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乐器《卧箜篌》
乐器资源网 yueqiziyuan.com卧箜篌是箜篌的一种,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弦鸣弹拨乐器。与琴瑟相似,但有品,盛行于汉至隋唐,宋代后失传。卧箜篌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弦鸣弹拨乐器,其形制类似于我国琴瑟,所不同的是卧箜篌琴体上具有数弦通用的通品装置,类似琵琶。目前资料显示卧箜篌是我国最早具有这种装置的乐器。
卧箜篌历史?编辑 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乐器。在古代皇室乐中,箜篌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在演奏中还是主要的乐器之一。由于它有弦数组,不仅能演奏旋律,也能奏出和弦,在独奏或伴奏方面,都较其他乐器理想。
远在春秋战国时楚国就已经有和琴、瑟相像的卧箜篌了。汉代卧箜篌被作为“华夏正声”的代表乐器列入《清商乐》中,当时有五弦十余柱,以竹为槽,用水拔弹奏,不仅流行于中原和南方一带,还流传到东北和朝鲜。汉代流行这种乐器,在诗词中亦经常用到,如汉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即有“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1]
《史记·封禅书》:“于是塞南越,祷祠太一、后土,始用乐舞,益诏歌儿,作二十五弦及空候琴瑟自此起。”唐代杜佑《通典》载箜篌是“汉武帝使乐人候调所作,以祠太一。或云候晖所作。其声坎坎应节,谓之坎侯。……旧说一依琴制。今按其形,似瑟而小,七弦,用拨弹之,如琵琶也。”说的就是种属于琴瑟类的卧箜篌,卧箜篌虽然与琴瑟形似,但其长形共鸣体音箱面板上却有像琵琶一样的品位,这是它与琴瑟在形制上相异的主要特异。辽宁辑安(今吉林集安)高句丽壁画所弹之乐器即是卧箜篌。
卧箜篌曾用于隋唐的高丽乐中,以后在我国日渐销迹,至宋代后失传。但卧箜篌在朝鲜却得以传承,经过历代的流传和改进成为今日的玄琴。在日本卧箜篌因由当时的百济国(高丽、百济都为朝鲜古称)传入,称为百济琴。
因此,卧箜篌的研究对于我国乐器史、乐器制造史乃至乐律学理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关于卧箜篌的研究,本文主要是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相关文献和考古图像资料为依据,试图对卧箜篌的起源、本体特征以及在我国古代社会音乐生活中的使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并以此作为全面探究卧箜篌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