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子的使用方法和技法介绍
佚名 网络笛子的风格典雅清丽,可很多新手都不知道怎么用笛子。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笛子的使用方法,感兴趣的朋友们一起来看看吧!
笛子的使用方法
吹笛子可以坐着吹或站着吹。站着吹时,两脚自然分开,成八字形,两腿要放松,但不要弯曲。不论站着吹或坐着吹,两眼都要向前平视,胸部自然挺起,不要挺小腹,两肩不要向上耸起,这样既便于呼吸,又能保持肺部的正常活动或健康。
拿笛子时手臂自然抬起,不要过高,也不能夹着,两臂成45度角。按孔时用手指第一节的指肚按上去,在按孔时必须用手指将发音孔按严,否则容易漏气、吹不响或发音不准。
吹奏时两腮用力往里收,不要鼓起来,并把上下唇缩起,嘴角稍微向后面收缩一点,上嘴唇比下嘴唇稍微突出一些。上下嘴唇中间要留一个小孔,我们把小孔称之为“风门”。
“风门”要对准吹孔,下嘴唇盖住孔德三分之一,一面读像“呼”字一样的声音,一面吹气息。可以先在家里拿一个小口瓶,吹瓶口,在吹笛子就简单了。不过后来熟练以后就要将“呼”改为“吐”。
贴笛膜时,笛膜要选用薄的,用剪子把笛膜间成长方形,然后用大拇指和食指把它轻轻揉成一团,打开,用阿胶沾点水涂在笛膜孔,再把笛膜贴上去。不要贴的过松或过紧,那样笛子的声音就不好听了。
笛子的技法
近代笛子分南北二派:北派多用吐音、花舌、滑音、剁音等技巧,南派则常用颤音、打音、叠音、振音等技巧。
此外,经过几十年来大量演奏家的不断实践,创造出了诸如循环换气、循环吐气、揉音法、包吹法、吼音、打孔音、飞指、大七度揉音、口哨音等一系列特殊的技法。
南派笛子的风格典雅清丽,他们所使用的笛子主要是曲笛。曲笛的管身较长较粗,音色浑厚柔和,清亮圆润、悠扬委婉,主要流行于中国江南地区。
北派笛子的风格刚劲粗犷,他们使用的笛子主要是梆笛。梆笛的管身较短较 细,音色高亢明亮,它主要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
笛子的演奏由于技巧、地域的关系,简单形成两大流派,一为南派;一为北派,就技巧而言:南曲出手颤、叠、振、打;北曲拿手吐、滑、剁、花。因此区分了不同的演奏风格,以下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笛子技巧:
颤音(tr):例如6的颤音相当于演奏67676767一般。
虚颤音:颤音的一种,手指颤动时并末完全盖住音孔(按半孔)的虚颤手法
波音(w):短颤音的一种,也称涟音,意为主音上方的手指快速颤指跳跃一次。
叠音(又):例如6的叠音相当于717 6一般。6是主音,而717相当于复倚音,是装饰音的一种,也称唤音。
赠音:出现在音尾的一种装饰音,会标示出所“赠”之音高,也称送音。
打音(丁):将主音的下一孔位置,用手指迅速的“打”一下。也称导音。
吐音(TK):用吐尖轻吐的一种技巧,有单吐(T)、双吐(TK)、三吐(TKT或TTK),是一种断奏的技巧。
滑音:音符之间移动的过程是“圆滑的”,有上滑音、下滑音、复滑音。借助手指移的慢慢打开音孔或慢慢按闭,造成类似唱腔的效果(指滑音),或借助气息控制,达到类似软绵绵的效果(气滑音)。
剁音:类似鸟叫声,各手指同时快速起落,加上顿音(重吐音),造成特殊音效
花舌(*):利用舌头自然不断的震动,造成音符的绵密颗粒感的一种技巧。历音:类似钢琴琶音的一种快速音阶进行,速度很快的时候,亦能摹仿鸟叫声。有上、下历音之分。
强音(>):类似重吐音,主要是用“呼”的气息来吐音,有加重音的效果。顿音:明显地断奏,用舌重吐发音。
舌起音:一般在吹奏连线中的第一个音域或没有连线的音符时,舌尖轻重适度地(比轻吐还要轻微)吐奏一下,与发“提”字声音时的动作相似,将这些音十分清楚而肯定地吹出。
喉音:类似花舌的音响效果,与花舌不同的是震动的部位在咽喉中的那块突起下垂的小舌。发音颗粒较粗糙。
泛音(。):同种指法吹出不同于八度音关系的音,力度介于两个八度音之间,属于超吹的一种。
飞指(飞):利用臂力的带动作用,使一只手的一指或数指(最多三指)在一个或几个音孔上迅速地左右抹动的奏法。可产生强烈的碎音效果。
历音:由低而高(上历音)或由高而低(下历音)急速地逐级上行或下行的音,叫做“历音”。要求吹奏中手指起落肯定、果断,使经历的每个音都十分清楚,流畅,好象快速上下楼梯那样一级一级地出现。
腹震音(—):利用腹部的力度控制,使得气息如波浪般起伏,可快可慢,可大可小,藉以表达情绪的激动。
大致一般来说,笛子的演奏技巧可概括气、指、舌、唇四大基本功,气的功夫最难掌握,指的功夫要求手指动作干净、利落、速度平均、灵活、有弹性;舌的功夫要求力度平均、富颗粒感、节奏平均、能持久;唇的功夫就必须注意风门大、小及口劲的适当表现。意之不管什么技巧,只要练得勤,定能熟能生巧。但最重要的一点是笛子演奏者在使用各式各样的技巧是时候,一定要为音乐负责,否则画蛇添足,破坏了曲子原有的美感,这是应有的认识。
笛子的种类
梆笛
梆笛用于北方梆子戏的伴奏
笛身细且短小,音色高亢明亮有力,着重于舌上技巧的运用
在演奏上表现了浓厚的地方色彩,在气息运用上较猛,并采用了急促跳跃的舌打音,强有力的垛音,富有情趣的花舌音等等特殊技巧。
梆笛善于表现刚健豪放、活泼轻 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北方色彩,这和北方人民所处的地区特点和生活、劳动习惯是分不开的。
多用于北方的吹歌会、评剧和梆子戏曲(如秦腔、河北梆子、蒲剧等)的伴奏,也可用来独奏。
曲笛
曲笛用于南方昆曲等戏曲的伴奏,又叫“班笛”、“市笛”或“扎线(即缠丝)笛”,因盛产于苏州,故又有“苏笛”之称。
多为C调或D调。
管身粗而长,音色淳厚、圆润、讲究运气的绵长,力度变化细致,常采用先放后收,一音三韵,悠扬委婉,演奏的曲调比较优美、精致、华丽,具有浓厚的江南韵味。
音色润丽、清晰,音色控制、强弱对比自如,并多应用笛子上的“唤音”、“送音”、“打音”、“倚音”、“颤音”等技术,在气息运用上要求饱满均匀,尽量少用吐音断奏。
曲笛在我国南方广泛流行,适宜独奏、合奏,是昆曲等戏曲音乐、江南丝竹,苏南吹打、潮州笛套锣鼓等地方音乐中富有特色的乐器之一。
笛子是中国最具有特色的吹奏乐器之一。1986年5月,在河南舞阳县贾湖村东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发掘出16支竖吹骨笛(用鸟禽肢骨制成),根据测定距今已有8000余年历史。竖吹,音孔由五孔至八孔不等,其中以七音孔笛居多,具有与现在我们所熟悉的中国传统大致相同的音阶,骨笛音孔旁刻有等分符号,有些音孔旁还加打了小孔,与今天的中国音调完全一致,仍可用其吹奏现在的民间乐曲《小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