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民族膜鸣乐器

频道主页

腰鼓

乐器资源网  yueqiziyuan.com 

  腰鼓,是满、彝、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彝语称热波。汉族又称花鼓、磨皮花鼓、双柏花鼓。历史悠久,发音脆亮,广泛用于民间秧歌舞和节日庆祝,深受人民喜爱。流行于全国各地,尤以东北、华北各省和云南省彝族地区盛行。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我国已有外表装饰美观的足鼓。殷墟甲骨文中的“鼓”字,形象地表达了鼓的构成。到了商代晚期就已有了鼓框中间稍粗、两端略细、鼓身横置演奏的鼓了。1977年,在湖北省崇阳县出土了一件模仿木制鼓的形制铸造的铜鼓,鼓面椭圆形,竖径39.5厘米、横径38厘米,表面光素无饰,系仿效牛皮鼓面,鼓框两端边缘模仿鼓钉而饰以三排乳钉纹,腰径略大于面径,鼓上有钮,鼓下有座。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两晋时期,腰鼓已在我国西北部少数民族地区流传,在甘肃酒泉丁家闸晋墓壁画乐舞图中,就有二人舞蹈和四人伴奏的乐队,所用乐器除腰鼓外,还有竖笛、筝和梨形琴箱的直项琵琶。敦煌北凉壁画(272窟)已绘有粗腰鼓图像。北宋计有功《唐诗纪事》中载唐代诗人欧阳迥,因看见农民在烈日下耕田时,用敲击腰鼓来调节疲劳而写下的诗篇:“农舍田头鼓,王孙筵上鼓;击鼓兮皆为鼓,一何乐兮一何苦!上有烈日,下有焦土,愿我天翁,降之以雨。”写出了腰鼓与人民劳动生活的密切关系。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十)《百戏伎艺》中记载有民间艺人表演花鼓。

  腰鼓

  明清时期,腰鼓曾在凤阳花鼓、花鼓灯和淮北花鼓戏中应用,这种广泛流传的民间歌舞起源于安徽凤阳。清代初期顾见龙曾画有《花鼓》演唱图,画中一对农民夫妻,男敲锣,女打鼓,两人对舞。清代中叶以来,花鼓广泛流行于全国各地,形成不同的表演形式。在北方高跷和秧歌的舞队中,仍有扮成男打花鼓、女敲锣的角色。晋南花鼓流行于山西万泉、新绛、闻喜等地,分高鼓、低鼓、多鼓等形式,动作灵巧多变。山东花鼓一般用鼓棰演奏,而流行于山东禹城、乐陵、德平等地的花鼓舞,舞者不仅用棰击鼓,还用棰尾系的一根长60厘米的穗子击鼓,并配合各种舞姿表演,民间有古树盘根、苏秦背剑、金鸡独立和狮子滚绣球等各种击法,其鼓艺精湛,多姿多采,并逐渐演变为现在的形式。20世纪40年代初,腰鼓盛行于陕北民间,后而陕西、山西,主要用于民俗节日或盛大集会。50年代腰鼓开始在全国广为流行。
  
  鼓身木制,形如木桶,中间较粗而两端稍细,两面蒙以牛皮、马皮或羊皮(图)。鼓身涂以朱漆或绘有花纹图案。腰鼓有大小不同规格。大号腰鼓,鼓长38厘米、面径20.5厘米;二号腰鼓,鼓长33厘米、面径16厘米;三号腰鼓,鼓长31厘米、面径14厘米;四号腰鼓,鼓长26厘米、面径12厘米。鼓身一侧装置两个鼓环,系以红绸布为鼓带。两根鼓棰长25厘米,棰尾系以红绸穗为饰。
  
  演奏时,奏者将鼓带挂于右肩,鼓身斜挎左腰,双手各执一棰敲击,两棰即可同击一端鼓面,也可各击一端鼓面。发音清脆响亮。无固定音高。鼓点有花点、碎点、单点、双点、边点、帮点等。常用于庆祝丰收、欢度春节或迎宾喜庆等场合,由腰鼓队表演,又称打场子、打腰鼓或打花鼓等,是腰鼓队的主要乐器,并有大鼓、大钹、镲等乐器配合演奏。奏者多在行进中演奏或边奏边舞,动作复杂,人数众多,队形多变。在云南省彝族地区,热波是花鼓舞的伴奏乐器,多为集体表演。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收藏腰鼓多面。其中一面鼓长34厘米、鼓面直径16厘米,外涂红漆;另一面鼓长26.7厘米、面径12厘米,鼓身罩以兰地真丝绣花鼓套,其上有鼓带,下端缀以丝网和一排丝穗为饰,此鼓已被收入《中国乐器图鉴》大型画册中。
  
  

中国民族乐器之腰鼓

中国民族乐器之腰鼓

器乐文库

中国古代乐器《细腰鼓》

中国古代乐器《细腰鼓》

乐器种类专题

腰鼓

腰鼓

民族膜鸣乐器

安塞腰鼓历史发展

安塞腰鼓历史发展

乐器种类专题

八宝铜铃

八宝铜铃

民族体鸣乐器

贝斯

贝斯

西洋弦乐器

钢琴

钢琴

西洋键盘乐器

铓锣

铓锣

民族体鸣乐器

基诺竹筒

基诺竹筒

民族体鸣乐器

<strong>竖琴</strong>

竖琴

西洋弦乐器

马头琴

马头琴

民族弦鸣乐器

光拢

光拢

民族膜鸣乐器

竹鼓

竹鼓

民族膜鸣乐器

战鼓

战鼓

民族膜鸣乐器

汪都

汪都

民族膜鸣乐器

抬鼓

抬鼓

民族膜鸣乐器

腰鼓

腰鼓

民族膜鸣乐器

小鼓

小鼓

民族膜鸣乐器

光亚

光亚

民族膜鸣乐器

拨浪鼓

拨浪鼓

民族膜鸣乐器

钢琴 吉他 长笛 口琴 陶笛 古筝 二胡 笛子 洞箫 古琴 琵琶 巴乌 唢呐 中阮 贝司 乐谱 戏曲 歌剧 声乐 电子琴 架子鼓 萨克斯 手风琴 小提琴 单簧管 电吉他 大提琴 葫芦丝 交响乐 尤克里里 名家名曲 器乐知识 乐团乐队 乐器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