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演奏音色的探讨
乐器资源网 yueqiziyuan.com音色,是指音的色彩。从主观认识角度理解,是由于声音变化使人产生如同色彩般丰富的联想而引起不同层次的对比感受。从客观角度理解,音色是由于起振物体和制动物体控制发音体的振动使其泛音产生不同组合而形成的听觉变化。演奏手法不同会形成华丽、朦胧、如歌、颗粒般不同听觉色彩效果。钢琴的音色变化与弹奏的控制力紧密相连,也就是说任何一种不同的控制力都会做出不同的音色;反之,每一种音色必定要运用某种合理有度的控制力来完成。当我们欣赏钢琴曲——舒曼的《梦幻曲》与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第三首》时,所获得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前者幽雅静谧,使人迷茫遐思;后者激越铿锵,令人慷慨激昂。
钢琴的音色能描绘意境,渲染情绪,揭示韵味,塑造形象,不同情绪的乐曲所要求的音色也是截然不同的,或幽雅静谧,使人迷茫遐思;或激越铿锵,令人慷慨激昂。如何获得理想的音色,不但要了解和把握作品的风格特点,深刻领略作品内涵,同时要掌握正确的弹奏方法……意到形到,神情并茂。比如,我们初次听到贝多芬《月光奏鸣曲》时,那缓缓流动的轻缓柔和的音色,令我们脑海升起静谧的月光和缓缓飘动的浮云,对恋人的思念及对美好的憧憬这所有的意象都是由流动宁静的音符带给我们。犹如在一个神秘的月色之夜,沉思或怀念。又如欣赏《春江花月夜》在跳跃清脆的音色中,我们由衷地感受到:“在那暮鼓送走夕阳,两岸青山叠翠,花枝弄影;水面波心荡月,浆橹添声,山河如此多娇。”
每位钢琴演奏者都以自己独特的感情体验,把握着乐音的式样之间的许多不同类型的关系,选择有音乐潜在性的声音类型,迎接着演奏音乐,而音乐在每个演奏者的感情世界中所激起的回响也迥然各异。音乐对于每个演奏者可能意味着完全不同的心弦和音。演奏者所感觉的就是发出来的声音本身,而这个声音就是演奏者弹奏动作经过钢琴而发出来的。不断提高技能水平和听觉能力,从而领会到钢琴演奏中音色美的真谛。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意境的钢琴音乐作品,甚至同一部作品在不同演奏家手中,即使速度、力度、技巧等因素相同,其表现的音色仍有所不同。音色可以说是诠释和表现作品的最终载体。但在钢琴演奏教学中,对钢琴作品音色的感受和把握常常是一个重要却又易被忽视的问题。若只是机械地演奏已经排列好的音符,这样的音乐则毫无生命可言,是无法走进听众内心更不可能打动灵魂的。
理想的音色对于阐述一部作品是如此重要也许很多人都明白,但在演奏时,我们往往容易陷入视谱、节奏、速度、熟练、背谱等问题之中,而无暇去顾及声音的质量,这就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评价钢琴演奏水平的高低,不仅仅在于看其手指跑动的有多快、弹奏力度有多大、个人在台上的形象有多出众,而关键在于能否驾驭好音色。钢琴演奏音色的好坏,与很多因素有关,在这里我想谈两点:
1.倾听
首先,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钢琴演奏者必须具备敏锐的音乐听觉能力,才能胜任钢琴音乐的演奏要求。而自身的听辨鉴赏能力对音色的优劣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弹奏中,歌唱与听觉是相互联系的,演奏作品时。内心歌唱要有丰富的感情、动人的音色、自然的语调和语气、连贯流畅的旋律线条、悠长的气息及合理的吸吸。内心歌唱完美了,才能带动钢琴演奏,使其声情并茂。音乐演奏中只有溶进了内心情感,音乐才有生命活力,弹出来的音色才会有灵性。演奏才能达到感人心者之目的。没有歌唱、没有呼吸、没有表情的音乐是苍白无力的音乐。而耳朵聆听即是运用听觉对音色进行鉴析,以修正不足,从而获得正确的有情感的声音。弹奏单旋律时要听是否连贯清晰,弹奏和弦时,要听发出的和声是否响亮、整齐。如弹奏由陈培勋根据粤曲改编的钢琴曲《平湖秋月》,前奏三十二分符的音流柔和地出现,如微风拂过湖面,湖水轻起涟漪。在弹奏时除了强调旋律的歌唱性与触键的良好感觉外,还要用耳朵仔细聆听,否则很难弹出令人满意的效果来。此外,右手旋律的波音是用来描绘水波的。是否弹得像水波声,演奏者要连续不断地用听觉自我检查,以至发出任何生硬和粗暴的声音都会引起内心的反感。听觉的训练与激发内心歌唱是获得理想音色的重要因素之一。这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
其次,开发内心听觉。听声音与发出声音是一种循环反应,愈是用心听,愈能发出心里的声音。对乐音获得或宏或细或粗或精的不同感知层次。在钢琴演奏上,声音的准备并不只是身体上的,而是要演奏者如何去聆听、感觉和思考,倘若只用情绪牵引演奏者去感觉声音是不够的,还要知道如何在身体上去准备声音,在心理上去准备声音。任何一个演奏者都必须具有对声音“准备”有相当水准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钢琴上调整自己所需要达到的要求。日积月累的聆听计划是为了培养将要演奏的作品内在风格上的可靠音响形象,内心音乐理解相对于重复练习有更大的重要性。
2.分析
克劳迪奥·阿劳说过:“每个作曲家所需的音质都不相同。艺术家对每个作曲家要求的音质要处理正确。……声音是为解释曲子服务的”良好的音色能够拨动人们的心弦,唤起潜藏于心中的某种情愫。多样的音色在体现钢琴音乐作品风格与特色方面,在展示不同音乐流派与不同钢琴艺术特征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了解作品的风格,必须了解中、外音乐史,了解音乐发展史中各个时期各种流派、以及各个作曲家的创作背景、创作风格、创作思想的特点等等。
在外国音乐发展史中,巴罗克时期钢琴音乐结构严谨、典雅清秀、音色要求晶莹透亮、明澈清纯。其代表人物巴赫的作品被誉为音乐史上旧约全书的48首《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前奏曲与赋格,要求主题突出。对其不同声部、不同手指弹奏的声音应做到既变化又统一。声部间你追我赶、错落有致,以形成不同旋律线条的流动与整体的和谐。古典主义时期钢琴音乐以莫扎特的20首钢琴奏鸣曲为例,要求声音颗粒均匀、干净明丽、象纯净的水晶、清澈的泉水。以表现其自然流畅、轻松典雅的气质特点。而弹奏贝多芬的作品——被誉为音乐史上新约全书的32首钢琴鸣曲时,音色应明亮辉煌、气势磅礴,他的作品具有交响化,有庞大的交响乐队效果。浪漫乐派钢琴音乐情真意切、起伏连绵,音色要求丰富多彩、层次精细。如肖邦的作品《夜曲》等要求声音柔和绵长、优美生动、以展示其细致入微、幽雅圣洁的艺术韵味。而李斯特的作品如《匈牙利狂想曲》则要求声音辉煌雄浑、坚实明亮,以渲染其恢宏的气势,倾泻其澎湃的激情。印象乐派钢琴音乐特点注重意境的描绘、丰富而迅速的色彩变幻和音色对比。如德彪西的作品《月光》要求声音迷离中不失圆润,轻淡中不失柔和,以呈现寂静的夜晚如银的明月,整首乐曲要弹得朦朦胧胧。若隐若现,仿佛进入到梦幻世界。现代乐派钢琴音乐大多数节奏多变、和声复杂、奏法独特,音色要求或尖锐生硬、或暗淡模糊。巴托克的作品《野蛮的快板》则将钢琴作为打击乐器使用,只有狂暴猛烈的敲击方可达到作品本身的风格与情绪的要求。
中国钢琴音乐自解放初期以来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作曲家和钢琴作品,其中不少成功之作系由民族器乐曲改编而来。弹奏时模仿民族乐器的独特音色,表现中国音乐的民族神韵成为弹奏者必须着力注意的问题。弹奏储望华根据华彦钧的二胡曲改编的钢琴曲《二泉映月》,要想到二胡的连绵柔和、曲调的幽柔、凄怨、愤懑。如泣如诉;弹奏王建中根据民间唢呐曲改编的钢琴曲《百鸟朝凤》,则要想到唢呐的粗犷嘹亮、热烈欢快。弹奏运用民间音调改编或创作的钢琴曲,必须展示东方音乐的民族特色与地方风味。如我国早期的钢琴作品瞿维的《花鼓》,丁善德的儿童组曲中的《节日舞》,弹奏时要联想到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热烈场面;贺渌汀的《牧童短笛》,则应充分展示竹笛那明亮圆润、怡然自得的歌唱。
因此,要获取理想的音色,还应正确理解和把握作品风格特点,深刻领略作品内涵,探索产生不同音色的关键性因素,这是获得理想音色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综上所述,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认真的倾听、深入的分析作品,是获得良好音色的前提,世界著名钢琴教育家享利·古斯塔沃维奇·涅高兹在他的名著《论钢琴表演艺术》中写道:“我毫不夸张,在我授课时,四分之三的劳动花在音色的探索上”。希望通过本文,给予钢琴学习和爱好者更多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