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闻名的克雷莫纳早期三位制琴大师
乐器资源网 yueqiziyuan.com阿马蒂(Amati,Nicola 1596——1684)意大利小提琴制作师。1596年12月3日生于克雷莫纳,1684年4月12日卒于同地。他是提琴制造世家的代表人物,据说历史上第一把现代式样的小提琴就是由他祖父在1540年定型的,当时为3根弦。他的父亲、伯父和儿子也都是小提琴制作师,克雷莫纳派的另两名巨匠A.斯特拉迪瓦里和G.瓜奈里亦出自他的门下。阿马蒂琴有两种式样,早期较小;他于1645年创制的大型琴琴身中部较窄,面板弧度略高,向侧板突斜,板边有较深凹槽,音孔短而弯曲,音色甜美,低音最佳。
从他所遗留的为数不多的作品,可以证明他曾受过良好的训练,是个有成就的提琴制作者,无论手艺和思路都领先于同时代的同行。根据具有权威性的乐器上的标签(1560-1570),证明他制作的小提琴有两种尺寸,一种是常规的尺寸355.6毫米,另一类小一些330.2-342. 9毫米。阿马蒂家族制作的中提琴尺寸是470毫米,大提琴大于790毫米(现代760毫米)。从这些琴可见到阿马蒂提琴都具有非常迷人的外形和工艺。阿马蒂家族的提琴制作者共有四代人,与同时代的布雷西亚学派共处约七十年,但比布雷西亚学派长了半个多世纪。四代人都遵循同一个阿马蒂原则,技艺和风格无大的变化。做的小提琴琴体较小,从未超过355.6毫米的模式,故音色不太深沉和丰满,但容易发声便于演奏。
使用模具是阿马蒂系统的核心,是克雷莫那制作法的基石。17世纪时很难找到克雷莫那以外的提琴制作者使用模具。提琴的外形也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阿马蒂提琴的模样是围绕着琴边有深的槽,面板的槽略浅些。琴边较宽而侧板较低,琴角细长形状优雅。嵌线很有质感,斜接角有些突然转向琴角。中腰成圆形,下部曲线成优美的勺子样向外延伸。音孔珠的直径较大,翅较小,但后来珠的直径减小了些。
安得烈亚。瓜奈里(Andrea Guarneri, 1626-1698),是瓜奈里制琴王朝的创立者。他和 斯特拉迪瓦里同是阿马蒂的学生。
安得烈亚的孙子“耶稣”朱塞佩。瓜奈里(Joseph Guarneri del Gesu,1698-1744)是这家族最伟大的制琴师。为了有别于其父亲的作品,人们根据他的商标上有希腊文缩写的“耶稣是人类救星”(JHS)及一个十字架,而称他为“耶稣”(del Gesu)瓜奈里。耶稣瓜奈里的作品,与当时的创作完全不同。但可惜他制作的琴不多,加上史特拉底瓦里的顾客,多是比较富有的贵族、皇室,因此对提琴的保留情形较佳。瓜奈里的提琴是当时较平价的,他的顾客多是一般普通的音乐家,对提琴的保护也比不上斯特拉迪瓦里的顾客。直到19世纪初帕格尼尼(Paganini)用他的一把1742年制提琴(Cannone,加农炮),征服了全欧洲后,他的提琴在音乐上及商品上的价值,才与斯特拉迪瓦里并驾齐驱。伟大演奏家如海飞兹(Heifetz)、维奥当(Vieuxtemps)、克莱斯勒(Kreisler)、易萨伊(Ysaye)、史坦(Stern)、黎奇(Ricci)、梅纽因等都采用过他的提琴。据希尔的估计,现存的“耶稣”瓜奈里,全世界大概只有150把左右,全部都是小提琴。另有说法称 '耶稣'瓜奈里并非安德烈亚瓜奈里之子。
“这样的妙音呵,你可永远不能用耳朵去听;它只让你在与爱人心贴着心的静静的夜里,用自己的心去梦。……”帕格尼尼由于以其无与伦比的小提琴演奏,不但当之无愧地被誉为“小提琴之王”,更有音乐史家、音乐理论家和传记作家无法统计的论文和专著在探讨他达到如此精湛技艺的“帕格尼尼之谜”。
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Antonio Strapari,1644——1737)生于克雷莫纳,卒于同地。14岁从N.阿马蒂学艺,22岁制成第一把完美的小提琴,并标上他姓氏的拉丁化变体。1684年继承业师另立作坊,1690年创立新琴式,增加琴身长度,上部略小,下部略宽,腰部弯度稍深,琴面弧度较平。琴音丰满厚实,传送力强。1700——1725年制作了许多传世名琴,1737年所制琴称“天鹅号”,标签上加注“93岁作”,仍为后世使用的名琴。他一生制小提琴约950把,中提琴、大提琴约150把,传至今日有线索可查者约500——800把。各琴皆有别号,价值连城。他还制作过琉特、吉他、曼陀林等。今时今天,一把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的小提琴为天价般高,而价格随时间和表演者的演奏上升。现存世界上最昂贵的小提琴中就有他的作品。如今很多地方可以见到他的大名,甚至在动漫《名侦探柯南》也有他的小提琴的登场。
到底什么成就了斯氏琴独一无二的卓越品质呢?每个专家都有自己一套的说法。是由于漆涂料吗?有的人很肯定地说斯氏用的漆涂料中有秘密配方,而斯氏已把这一处方带入了坟墓,现已失传。另一些人否认这一说法,认为斯氏所用的油基(oil——based)涂料配方在他所住的地方每个制琴师都在用,而且现在已经可以用化学性分析把它调到最完美状态。那么是因为木料吗?一方说斯氏早在砍树之前就从本地或是国外森林选择上好的枫木和云杉木,并用特别的秘密方法予以保存。另一方说要获得同样的好木料并不难,而且也可以模仿旧时处理和保存木料的方法。其他的说法还有很多:有说是因为琴背的弧度;刨制木料时优雅、精巧的厚薄过渡;f孔的雕刻;共鸣箱内低音梁和音柱的摆放位置等等。所有这些推断都服从于谨慎的现代测量学和声学分析,这样说来,一模一样的复制品完全可以制造出来——实际上也确实有人复制过了。
那么又如何解释在这些上好的木料、漆涂料和填充物竟然经过两个世纪的风雨后——这个过程却很难复制了,也没有苍老的痕迹呢?更莫论演奏家对其所做的损害了。有的人说没错,这就是成就斯氏乐器杰出的、独一无二的声响的原因,因为这种来自古老远方的声音让人感觉仿佛一群带有光环的小天使就在被演奏的斯氏琴上被惊醒。当然又有另一些人说这不是关键,因为有很多古老的提琴不见得有多好的音色。无论是什么要素成就斯氏制造出一代名琴并成就了它们的天价,这些因素都可以再次用于与斯氏同时代的名制琴师瓜奈里身上,令人瞠目结舌的是,这两位制琴大师竟然是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