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派唢呐概况
乐器资源网 yueqiziyuan.com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琐呐不是中国民族乐器,但嘉祥县史料记载,从现存於武氏词和一九七七年出土的汉画石印证,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山东西南一带的荷泽和济宁就有了以唢呐为主的鼓吹乐队,这个时间要比所谓唢呐从阿拉伯、伊朗一带传入中国的时间早得多。唢呐扎根於中国的广大农村;成为中国传统的民族民间乐器。
由於唢呐在我国历史悠久,流行广泛,技巧丰实,既有声音高亢宏亮和表现力极强的特点,又有表达粗犷奔放,细腻委婉于一身的优势。成为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典型的民族民间吹管乐器。
由於地理环境,风土习俗、语言音调等诸多方面对唢呐的影响,山东唢呐又具体化分为很多不同的支派。其中影响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尚属鲁西南地区的唢呐,尤其是荷泽兴济宁一带更为发达,故有“唢呐之乡”的美称。
常用的唢呐有大、中、小三种,另有锡笛和铜杆等。大唢呐筒音为d1发音深厚、丰满、中音唢呐筒音为a2,发音圆润柔和,小唢呐筒音为d3,发音激昂高亢,锡笛和铜杆筒吾为c3发音清脆明亮。
山东唢呐的哨片成布袋状,软而灵,易於控制,发音响亮甜美,松软而柔和,唢呐芯子锥度大而短,发上把中音和高昔,准确而省力便於模拟各种鸟鸣和人声。
常用技巧:由於山东唢呐吹奏潇洒自如,轻松灵巧、技巧丰实、变化乡端,除了常用的吐音(单、三、双吐) ,滑音(指滑、气滑、上滑、下滑、快滑、慢滑) ,花舌(快花舌、慢花舌、粗花舌、细花舌) ,指花(快指花、慢指花、单指之花、乡指之花、实音指花、虚吾指花) ,颤音(快颤、慢颤、长颤、短颤、气颤、舌颤、指颤、唇颤) ,以及吞、吐、垫、打、抹、压等技巧外,还有舌冲音、气冲音、反弹音、反双吐、连弹音、气唇同颤音、指气同颤音等特殊技巧,以上这些都是很有特色的山东派唢呐运用的较典型的技巧。
演奏的形式与特点:演奏形式主要是以一支唢呐为主奏,其他乐器以伴奏或合奏的形式参加,艺人称之为单大笛,也有两支唢呐为主奏的形式,艺人们称之为对大笛,另外还有以锡笛和铜杆为主奏的形式。
演奏特点:转调方面,唢呐虽无半音阶按键,但通过指气唇的协调配合,高度控制可以转12个调,当然,一般常用的调是筒音作2、 5、6(即本调与近关系调) 。以便於各种技巧的发挥但在学院派中,由於参加各种合奏和伴奏,演奏各种不同风格、不同要求的曲目,所以其他各指法(调子)也不可忽视。其中大唢呐以G为主,中唢呐以D为主、小唢呐以小C为主。锡笛、铜杆以F为主。在指法运用方面,筒音常以踏吹三度,第八孔顶吹三度丰实了瞠呐的技巧和表现力,表现出特殊的风格,另八度高音一般由压吾孔发音。演奏内容:大部汾是民间乐曲、戏剧曲牌、民间小调以及大量的地方戏唱段,还有通过口哨、咔哨、把握子与唢呐的协调,默契配合可演奏成套的地方戏,运用高超的演奏技能表演生动活泼、声音、形象逼真。红白喜事、节庆之日唢呐高手除了运用长时间的循环换气技巧外,还有利用鼻孔装软哨与唢呐交替发言,显得更加活泼,并引人发笑。常用曲目:《一枝花》、《百鸟朝凤》《凤阳歌绞八板》、《婚礼曲》、《拜花堂》、《六字开门》、《大笛绞》、《大合套》、《抬花轿》、《集贤宝》、《庆贺令》、《采茶歌》、《腊花梅》等。曲月演奏代表艺人:任同祥、袁子文(已故)魏广声、魏永堂(已故) 、牛云海(已故) 、何贯贤(已故) 、张玉柏(已故) 、孙王秀(已故)刘炳臣等。
随著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农村形式发生了迅速地的变化,农村的物质,精神生活都有了很大提高,所以山东广大的农村鼓吹乐队兴盛不衰後继有人。
由於唢呐是一件较典型的民族民间乐器,扎根於农村、来自於民间,所以大量的唢呐高手,几乎都是民间艺人,通过各种比赛会演的形式,又被选拔到城市中各大专业文艺团体如:山东嘉祥县的民间艺人任同祥五五年就被上海歌舞剧院录用;枣庄的刘炳臣五八年被山东歌舞团录用;孟凡臣在省吕剧团乐队;季荣州在省杂技团乐队;袁子文、刘炳臣在山东艺专任教等。有很多民间艺人虽没进城,但他们在农村中培养了大批的艺人後代,也向全国务大专业文艺团体输送了大量的唢呐人才(幼苗)。
随著社会的发展,艺术教育同样在前进,在全国务大艺术院校,都配有专业的唢呐老师培养全面发展的唢呐表演人才。山东也不例外,山东艺术学院唢呐教师从五十年代就有了,如:艺专时期就有民间艺人袁子文、魏广声、刘炳琴,六十年代(中专艺校时期)本人从天津音乐学院瞠呐专业毕业後任教至今,培养了大量优秀唢呐表演艺术家,如:山东歌舞剧院的王彬林、张明宝;南京民乐团的李跃让等。目前正在通过民间派与学院派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全面发展的唢呐专业人才。
目前各大院校都有了自己培养的基本现代派唢呐教师,在唢呐这一行里,形成了老中青三结合的表演队伍。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会不断发展,不断提高,不断充实,不断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