唢呐曲赏析【全家福】郝玉歧
乐器资源网 yueqiziyuan.com唢呐曲《全家福》经我多年舞台实践、加工提高,已被众多演奏家青睐,并被列为音乐院校教材和考级曲目。广东白天鹅出版的唢呐经典有之、香港出版的碟盘有之、中国文采声像出版的唢呐碟盘和“金唢呐”磁带中也有之,还被天津民乐团的唢呐手吹进了维也纳金色大厅,并被一些二胡演奏家纳入了自己的演奏曲目,一首作品成就了无数的演奏家。为什么该作品会有如此吸引力而久演不衰、受到观众欢迎呢?这里的奥妙何在?作为一个乐手、演奏家在选择演奏曲目时,由于层次、水平和需要不同而着眼点是有差异的,但《全家福》适合了多种人群吹奏。正如有的人入学拉《二泉映月》到毕业时还拉该曲一样,这里深刻的内涵、要求、表现、相差甚远。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演奏者喜爱该曲,对该作品无限崇拜。
《全家福》吸引人之处有三点。其一,旋律好听,韵味不俗,有个性。被运用于电视剧《唢呐情话》后受到各方赞誉。1994年笔者在上海录制CD时,披上海民族乐团的乐手称之为“东方神韵”。从该曲的旋律走向、调式色彩及吹奏特点,都给人一种古朴、洒脱、强进之意,使你挥之不去、难以忘怀。其二,结构严紧、快慢相适、高潮突出。该曲由散板、中板、快板、飞板组成,可以说是典型的传统板式结构,符合中国人的传统审美趋向。由散板到正扳、由慢板至快板、由叙述到激越,又给人以思虑、解脱、圆满之感。其三、地域风格之殊特和吹奏技艺之容纳,让许多演奏家有了展示才能的平台和机遇。如散板之吐、颤、上板之滑奏;中板之深涵、细柔、苍劲和吐、滑、强、弱变化,及快板呼应、吞、吐、碎奏,都使吹奏者有彰显才华的空间。特别是飞板部分“节疏”,而高潮叠起扣人心弦。
《全家福》本属于用豫北安阳地区的民间戏曲唱腔、板式、曲牌组合起来的吹奏乐曲,它的形成、加工、改编,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创作过程。有些演奏者在节目介绍时只注“民间乐曲”某某记谱,这是不完备的。乐曲原貌是何物他并不知,而只是从我演奏的录音或唱片中记录下来,殊不知标注的“民间乐曲”已经经笔者演奏、记谱、加工改编而成,乐谱已不属原始“民间”载体;就是原始唱、奏者,在运用时也应注明原体出处,以示对“民间”的尊重,何况记录的并不是原始材料。那么原始的《全家福》是个什么状态呢?在1982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民族乐器传统独奏曲选集》中,对《全家福》的说明“旋律源于当地古老剧种‘罗戏’的唱腔和曲牌”。根据笔者多年的研究分析认为,《全家福》旋律不完全属于《罗戏》,而应源于在当地流行的《大弦戏》的唱腔和曲牌。《大弦戏》历史悠久,属于唐代“御戏”嫡传主要戏种之一,明万历年间流传于河南,清末转辗于安阳浪阳县。主要伴奏乐器有:大笛(g调唢呐筒音作“2”)、锡笛(e调小海笛筒音作“6”,杆用锡制做)、笙、竹笛、三弦及打击乐等。《大弦戏》与《罗戏》都是流行于安阳地区的古老剧种,并都以唢呐为主要伴奏乐器。笔者童年在家乡安阳学艺所吹奏的《罗戏娃娃》和《大弦戏》中的《高头攒》均有相似之处(如指法、曲式和击乐伴奏等)。《全家福》原名即{高头攒},由《大弦戏》的《武耍孩儿》(即:散板,边唱边有击乐作过门)、《慢板青凉歌》(此牌子出处难觅其源,在安阳只有家父郝学孔吹之)、《耍湾》(由慢耍至快耍,即中板与快扳)《高头撵》(“火龙阵”中景三春的唱腔变奏即飞板)组成。这些唱腔和牌子经艺人多年组合吹奏形成即固定又即兴的民间吹奏乐。坐吹均有打击乐“武场”配合及笙、大海笛等伴奏,乐曲可长可短。行街或吹“故儿”(即:安阳市年节时舞蹈伴奏,如“旱船”、“五鬼闹判”等)均无击乐而形成联奏式的器乐曲;这时一般由唢呐起头吹一“叫板”式的快速吐音后伴奏一起进入:关键在于“耍湾”部分,吹奏者可尽情发挥广范吸收。它的规则是句法的尾音很讲究,旋律发展必需符合韵律和调式规律的要求。如现今《全家福》在“中板”部分吸收了豫剧中的乐汇而丰富了该曲。的活泼幽默情绪,使该曲增强了艺术之表现力。
1957年2月,我随家父参加河南省民间音乐舞蹈汇演时,由笙、笛、大海笛和击乐同奏而造成非常热烈火红的情绪,为了求一个祥和、适时的曲名就把唢呐曲《高头攒》曲名更改为《全家福》。在“左”的思潮统治下,《全家福》被列为“封、资、修”遭禁演,县、市级乡村艺人吹奏的《全家福》也受到诛连(见 1994年《中州纵横》第9期,陶善耕文:我也说说郝玉岐),后在1975年中国唱片社录音时改名为《丰收赞》。为了在散板处能描绘出一片辽阔、丰收景象,由原来用唢呐碎吐起头改为用曲笛先奏出明朗、辽阔的引子,而唢呐缓缓奏出舒美的长音,并赋予类似劳动号子的节奏甩腔,在中板、快板和飞板部分,经过不断修饰加功、改编,成为了一首更适合在舞台演出的独奏曲,使乐曲富有了新的艺术生命;为了增强其表现力突出高潮,在恢复冠名《全家福》后,又在循环换气的飞板部分增加了碎吐和音区大跳的双吐:充分展示了人们丰收后的喜悦、跳跃、舒展、激越的幸福情怀,说是对“家庭”的歌颂,其实也是对国家的赞美。它的吹奏风格即不同于郑州地区的《云里莫》,又不同于豫南、豫东地区的《老茬》、《龙皇》、《云里悠》的阴柔俏丽,而接近河北地区那种刚直、粗犷和《大弦戏》的朴实、豪放艺术风格。在吹奏技巧方面,吞、吐、气滑音和循环换气及碎吐、强、弱大幅度的变化,构成了乐曲的难点。乐曲深层次的表现和情感的投入,可谓是乐曲成功的关键所在。完美地演奏好一首作品,和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创作、风格、吹奏特点作全面的分析了解是非常必要的。俗语讲“磨刀不误砍柴功”、“情到深处人自醉”,只有深刻理解了才可以深层次地去表现和表达作品的深刻内涵。《全家福》这首唢呐曲,已成为不少演奏家祟尚的优秀作品,愿它能为中华和谐社会带来更多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