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笛常见音准与气息问题杂谈
乐器资源网 yueqiziyuan.com音尾下垂
音尾下垂在长笛演奏中是很常见的问题,见于长音演奏的尾端部分,其表现是音尾部分没有保持所演奏音的本来音高,而是或轻微或夸张地有所降低,导致音准出现问题,给听者造成一种听觉上的不适感,对演奏者的演奏状态产生质疑。在两种状况下会出现此问题,一是演奏者(更多见于初学者)在长音的收音前夕意识上放松造成供气状态改变导致音尾下垂。二是曲目要求演奏者演奏渐弱收束的长音,演奏者气息控制不当造成音尾下垂。这两种情况只有意识上的有意与无意的区别,本质上来讲源头是一致的,即音尾气压的减弱。
我们所说的第一种状况是演奏到音尾时,许多演奏者的意识已经放松,脱离了演奏的基本状态,使送气量减小,气压减弱,从而导致了音尾的下垂。如果是这种情况引起的音尾下垂,解决方法相当简单,这要改变主观意识即可,切记:音停在气前,音停气再停。只要有了这样的意识,音尾下垂的问题会迎刃而解,同时会有比较好的演奏台风。
如果此问题是由于音尾减弱收束的处理不当引起,就应注意对于弱音演奏的练习。毫无疑问,渐弱处理比渐强要困难许多,那是因为如果压力与气量的渐弱动作控制不当,就会引起骤然的气息失控,而不是所需的逐渐减弱的效果。渐弱的演奏方法是,在气息支撑位置不变的情况下,收缩唇部风口、降低送气速度、减少气量。此动作的要点是腹部肌肉的支撑力不能因为送气量的减小而有所改变,相反地,甚至可以略微加大腹部肌肉的外扩,以保障演奏音高,直至演奏完毕。还有另外一种比较容易控制的方法:需要弱奏时可将演奏正常状态中上下唇的位置进行调整,下唇相对略微向前,上唇相对略微错后。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小送气方向与地平线的夹角角度,使相对多的气流吹出长笛吹孔之外,减少了进入笛管的气量。这样也就达到了上面所说的气量减小但腹部支撑力不变的目的。
掌握不好气颤音演奏
因为在学习长笛演奏之初,教师会要求学生尽可能地保持音的平稳性,因此许多学习者养成了平稳运送气流的好习惯。但是在实际的乐曲演奏中,过于平直的演奏方法会使乐曲听起来空洞、呆板、缺少活力。气颤音是改善这种情况的极好办法。气颤音指的是与弦乐器揉弦效果类似的颤音,而不是通过指法交替变化的颤音(标记为tr——)。气颤音是通过对于送气量忽多忽少的变化使某一音的音高产生上下的小幅度波动,这种波动可以柔和音色,一定程度上扩大音量,而且由于类似人声演唱时的自然颤音而使听者有亲切感,产生更强的共鸣。
气颤根据参与颤音的部位不同而分为腹颤、胸颤和喉颤三种,三种颤音的振动幅度和频率也不同,腹颤音振动幅度最大频率最低,喉颤音的震动幅度最小频率最高,胸颤音居中。腹颤音的演奏方法可以参照顿音的演奏,正常发音后利用腹部肌肉的迅速收紧加快气流速度,与此同时胸腔和喉腔需要尽量打开,以保证气体的顺利送出,此种气颤音适合弱奏或者演奏低音区的音。胸颤音演奏方法是发音后胸腔有规律地控制气量的时大时小,喉腔打开,腹部保持正常支撑状态即可。胸颤音较适合中音区及中等音量的演奏,而且由于幅度适中,听起来最自然,因此是在演奏抒情旋律时最常用的气颤方法。喉颤是在演奏常态下喉头周围部分肌肉一张一弛调节出气量,其余身体部位保持正常演奏状态即可。这种气颤方式幅度小、频率高,多用于演奏高音或者强奏音符时。但这种方式在所有的气颤方式中是使用时最应加以审度的,也是许多气颤音初练者最容易错用的方法。
由于气颤音在音乐的二度创作中,也就是我们所指的演奏过程中的重要性,所以日常练习是必要的,我们可以从腹颤音开始练习:在长音的基础上,以慢速的三连音、四连音、五连音、六连音等多种组合方式做演奏腹颤音的动作,然后加快速度,当气流越来越流畅、颤音越来越自然时就达到腹颤音的标准了。其他的两种气颤音也做如此练习。
需要强调的是,气颤音只是乐曲演奏中的一种效果而不是必须,许多巴洛克时期以及古典早期的乐曲,国际上比较主流的看法是尽量少用气颤音,以还原曲目原貌。在一些曲子或乐章的整体结尾处,如果谱面上标示出渐弱收束且情绪是宁静悠远的,那么也尽量不要使用气颤音。总而言之,我们需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以及作曲家的具体要求及审美和演奏法规律来判断是否需要加上气颤音的效果。
跳音演奏颗粒感不好
由于长笛的明快音色以及灵敏的反应,在许多作品中都会扮演一些活泼、跳跃的音乐形象,因此跳音是十分常用的演奏方式。其要求是演奏的颗粒性好、干脆利落。
跳音的基本动作在送气的起始阶段,舌头迅速地从两齿缝间弹开,发汉语拼音中“tü”的音,然后在音符谱面标记时值的一半时间做干脆的收束。许多长笛练习者会将跳音的演奏单纯地作为对舌部动作的要求,这个看法是错误的。使用单纯的舌部动作来演奏跳音会导致舌根部位肌肉群的僵硬而使跳音效果不明显、有拖连感。科学的跳音演奏应依托于腹部的支撑。在速度较慢的乐曲中演奏跳音可以借鉴演奏腹颤音时的腹部肌肉状态,但是腹部肌肉收缩的速度要明显加快,将一股集中且结实的气流送出。在此基础上,舌部动作只是轻轻弹开,给这股气流加一个干净的音头即可。这样演奏出的跳音结实、有弹性、音色饱满,而且如此演奏非常省力,可以连续演奏而不易出现舌根疲劳的现象。在快速跳音的演奏方面,由于来不及做大幅度的腹部动作,因此可以放弃上述的腹部肌肉收缩动作,但是气息的大供应量也是必须的,切不可因此而转回到单纯的舌部弹动,以免导致口腔和舌根的肌肉紧张,使跳音演奏的动作僵硬。在跳音演奏中,对舌头的动作要求是比较高的,想要演奏出颗粒强、清晰的跳音,需要在吐音的位置上多做讲究。一般来说靠前的吐音位置更能够帮助舌头快速运动。
“低音吹不响”
长笛的发声原理是:演奏者以特殊角度向长笛吹孔的边棱送气,一部分气流进入到长笛内部产生振动,长笛的笛壁与气流振动产生共鸣发出响亮的声音。在长笛的几个音区中,低音区的演奏是相对有难度的。原因在于,长笛所演奏乐音的音高决定于长笛笛管内空气柱的震动频率。震动频率越高,音高越高,反之音高越低。而空气柱的震动频率是由演奏者送气的急缓与压力来决定的。所以当我们演奏长笛低音区的音时,使用中音区甚至高音区的给气方法是肯定不适合的,演奏低音需要的是缓且低压的气流。但这里有个度的掌握,因为现代长笛的笛壁主要是金属材质,比较厚重,如果气流过缓会导致进其入长笛内部后难以使长笛笛壁与气流共同振动从而产生共鸣,也就很难发出响亮的声音。换句话说,当我们发现低音吹不响的时候,就要排查自己是以下的哪种问题:1.嘴唇闭合过紧,送气太急,导致所演奏的音总会“冒上去”,而不是自己想要的扎实的低音。2.给气不够、嘴唇过于放松,吹出低音了但是感觉音质不好,或者怎么都吹不响。
不论符合上述哪种情况,都说明演奏者使用的送气压力和气流速度不适合低音区的演奏。正确的演奏方法应是:在正常吹奏中音的状态下,嘴唇略放松,使风口更大些,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嘴唇还是要有一定的压力感,送气时唇内侧切不可离开牙齿;口腔内部略抬起,整个口部动作类似于打呵欠的状态。送气缓、热,像冬天呵气暖手时的气息感觉;腰腹部的支撑力可比高音区放松,但吸气时的位置同样要深。总的说来,演奏低音区的状态应是相当放松的,任何一个部位的过度用力都会导致肌肉紧张、引起气流速度过快或者压力过大,导致音高与音质的波动。初期练习时可以用最夸张的幅度做上面提到的这些动作要领,可能会使音色偏散,但是当逐渐巩固 住了放松、位置深的演奏感觉之后,可以进一步加压或加快气流速度到一个合适的值,以使音色更加圆润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