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笛发展史简介
乐器资源网 yueqiziyuan.com长笛(Flute)是一种吹奏乐器,能吹奏出甜美轻快的独特音色,是管弦乐团不可缺少的管乐器之一。长笛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最初的长笛是由禾木科植物的茎、树枝或动物的骨做成,就像哨子一样,只能发出单一的声音。起初长笛是垂直吹奏的,直到19世纪中叶,经由德国的波姆(heobald Boehm)加以改良,才形成现在一般所常见的横型长笛。
在新几内亚地区流传的神话之中,有一则讲述长笛起源的故事。
某天,一对夫妇为了采果走进繁茂的丛林里。男人爬到一棵很高的树上把果实摘下来,不断扔给下面的妻子。那时,有一颗较大的果实偶然地撞击到一棵竹子,以致发出极大的声响,竹子应声裂开。据说妻子一时惊恐,便逃之夭夭。接着在那爆裂的竹节之中出现的是:象征再生的不死鸟——食火鸟(在陆上行走状似驼鸟的一种巨大鸟类)。男人返回村庄之后,对他的朋友如此说道:“我知道如何惊吓女人的方法了!”于是,男人们为了要装出类似食火鸟的声音,切开了许许多多的竹子来实验,于是,最初的长笛就此诞生。而长笛也就变成了象征再生的带有诅咒的乐器,被使用于葬礼或仪式。
美国小说家海明威的作品《永别了,武器》一书中,也有关于长笛的描述:“一群年轻人在吹奏小夜曲的时候,唯独长笛默不作声。”那是因为“在夜晚听长笛对于女性会有不良的影响。”足见长笛被认为具有改变女性的不可思议的神奇力量。
所谓的“笛子”这个名词,也被广泛地使用于笛类乐器上,其特色是管身均呈现空洞的管状或容器状,其上开有一个小吹口,具有从吹口送入管内的空气受振动的发声构造。
因此,无论是竖笛也好横笛也好或是用鼻息吹奏的鼻笛(民俗乐器之一),事实上皆可称之为笛子。形形色色风格各异的笛子分布全世界,分别用木头、金属、兽骨及黏土等各式各样的材质制作而成。
此外,有的笛子用一根管子就能够吹奏,也有将数根管子扎成一束来使用。这种成束的吹管乐器就叫做排笛。另外,由于莫扎特的歌剧《魔笛》之中,捕鸟人帕帕基诺的手上一直拿着排笛,所以排笛也叫做“帕帕基诺笛”。
能发出比长笛高八度的音域,而长度却只有长笛一半的短笛,于18世纪末诞生。自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以来,短笛和长笛成为管弦乐团经常使用的木管乐器。除此之外,单簧管与双簧管(竖笛)也是木管乐器的成员。
现在的长笛虽以金属制居多,但仍属于木管乐器。木管和铜管之间的差别,并不是依据材质的不同,而是取决于吹口的形状以及乐器的构造。
目前世界长笛的流派基本上是沿着德国和法国的学派发展而来的,这是世界长笛学派的主流。长笛艺术之所以有现在这样的发展可以说首先是德国人的功劳。在17世纪巴洛克艺术时期,著名的德国作曲家亨德尔、巴赫、匡茨、斯塔密兹等人及后来的长笛改革家波姆都为长笛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为后人留下了极为珍贵的财富。过去德、法两国在长笛方面是各有所长:德国长笛表现力强,解释作品客观,忠实原谱,作品处理严谨,力度变化大;法国长笛音色优美、声音清晰、华丽、流畅。德法两国不仅在长笛的演奏技法上各有不同,在乐器制造方面也有不同。由于历史的发展,加上世界各国人们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如今德国、法国在长笛艺术方面可以说基本融为一体了。
波姆(heobald Boehm,1794年4月9日生于慕尼黑,1881年11月25日卒于慕尼黑),德国人,是一个集长笛家、金匠和铁匠于一身的人物,他计算出的比例和设计出的机械装置,成为现代长笛的基础。波姆是金匠的儿子,在童年时期,他自学弗莱佐拉哨笛(flageolet)笛和单键长笛(one-key flute)。到17岁时他已经对单键长笛感觉很不满意了,1810年通过德累斯顿的格林瑟(Grenser)给自己制造了一支四键长笛。他努力的成果引起了约翰·内普姆克-卡佩勒(Johann Nepomuk Capeller)的注意,正式给他上长笛课,直到1812年卡佩勒已经没有更多的东西教给他了。在那年,波姆在依莎托剧院(IsartorTheatre)被聘为长笛演奏员,而在下一个五年内,他把长笛演奏和金匠的日常工作联系起来。1818年,他在宫廷中担任的职位让他有大量时问来参与音乐活动,1828年,他在自己家乡建立了一所工厂,产品上的商标是“Boehm &_Gr——ve a Munich”,格列弗(Gr——ve)是他的领班和合作者(从1830年——1834年)。
1831年,波姆作为一个巡回演奏家访问了巴黎和伦敦,并且获得较大的成功。然而在伦敦,他不得不与尼克尔松(Nicholson)作竞争,在英国,尼克尔松长笛的大音孔而得到的大音量已成为了标准。不久,波姆承认他的细音量不能与尼克尔松相匹敌,于是,他开始着手改造他的长笛。1831年,波姆离开伦敦之前,他未来工作的萌芽已经在他的头脑中产生了,他手头的长笛是Gerock&Wolf的产品商店为他制造的,这支长笛他非常不满意。但他后来却被控告剽窃了戈登(Captain Gorden)的构思,戈登是一个业余长笛演奏者,波姆在1831年的伦敦时遇上他,并在1833年在波姆的慕尼黑作坊给予了一定的协助,后来这些控告已被证实是不公平的。
1832年早期,第一支真正的波姆长笛从慕尼黑工厂出现了。这支长笛又称为“圆锥形波姆”(cone Boehm)或“圈键波姆”(ring Boehm),有一个比普通长笛要大一些的圆锥形内腔,音孔为开孔,是以一套用环绕在音孔上的圆形触片互相连接起来的指键来控制为基础的。这就是最早的波姆指键体系:它可以从波姆体系中分辨出来,它对尺寸、指孔的布局设计,需要传统的指法有所改变。尽管1832年的长笛已具备显而易见的优点,但并没有得到推广。波姆曾一度把它带到巴黎,却遭到了维克多·科赫(Victor Coche)的嫉妒,科赫成为了波姆的对手,波姆遭到了科赫的羞辱和攻击。
1833年——1846年,波姆被派往巴伐利亚钢铁厂监督钢铁改良,他几乎停止了音乐的活动。然而正是在这期间,新型长笛开始得到承认,波姆正式授权巴黎的戈德弗洛依(Gode froy)和伦敦的鲁道尔。罗斯(Rudall& Rose)生产新式长笛。在这个时期,伦敦的科内柳斯·瓦尔德(Cornelius Ward)和巴黎的布菲(A·Buffet)还利用了这个不受保护的设计来制造长笛,后者还对某些特点进行了改善。不再担任政府的职位后,波姆再次回到长笛上。波姆仍然对长笛的某些基本构造感到不满意,在舍夫豪特教授(Carl von Schafhaut1)的指导下,在1846—— 1847年间他专心钻研声学。居于对声学的丰富鉴赏力,1847年波姆生产了第一支带有一个“抛物线”笛头的圆柱形长笛。他通过试验,确定了指孔的尺寸和位置,证实了几何学系统在所有规模长笛设计是一项有用的工具。1832年长笛的指键已经被波姆认为是必需的大盏键所采用,包括一个 G开键。
自从这个时期以来,很多其它的指键模式也被设计出来,特别是由布里奇亚尔迪(J·Briccialdi)改进的 B键,但是波姆设计的本质已经保留下来没有改变。
从1847年慕尼黑制作的长笛只带有波姆的名字,但到了1867年的长笛上改成“波姆和门德勒”(Boehm & Mendler),后者从1862年任领班,后来成了——个完全的合伙人。英国和法国的专利只承认于1832年制作而形成一样的长笛,不久,巴黎的洛特(L·Lot)也获得了同样的版权。与波姆亲密交往的弟子们把波姆描绘成一个随和的、令人愉快和无疑是正直的人。他有7个儿女,他们全部继承他的艺术家的本分和有组织的能力,并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