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民族气鸣乐器

频道主页

雄林

乐器资源网  yueqiziyuan.com 

  雄林,藏族吹口气鸣乐器。藏语“雄林”意为竖吹之笛。也称嘎尔巴雄林,意为嘎尔巴用的竖笛,或称林布、久林。汉族称藏族竖笛。流行于西藏、四川、云南、青海、甘肃等省区。
  
  历史悠久,在藏族城镇、农村和牧区都有流传。据称,雄林是在五世达赖时期(公元1642年—1682年),从西藏拉达克地区随嘎尔巴歌舞队传入拉萨的。曾用于旧西藏地方政府歌舞表演团体嘎尔巴歌舞队中。
  
  管身木制。嘎尔巴雄林多采用纹理细密、质地坚硬的乌木或红木制成,上粗下细,外表与内腔皆呈圆锥体,管长46厘米,上端管径2.8厘米,下端管径1.5厘米,上端管首呈斜面封闭状,只开有一个宽1厘米的小吹孔,在管首正面下方开有一个长方形发音孔,孔长0.9厘米、宽0.6厘米,孔的下方向内修削成45°斜面。在管身正面中、下部开有八个(前七后一)圆形按音孔。制作精细、工艺考究,在管身首尾两端镶有银制管箍,管身中部嵌以五圈银环(图165)。民间雄林多使用质地不太坚硬的木料制成,各地的形制、规格尺寸和按音孔数目各不相同,大多数雄林设吹孔、发音孔和按音孔,少数雄林则不设发音孔,规格尺寸也较嘎尔巴雄林短小,一般管长18厘米,上端管径2厘米、下端管径1.8厘米,管首设有吹孔和发音孔,管身开有七个(前六后一)按音孔。制作工艺也较粗犷。

  雄林

  演奏时,管身竖置。左手按上四孔,右手按下四孔,管首置于下唇,嘴对吹孔送气。筒音多为f1、a1或b1,音列按七声音阶排列,第七孔发筒音的高八度音,通过超吹,音域有两个八度。音量较大,音色浑厚。嘎尔巴雄林旧时用于宫廷宴会或宫廷歌舞演出中,它常和达玛鼓一起为嘎尔巴歌舞伴奏。民间的雄林,多为牧民在山野或草原放牧时吹奏自娱,而不能在家中演奏。另据藏族民俗,雄林只能在开春后吹奏,冬天是绝对不能吹奏的。否则,生物误为春天来临,从冬眠中苏醒就会被冻死。故佛教也有冬日禁笛的戒律。
  
  改革雄林
  
  20世纪80年代初,西藏歌舞团要出国演出,管乐手扎西需要一支藏族古老的管乐器来演奏藏族风格的乐曲。他们从布达拉宫借出收藏的雄林,但音响与民族乐队很不谐和,就慕名来北京找到管乐制作家吴仲孚。经试奏,觉得存在的主要是孔距问题。原来的按音孔是平均开孔,只适合民间使用,演奏民间乐曲;吴大师将其改为按十二平均律开孔,满足了西藏歌舞团的需要。目前,改革雄林已发展为C、D、E三种调式,管长39厘米~46厘米、上管径2.7
  
  厘米~2.8厘米、下管径1.4厘米~1.5厘米,改革后的外形保持了原来的民族风格,在方形发音孔下方刻有藏族风格的图案纹饰,管尾上方嵌有两道纯金环圈,使古老的管乐器具有现代气息。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知名音乐人冯晓泉在他创作并演唱的歌曲中,已将藏族雄林用于现代流行音乐。
  
  

中国古代乐器《伽倻琴》

中国古代乐器《伽倻琴》

乐器种类专题

大三弦

大三弦

民族弦鸣乐器

木鱼

木鱼

民族体鸣乐器

胡琴

胡琴

民族弦鸣乐器

光拢

光拢

民族膜鸣乐器

独弦胡琴

独弦胡琴

民族弦鸣乐器

乐杵

乐杵

民族体鸣乐器

中国民族打击乐器《板梆》简介

中国民族打击乐器《板梆》简介

乐器种类专题

角胡

角胡

民族弦鸣乐器

瑞士的灵魂阿尔卑斯号角介绍

瑞士的灵魂阿尔卑斯号角介绍

乐器种类专题

骨笛

骨笛

民族气鸣乐器

中国古代乐器《二胡》

中国古代乐器《二胡》

乐器种类专题

中国民族打击乐器《鼓》简介

中国民族打击乐器《鼓》简介

乐器种类专题

板鼓

板鼓

民族膜鸣乐器

中国古代乐器《排箫》

中国古代乐器《排箫》

乐器种类专题

<font color='#0033CC'>吉他</font>

吉他

西洋弦乐器

铛铛

铛铛

民族体鸣乐器

管风琴

管风琴

西洋键盘乐器

钢琴

钢琴

西洋键盘乐器

锣

西洋打击乐器

小提琴

小提琴

西洋弦乐器

马头琴

马头琴

民族弦鸣乐器

库洛

库洛

民族气鸣乐器

芒筒

芒筒

民族气鸣乐器

筚笋

筚笋

民族气鸣乐器

斯布斯额

斯布斯额

民族气鸣乐器

筚

民族气鸣乐器

筚鲁

筚鲁

民族气鸣乐器

长号

长号

民族气鸣乐器

五月箫

五月箫

民族气鸣乐器

嘟噜

嘟噜

民族气鸣乐器

钢琴 吉他 长笛 口琴 陶笛 古筝 二胡 笛子 洞箫 古琴 琵琶 巴乌 唢呐 中阮 贝司 乐谱 戏曲 歌剧 声乐 电子琴 架子鼓 萨克斯 手风琴 小提琴 单簧管 电吉他 大提琴 葫芦丝 交响乐 尤克里里 名家名曲 器乐知识 乐团乐队 乐器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