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民族弦鸣乐器

频道主页

胡琴

乐器资源网  yueqiziyuan.com 
  胡琴,蒙古族弓拉弦鸣乐器。古称胡尔。蒙古族俗称西纳干胡尔,意为勺子琴,简称西胡。元代文献称其为胡琴。汉语直译为勺形胡琴,也称马尾胡琴。历史悠久,形制独特,音色柔和浑厚,富有草原风味。可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各地,尤以东部科尔沁、昭乌达盟一带最为盛行。
  
  早在宋代之初,我国北方蒙古族人民就在火不思、忽雷等弹弦乐器的基础上,制成了弓拉弦鸣乐器胡琴,蒙古族人民称其为“胡尔”,它与奚琴类型的拉弦乐器在形制和奏法上完全不同,这是一种二弦、弓在弦外拉奏的胡琴。蒙古族俗称“西纳干胡尔”,即勺子琴之意,还简称为“西胡”。是宋代弹弦乐器火不思向拉弦乐器变革的产物。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有:“马尾胡琴随汉车”之句。成吉思汗时代(1162年—1227年),胡琴已在宫廷和民间流行。元代史籍记载较详,《元史·礼乐志》(卷七十一)述其形制云:“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颈,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元代之时,胡琴不仅在宴乐中用于独奏或合奏,还广泛用于军队的演奏活动中。张星烺译《马可·波罗游记》中载:“鞑靼人又有一种风俗。当他们队伍排好,等待打仗的时候,他们唱歌和奏他们的二弦琴,极其好听。”清代《皇朝礼器图式》(卷九)载:“胡琴,蒙古乐器。”并附有其图(图)。这是一种共鸣箱似火不思、呈勺形,两肩有棱角,单面张皮,二弦如忽雷,用直杆马尾弓(弓毛不张紧)在弦外拉奏的乐器。这种胡琴直到清末民初,仍在喀喇沁王府等蒙古族乐队中使用。今天人们所熟悉的二弦、二胡、高胡、中胡、京胡、京二胡、四胡、板胡等乐器,不属于这种胡琴类乐器,应归于奚琴类拉弦乐器的系列。蒙古族的朝尔和马头琴等梯形弓拉弦鸣乐器才是由这种胡琴发展而成的。
  
  20世纪80年代,蒙古族音乐家和乐器制作师合作,根据喀喇沁王府乐队中的胡琴和演奏图像,并参照其它文献史料而制成改革胡琴。全长79厘米,共鸣箱呈半梨形,系用一整块长白山所产的花色木挖凿出腹腔,其上原蒙羊皮,现改为蒙以鱼鳞云杉薄板,面宽21.7厘米,琴底设有琴托。琴杆顶端雕饰以“马特尔”(据说这是类似古代图腾崇拜时期的一种“龙马”)的头像,表示对外勇猛压邪,对内吉祥安顺的吉祥物。琴杆前平后圆,正面为按弦指板,不设品位。张两条丝弦或尼龙缠钢丝弦。面板中央置木制琴马,马高2.5厘米。琴弓的弓杆木制,两端拴以马尾为弓毛,弓毛张紧。
  
  演奏时,采取坐姿,将琴箱底部的琴托夹于两腿间,左手持琴,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指肚按弦,右手掌心向下抓握弓柄,在琴马上方弦外拉奏。胡琴按五度关系定弦为:d1、a1,音域d1—d3,有两个八度。音色柔和而明亮,音量较大,属于中音乐器。左手技巧有颤音、打音和滑音等,右手有长弓、短弓、弹弓和跳弓等技巧。常用于蒙古族器乐合奏或为民间歌舞伴奏。
  
  
中国民族打击乐器《鼓》简介

中国民族打击乐器《鼓》简介

乐器种类专题

中国古代乐器《伽倻琴》

中国古代乐器《伽倻琴》

乐器种类专题

中国古代乐器《排箫》

中国古代乐器《排箫》

乐器种类专题

大三弦

大三弦

民族弦鸣乐器

独弦胡琴

独弦胡琴

民族弦鸣乐器

中国民族打击乐器《板梆》简介

中国民族打击乐器《板梆》简介

乐器种类专题

胡琴

胡琴

民族弦鸣乐器

光拢

光拢

民族膜鸣乐器

中国古代乐器《二胡》

中国古代乐器《二胡》

乐器种类专题

角胡

角胡

民族弦鸣乐器

板鼓

板鼓

民族膜鸣乐器

乐杵

乐杵

民族体鸣乐器

木鱼

木鱼

民族体鸣乐器

骨笛

骨笛

民族气鸣乐器

瑞士的灵魂阿尔卑斯号角介绍

瑞士的灵魂阿尔卑斯号角介绍

乐器种类专题

铛铛

铛铛

民族体鸣乐器

<font color='#0033CC'>吉他</font>

吉他

西洋弦乐器

管风琴

管风琴

西洋键盘乐器

锣

西洋打击乐器

小提琴

小提琴

西洋弦乐器

钢琴

钢琴

西洋键盘乐器

马头琴

马头琴

民族弦鸣乐器

锵

民族弦鸣乐器

玎光

玎光

民族弦鸣乐器

彝族中三弦

彝族中三弦

民族弦鸣乐器

胡琴

胡琴

民族弦鸣乐器

达比亚

达比亚

民族弦鸣乐器

苏古笃

苏古笃

民族弦鸣乐器

卡龙

卡龙

民族弦鸣乐器

弹布尔

弹布尔

民族弦鸣乐器

侗族大琵琶

侗族大琵琶

民族弦鸣乐器

钢琴 吉他 长笛 口琴 陶笛 古筝 二胡 笛子 洞箫 古琴 琵琶 巴乌 唢呐 中阮 贝司 乐谱 戏曲 歌剧 声乐 电子琴 架子鼓 萨克斯 手风琴 小提琴 单簧管 电吉他 大提琴 葫芦丝 交响乐 尤克里里 名家名曲 器乐知识 乐团乐队 乐器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