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琴日记》之琴童家长须知(转)附pdf电子书下载地址
豆妈 琴友网《学琴日记》这本书是我很多年前买的,当时只花了15元,那个时候,还没有小豆子呢。大概我已经看了无数遍了,每次看都能有所收获。
本文琴友网(www.wen84.com)转自豆妈的博客:http://ladygrass.blog.sohu.com/。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书由林华(曾任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所著,文章的蓝本是一个叫青青的小女孩子写的日记,青青学钢琴的时候,已经九岁了,跟着音乐学院的陈树哲教授学习了五年的钢琴,然后随着父母出国了,临行前,她将自己写的学琴日记送给了恩师。
九岁孩子的文字非常淳朴真实,即使经过了编辑也能显得真实可信。或者这是在各类钢琴教材中唯一的一本以孩子口吻写出来的书。所以才更有参考价值。
林华根据孩子的日记,在后面都做了批注,因为他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正在研究现代音乐教育心理学,所以对于一名“心理学爱好者”而言,这本书对我真的充满了诱惑力。
今天摘录书中非常有价值的一部分提供给琴童父母。
《学琴日记》P22页,第三章《家长须知》
对儿童进行钢琴教学是由教师----家长----学生三个环节构成的。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二----七岁的儿童一般是没有什么自我意识的,大多不可能从理性上明白自己学习钢琴的目的,也不大会在练习中对自己提出目标,找出方法。因此家长在其中就起到了传达、督促的作用。
由于东方人对子女的前途历来有较高的期望值,又有强烈的参与教学的意识,因此,能否做一个好家长恐怕是直接影响到你的孩子能够顺利入门的关键。
家长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为了圆自己的音乐梦而让子女学钢琴作为补偿的。这样的家长常常会认为自己的孩子也是个天才;有的家长一手包办,恨不得替孩子练琴。替孩子数拍子不算,孩子读谱的时候还要抢在孩子之前把音名报出。有的家长则放任自流,甚至姑息他们的懒惰,一点小事就请假不来上课;有的家长坚信勤能补拙,孩子多弹总是好的,日夜不停地加以精神上的鞭策,(甚至是肉体上的)直到孩子彻底的厌恶为止。
家长们的思维定势和心理习惯是比较难以改变的。但不管怎样,有一些细节还是可以注意的。
1、首先要有“滚钉板”的精神。
请把你在电影里看到演员在弹琴的时候那种装模作样得潇洒状,全部从大脑里清除掉!培养孩子学习钢琴是一件需要长期付出努力的事情。
豆妈的体会:我们听音乐感觉是愉悦的,但音乐家在创作音乐的时候,或在学习与排练的时候,往往是枯燥、艰辛并充满刻板重复与乏味的。也只有他把技法修炼好了,享受音乐的过程才能到来。(李子勋)其实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学习音乐是不可能避免痛苦的训练.
2、最好的办法是和孩子一起学习钢琴。
你会体验到他所面临的实际困难。你也真正地听懂老师对孩子的要求,你也能对他进行有效的督促,而不是一般性的号
豆妈的体会:目前,我坚持做到了儿子会弹的每一首我都会弹.有些时候,儿子看我在练,他就急得哭..说他追不上我了...但他现在才五岁十个月,曲子还比较简单。我们相当于是共用一个钢琴老师,我就上课跟着一起听。我同事说当孩子进入三级水平之后,我就不可能跟着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