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民族弦鸣乐器

频道主页

小箜篌(2)

乐器资源网  yueqiziyuan.com 

  
  80年代初,我国研制成功多种造型各异的小箜篌。苏州民族乐器一厂在1980年制成雁柱箜篌的基础上,1982年又先后研制成功两种造型不同的小箜篌。其一是由王湘设计、蒋柏松制作的手拨式转调小箜篌,琴头雕饰凤首。此琴被载入《中国乐器图鉴》大型画册中;其二是由张子锐设计、蒋柏松制作的小箜篌,吸收古代竖箜篌的造型。这两架小箜篌,均为框架式,设有琴柱,通高115厘米、宽60厘米。共鸣箱为立体式双面琵琶形,蒙以桐木面板。上方的曲木两侧设有金属弦轴。在两侧的面板上,每条琴弦下面都支有一个柱马,可上下移动,排列呈雁行,故亦称雁柱,它是琴弦振动的传导体。张有左右两排琴弦,共54条。音域A1—e3,达四个半八度。
  
  1983年8月,雁柱箜篌设计者之一张琨应陕西省古典乐团之邀,为该团大型音乐舞蹈节目《仿唐乐舞》设计了仿唐雁柱小箜篌,由沈阳音乐学院工厂制作,使乐器与舞台场景造型、气质协调统一,反映出唐代乐舞盛况和唐都风韵。这架小箜篌,由于琴柱细微,外观和“形如半边木梳”的角形箜篌维妙维肖。通高130厘米、宽70厘米,张双排弦、56条。其结构原理与雁柱箜篌相同,但琴的各部分都做了简化,外形犹如一只跃跃欲飞的凤凰。音域由A1—a3,达五个八度,还可转四个主要关系调。这架小箜篌和它的演奏者刘丽,在《仿唐乐舞》中参与器乐合奏和十二个舞蹈伴奏。1984年随团参加在香港举行的第九届亚洲艺术节,并作为友好使者前往日本、西班牙、北欧等国家访问演出,各国人民纷纷为《霓裳羽衣舞》等唐代宫廷乐舞所倾倒,报界则以《失传乐器重登舞台》为题,赞颂华夏音乐文化的博大与精深。
  
  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常敦明、许金元设计制作的仿唐抱箜篌,以凤首龙身为饰,下方横木为琴箱,设置一红木竹纹大梁,装有固定底盘,也别具一格。
  
  沈阳音乐学院赵广运,也于1990年7月设计并制作成功便携式不转调小箜篌。
  
  演奏时,采用坐姿,将小箜篌立于地面或置于特制琴架上。共鸣箱抱于怀中,两手分别弹奏左、右两侧弦列,演奏技巧与雁柱箜篌相同。小箜篌已用于独奏、重奏、器乐合奏或为歌舞伴奏,既可弹奏悠缓的古典曲调,又可演奏现代快节奏的乐曲。创作和改编的小箜篌独奏曲有《唐宫夜曲》、《梅花三弄》、《渔舟唱晚》、《思凡》、《宫女怨》和《宫宴乐》等,重奏曲有管子、箜篌二重奏《阳关三叠》、《曲江随想》和箜篌、笙、管子三重奏《凉州散》等。
  
  
独弦胡琴

独弦胡琴

民族弦鸣乐器

板鼓

板鼓

民族膜鸣乐器

角胡

角胡

民族弦鸣乐器

中国民族打击乐器《鼓》简介

中国民族打击乐器《鼓》简介

乐器种类专题

乐杵

乐杵

民族体鸣乐器

木鱼

木鱼

民族体鸣乐器

瑞士的灵魂阿尔卑斯号角介绍

瑞士的灵魂阿尔卑斯号角介绍

乐器种类专题

中国古代乐器《伽倻琴》

中国古代乐器《伽倻琴》

乐器种类专题

胡琴

胡琴

民族弦鸣乐器

大三弦

大三弦

民族弦鸣乐器

中国古代乐器《二胡》

中国古代乐器《二胡》

乐器种类专题

骨笛

骨笛

民族气鸣乐器

光拢

光拢

民族膜鸣乐器

中国古代乐器《排箫》

中国古代乐器《排箫》

乐器种类专题

中国民族打击乐器《板梆》简介

中国民族打击乐器《板梆》简介

乐器种类专题

铛铛

铛铛

民族体鸣乐器

<font color='#0033CC'>吉他</font>

吉他

西洋弦乐器

管风琴

管风琴

西洋键盘乐器

锣

西洋打击乐器

小提琴

小提琴

西洋弦乐器

钢琴

钢琴

西洋键盘乐器

马头琴

马头琴

民族弦鸣乐器

彝族中三弦

彝族中三弦

民族弦鸣乐器

卡龙

卡龙

民族弦鸣乐器

玎光

玎光

民族弦鸣乐器

达比亚

达比亚

民族弦鸣乐器

弹布尔

弹布尔

民族弦鸣乐器

胡琴

胡琴

民族弦鸣乐器

侗族大琵琶

侗族大琵琶

民族弦鸣乐器

锵

民族弦鸣乐器

苏古笃

苏古笃

民族弦鸣乐器

钢琴 吉他 长笛 口琴 陶笛 古筝 二胡 笛子 洞箫 古琴 琵琶 巴乌 唢呐 中阮 贝司 乐谱 戏曲 歌剧 声乐 电子琴 架子鼓 萨克斯 手风琴 小提琴 单簧管 电吉他 大提琴 葫芦丝 交响乐 尤克里里 名家名曲 器乐知识 乐团乐队 乐器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