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鼓(2)
乐器资源网 yueqiziyuan.com彝族的额格子嫫,圆筒状。流行于云南省路南彝族自治县、弥勒和泸西等地。鼓框用一整段椿木或核桃木掏空制成,两端蒙以羊皮,鼓面直径60厘米、鼓高95厘米。演奏时置于架上,用双棰击奏,棰头一端包以绒布。也可前面一人背鼓,后面一人边走边击。每逢节日、喜庆或赶集场合,用于伴奏民间歌舞《大三弦舞》(又名《跳月》)。?
水族大鼓,呈圆筒形。流行于贵州省各地。鼓框用整段椿木、樟木或桑木挖空制成,中间略粗,两端蒙牛皮。鼓面直径45厘米、鼓高100厘米,置于鼓架上,以短木棰敲击。用于六月六、过端(水族过年,八、九月间)、过捻(正月)等传统民族节日,常与铜鼓、芦笙等乐器合奏,众人围鼓歌舞。?
土家族大鼓,又称堂鼓,圆筒形,流行于湖北省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鼓框用杉木板拼合而成,两端蒙牛皮,鼓皮边缘用两排铁钉或竹钉固定。鼓面直径44厘米、鼓高46.5厘米。鼓置于地,双棰敲击。也可鼓绑长杆,前后两人抬鼓,中间一人击奏,发音粗犷洪亮,常与唢呐、锣、镲等乐器用于花锣鼓或丝弦锣鼓合奏。喜庆或节日也用于民间舞狮、舞龙伴奏。?
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乐器博物馆收藏大鼓多面,其中有一面珍贵的北京“(木贡)房”用的大鼓,鼓面直径65厘米、鼓高96厘米,两端蒙牛皮,由双排鼓钉固定。通体髹以红漆,描绘金色花纹图案。鼓腰置四枚鼓环,吊于鼓架上。用双棰击奏,音响洪亮,传播甚远。此鼓为清代制品,已被载入《中国乐器图鉴》大型画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