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民族膜鸣乐器

频道主页

达玛如

乐器资源网  yueqiziyuan.com 

  达玛如,藏族、蒙古族棰击膜鸣乐器。藏语又称达如、达日。蒙古语称丹不楞儿、布楞儿。汉族称法鼓、拨浪鼓。流行于西藏、内蒙古自治区藏传佛教寺院中。
  
  历史久远,其形近似古代无柄鼗鼓。是一种无木柄的小型双面细腰拨浪鼓,但异于内地流传的拨浪鼓。鼓体由两个底部对接、中腰相通的碗形腔体组成(图)。旧时,藏族地区多两个人的头盖骨制作,在其底部中央钻孔,用胶粘固于木制的环形联结体上。有的寺院还象牙制作,选取整块牙料雕琢成形。蒙古族地区藏传佛教寺院中的丹不楞儿,则多使用紫木或红木制作。鼓体大小不等,规格尺寸不一。较大者,鼓面直径20厘米~30厘米,鼓厚(两个碗形鼓腔)10厘米~12厘米,多为木制。较小者,鼓面直径7厘米~10厘米、鼓厚7厘米~8厘米,多为人头骨或象牙制。小达玛如的两端鼓面,均蒙以墨绿色羊皮(将皮膜浸泡于铜锈与酸类物质溶液中进行着色);大达玛如则蒙以牛犊皮或猪皮。鼓身多涂以棕、红或绿色漆。鼓腰(木制联结体)左右两侧各系一条皮绳或丝绳,绳端系以用皮革或绒布包制而成的球状硬质小鼓坠,四周镶有装饰银片,并在活环中拴系彩色缎带或丝穗作为装饰,缎带上还缀有白色小贝壳,有的缎带长达50厘米。在藏族地区,虽同属藏传佛教,但因教派不同,使用的达玛如也不同,宁玛派多用较大的,格鲁派常用较小的。拉萨大昭寺(格鲁派)的象牙达玛如,鼓面呈椭圆形,长9.5厘米、宽8.3厘米、鼓厚5.6厘米、鼓坠丝绳长4.5厘米,鼓面墨绿色。

  达玛如

  演奏时,乐僧右手拇指、食指执鼓腰部位,其余手指托彩色缎带或鼓穗,快速左右往复转动手腕,使鼓坠敲击两端鼓面而发音,音色清脆、响亮。是藏传佛教寺院中不可缺少的并具有代表性的宗教乐器,主要作为寺院的法器,用于诵经中。当僧侣集体诵经时,领经的活佛或喇嘛便持而摇之,僧侣单独诵经时也要敲击达玛如。此外,寺院里表演羌姆或民间艺人演出热巴鼓铃舞时,领舞者也常手持小达玛如,边奏边舞。
  
  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乐器博物馆收藏的一面达玛如,红木制,两端鼓面蒙以羊皮,鼓面呈椭圆形,长径12.5厘米、短径11厘米、鼓厚9厘米、丝绳长7厘米,鼓坠为两粒小红珠。此鼓已被载入《中国乐器图鉴》大型画册中。
  
  

乐杵

乐杵

民族体鸣乐器

中国民族打击乐器《鼓》简介

中国民族打击乐器《鼓》简介

乐器种类专题

瑞士的灵魂阿尔卑斯号角介绍

瑞士的灵魂阿尔卑斯号角介绍

乐器种类专题

中国古代乐器《二胡》

中国古代乐器《二胡》

乐器种类专题

中国古代乐器《排箫》

中国古代乐器《排箫》

乐器种类专题

胡琴

胡琴

民族弦鸣乐器

中国民族打击乐器《板梆》简介

中国民族打击乐器《板梆》简介

乐器种类专题

中国古代乐器《伽倻琴》

中国古代乐器《伽倻琴》

乐器种类专题

骨笛

骨笛

民族气鸣乐器

板鼓

板鼓

民族膜鸣乐器

木鱼

木鱼

民族体鸣乐器

独弦胡琴

独弦胡琴

民族弦鸣乐器

大三弦

大三弦

民族弦鸣乐器

光拢

光拢

民族膜鸣乐器

角胡

角胡

民族弦鸣乐器

铛铛

铛铛

民族体鸣乐器

<font color='#0033CC'>吉他</font>

吉他

西洋弦乐器

管风琴

管风琴

西洋键盘乐器

小提琴

小提琴

西洋弦乐器

锣

西洋打击乐器

钢琴

钢琴

西洋键盘乐器

马头琴

马头琴

民族弦鸣乐器

双面鼓

双面鼓

民族膜鸣乐器

日木

日木

民族膜鸣乐器

光拢

光拢

民族膜鸣乐器

八角鼓

八角鼓

民族膜鸣乐器

仡佬族八音鼓

仡佬族八音鼓

民族膜鸣乐器

赠疆

赠疆

民族膜鸣乐器

达玛

达玛

民族膜鸣乐器

夏尔巴鼓

夏尔巴鼓

民族膜鸣乐器

战鼓

战鼓

民族膜鸣乐器

钢琴 吉他 长笛 口琴 陶笛 古筝 二胡 笛子 洞箫 古琴 琵琶 巴乌 唢呐 中阮 贝司 乐谱 戏曲 歌剧 声乐 电子琴 架子鼓 萨克斯 手风琴 小提琴 单簧管 电吉他 大提琴 葫芦丝 交响乐 尤克里里 名家名曲 器乐知识 乐团乐队 乐器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