年末至1733年初,维瓦尔第作了广泛的旅行。有关他的这段生平留传的资料很少。后人往往以他的新作品首演的年代和地点来推测维瓦尔第的旅行生活:他曾在意大利曼图亚(Mantua)参加1719和1720年度的狂欢节演出季演出;后又去罗马度过了三个狂欢节演出季,并受到罗马教皇的邀请,两次为教皇演出。在欧洲声名显赫,还几次为查理六世大帝表演。据说,查理大帝和他在两周内谈的话比与他的大臣两年说的话还多,这说明了国王极为看重维瓦尔第。1738年他去阿姆斯特丹旅游,并在那里指挥演出。1741年维瓦尔第作了他最后一次秘密旅行,于6月来到维也纳,于1741年7月28日在维也纳一个寡妇的家中逝世。维瓦尔第一生富裕,但在维也纳他把钱财挥霍一空,去世时已一贫如洗,他的葬礼也相当简陋,葬在贫民墓地里。与他大音乐家的身份颇不相符。
维瓦尔第生前体弱多病,性情急躁易发脾气,他工作起来生龙活虎,效率很高,作曲时落笔神速,其思路之敏捷是世间绝无仅有的。曾传说维瓦尔第愿意与人打赌,说他创作一首协奏曲比抄谱员重抄一遍的速度还要快,也就是说在前一首乐曲还没有抄好之前,他的第二首乐曲就已写出来了。这从他死后遗留下来的大量作品就可得到证明——单就意大利都灵国立图书馆保存的维瓦尔第作品手稿而言,就有39部歌剧、23部清唱剧,23首交响曲、大量的宗教乐曲、43首咏叹调、73首供三重奏或独奏的奏鸣曲、40首大协奏曲,以及为各种乐器而写的447首协奏曲,其中单小提琴协奏曲就有221首之多。这些作品连同其他巴罗克音乐被埋没达百余年之久,直至二战结束后的五十年代才受到重视。尽管维瓦尔第是一个多产的著名音乐家,在他生前人们对他的评价却大多是不妙的。据说他虚荣心强,喜欢夸耀自己,还因涉嫌谎报自己作品数而招来诽谤,有人甚至把他众多的协奏曲作品看作只是一部协奏曲的“多次重复创作”。然而,维瓦尔第在协奏曲史上的地位仍是无可争议的,他是音乐史上首先创造性地应用器乐独奏协奏曲曲式的大音乐家。他的最大成就在于把自己对形式的精通运用于协奏曲的发展,并把大协奏曲定型为三乐章形式;他首创的小提琴协奏曲体裁,对于小提琴技巧、配器法以及独奏协奏曲形式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古典主义音乐正在孕育并将诞生的前夕,任何一个国家的作曲家要发展此种曲式,都与维瓦尔第的作品有过或远或近的联系。他所写的协奏曲曾是巴赫、洛卡泰利、塔蒂尼、列克莱尔、本达等大师创作时奉为经典的范本,巴赫本人就曾把维瓦尔第的十六部小提琴协奏曲改编为古钢琴曲,四部改编成管风琴曲,还有一部被加以扩展,成为—部为四架古钢琴和一个弦乐四重奏乐队而写的庞大的协奏曲,由此可见,维瓦尔第的音乐在当时影响之巨大。
维瓦尔第的一生处于巴罗克艺术鼎盛时期,一向不如声乐那样受到重视的器乐开始蓬勃发展起来,而小提琴音乐的发展尤为迅猛。维瓦尔第受环境影响,写出了众多的音乐作品。然而,在这些卷帙浩繁的作品中,很少是公众所熟悉的;近年来,维瓦尔第留下的宝贵音乐遗产已日益受到音乐界的关注,维瓦尔第的音乐,尤其是他的《四季》套曲,已成为音乐会上经常演奏的曲目。
维瓦尔第音乐
意大利的巴洛克音乐中,可与早期歌剧相媲美的是弦乐,当时歌剧的古序曲和协奏曲都是以弦乐为主的。这一时期的意大利盛产小提琴家,如托莱(Giuseppe Torelli,1650-1708)、科莱里(Arcagello Corelli,1653-1713)、维塔利(T.Antonio Vitali,1665-1735)、维瓦尔第(Antonio Vivaldi,1675-1743)、塔蒂尼(Giuseppe Tartini,1692-1770)等,他们都早于巴赫。这些音乐家不但都是小提琴名手,而且全是小提琴音乐的作曲家。而这些小提琴音乐作曲家中维瓦尔第是我们最为熟知的。
今天大家所熟知的维瓦尔第的作品主要是协奏曲,而且绝大部分是小提琴协奏曲,只有少量的大提琴、各种木管乐器和曼陀林协奏曲。维瓦尔第将独奏协奏曲变成了巴洛克音乐的最佳表现形式,他还将三乐章作品带往成熟。在快速的开始或终曲乐章他独创性的引入了重复乐段,乐队不停重复一个音乐插段,每次转换成不同乐器,乐曲显得自由且角度多变。而维瓦尔第作品的慢乐章则以悠扬如歌的旋律著称。
按后来的标准,他的小提琴协奏曲都略嫌短小,但是都有三个乐章:两个快板乐章和中间的行板或柔板乐章。他给这一形式注入了一种富有节奏感的新鲜活力。细腻的结构感和对独奏乐器的性能有准确无误的领悟,这自然得力于他演奏小提琴的高超技巧。维瓦尔第近500部协奏曲中有超过241部是为小提琴独奏而写的。他其次最喜欢巴松管,写有39部协奏曲。其他则是为不同的木管乐器,少部分为大提琴而写的。其中还有为抒情维奥尔琴或曼陀林而写的作品。与传统相符的是,他协奏曲很多要求一把或多把小提琴独奏。约70部协奏曲是为两把或多把小提琴独奏而写的,组合多样,甚至在协奏曲RV 555中独奏组扩展至1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