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爱乐乐团(Chi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简介
乐器资源网 yueqiziyuan.com中国爱乐乐团,是在中国广播交响乐团基础上组建的国家级交响乐团,成立于2000年5月25日,直属于中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由中央电视台管理。
2000年12月16日,中国爱乐乐团在艺术总监余隆指挥下,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的首演音乐会,获得巨大成功。中国爱乐乐团迄今已完成了七个音乐季,举行了大量音乐会,演奏了众多中外交响音乐名作。2001年9月至2002年7月,中国爱乐乐团举行了第一个音乐季,演出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音乐作品,其中包括当代作曲大师菲利普·格拉斯大提琴协奏曲的世界首演、马勒的《大地之歌》、柏辽兹的《浮士德的沉沦》以及乐团委约创作的京剧交响乐《杨门女将》等。2002年10月,在余隆指挥下,中国爱乐乐团与八百余名中外音乐家一道,完成了马勒第八《千人》交响曲的中国首演,成为中国当代乐坛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演出盛事。2002——2003音乐季最引人瞩目的演出还包括 “不朽的贝多芬”系列音乐会,在艺术总监余隆等多位指挥家的指挥下,与来自国内外的优秀音乐家合作,在九场音乐会上演奏了贝多芬的全部交响曲、协奏曲和大部分序曲,给听众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余隆指挥的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的雄浑阐释令人信服地证明,中国爱乐乐团已跻身于亚洲最优秀的交响乐团之列。在过去的五个音乐季中,中国爱乐乐团完成了跨越三个音乐季的庞大音乐工程——将马勒的全部交响曲呈现给了中国听众,并以一系列专场音乐会纪念伟大作曲家德沃夏克逝世一百周年、莫扎特诞辰250周年、肖斯塔科维奇诞辰100周年。除此之外,乐团成功演出了歌剧《卡门》、《罗密欧与朱丽叶》,显示出其作为艺术全能性乐团所具有的水准。
中国爱乐乐团由余隆率领在国内外进行了广泛巡演。2001年9月,乐团赴台湾地区,在台北、新竹、台中和高雄举行了音乐会。2002年6月,乐团赴中北美洲巡回演出,在波多黎各的卡萨尔斯音乐节上,分别由余隆和乐团首席客座指挥、著名作曲家克里斯托夫·潘德列茨基指挥了两场音乐会,随后又在圣何塞和洛杉矶等地进行了美国西海岸巡演,获得巨大成功。同年9月,余隆率乐团赴日本和韩国演出。2003年9月,中国爱乐乐团在余隆率领下出访欧洲,在著名的巴黎国家歌剧院、华沙国家大剧院和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大厅举行了极为成功的演出。2004年12月,中国爱乐乐团应邀在意大利共和国议会大厅演出圣诞音乐会,意大利国家电视台通过欧洲联播节目向世界转播引起巨大反响。
2005年2月至4月,中国爱乐乐团在艺术总监余隆的率领下远涉重洋举行了中国音乐史上空前规模的环球世界巡演,历时40余天,在美国、加拿大、意大利、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英国、德国等国家的22个城市成功举行音乐会,其巡演时间之长,涉足地域之广,演出场次之多,不仅在中国乐团出访史上前所未有,在全亚洲的交响乐团中也实属罕见,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包括纽约林肯中心音乐厅、伦敦巴比肯音乐厅和柏林爱乐音乐厅在内的一系列演出,都引起巨大轰动,受到包括美国《纽约时报》、英国《泰晤士报》、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等在内的西方主流媒体的热评,称赞中国爱乐乐团“堪与世界上任何一个著名乐团媲美”,“为中国交响乐的历史书写了崭新的篇章”,“为中国人赢得了骄傲”。
中国爱乐乐团与国内外许多优秀音乐家有过成功合作,其中包括克里斯托夫·潘德列茨基、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奇、米哈伊尔·普雷特涅夫、奥科·卡姆、迈克·斯特恩、伊扎克·帕尔曼、米沙·麦斯基、加里·格拉夫曼、阿纳托尔·乌格尔斯基、格哈特·奥皮兹、奥古斯丁·杜梅、萨拉·张、伊曼纽尔·艾克斯、郎朗、白建宇、萨宾娜·迈耶、约瑟夫·希尔弗斯坦、林昭亮、王健、李云迪、竹泽恭子、汤沐海、水兰、克劳斯·韦瑟、邵恩、朱利安·劳埃德·韦伯、普拉西多·多明戈、谢丽尔·斯图德和廖昌永等。
2000年11月,德意志唱片公司发行了两张由余隆指挥中国爱乐乐团录制的唱片,其中之一为瓦格纳的歌剧《唐豪瑟》序曲和由勋伯格改编为乐队版的勃拉姆斯G小调钢琴四重奏,另一张为中国作品集。
中国爱乐乐团在梵蒂冈首演获巨大成功。中国爱乐乐团及上海歌剧院合唱团2008年5月7日晚联袂在梵蒂冈保罗六世音乐大厅举行专场演出。中国乐团首次在梵蒂冈的专场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出席音乐会的罗马教皇本笃十六世在致辞中表示,这场音乐会使人们进一步了解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价值和高尚的抱负。音乐成为不同民族和文化碰撞、了解的载体。他同时向所有中国人民致意,并祝北京奥运会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爱乐乐团和上海歌剧院合唱团倾情演绎了莫扎特的《安魂曲》和中国民乐《茉莉花》。中国艺术家们的精湛演绎多次博得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演出结束后,外方友人纷纷向中方人士表示热烈祝贺,认为此次演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中国驻意大利大使孙玉玺、罗马教皇本笃十六世、在意华人华侨以及梵、意各界近6000人观看了音乐会。
2009年4月,拥有86年历史的英国《留声机》杂志评出世界十大最具影响力的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与柏林爱乐乐团、纽约爱乐乐团、伦敦交响乐团、英国皇家爱乐乐团等超级乐团一起榜上有名,这是该杂志首次将中国的交响乐团列入其中。
陈允 (乐团首席)
陈允出生于医生家庭,四岁开始跟随启蒙老师郑日华先生学习小提琴。1978年考入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师从音乐教育家林耀基先生。198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留校任教。
在1981年全国弦乐四重奏选拔赛中,由陈允担纲首席的四重奏组夺得第一名。1982年在英国朴茨茅斯举办的第二届国际弦乐四重奏比赛中,陈允担任首席的四重奏组荣获耶胡迪·梅纽因奖。1983年,陈允获澳大利亚政府奖学金赴悉尼音乐学院留学,师从赫里·克比(Mr Hery Curby) 。在悉尼留学期间,他先后担任悉尼交响乐团首席、悉尼弦乐四重奏首席、悉尼音乐学院教授,并参与创办了悉尼室内乐团。
1985年,陈允回国后,到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室内乐教研室工作,同年参与组建中国青年交响乐团并任首席。1986年到1987年间,该团先后出访了意大利、瑞士、德国、比利时、法国、英国、波兰和前苏联等国家,并在柏林建城750周年庆典演出中获得成功并受到高度赞扬。
1986年,陈允获得《沈心工》奖。1989年加入新加坡交响乐团,任副首席、首席代理、四重奏团首席。1994年担任北京音乐厅首席乐团首席,1996年出任澳门政府文化司乐团首席、艺术指导。
2006年,出任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教授、中央音乐学院室内乐与乐队教研室主任。
目前,陈允受聘于中国爱乐乐团任乐团首席。
吴阳,第一小提琴手,1965年生于沈阳,5岁学习小提琴,10岁考入沈阳音乐学院附中学习,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进入沈阳音乐学院继续深造。音乐的天赋及不懈的努力,使他在小提琴的演奏上潇洒自如,被行家们评为很有潜力的演奏家。
1981年,吴阳被国家派往朝鲜学习,师从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白高山教授。在名家指点下,吴阳经过对大量音乐作品的演奏,使自己的小提琴技巧日趋成熟和完善。1986年,吴阳以优异的成绩学成回国。自1987年起,他担任中国广播交响乐团首席。先后随团赴德国、意大利、瑞士、法国、奥地利、西班牙等许多国家及台湾、香港、澳门地区演出,小提琴技巧锤炼得更加炉火纯青。
1994年3月,吴阳在延边成功地举办了小提琴新作品音乐会,声誉雀起。1996年他与日本指挥家金宝先生合作演出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获得成功,受到多方好评。1997年吴阳进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师从著名指挥家徐新学习指挥。在与国内外众多指挥家、演奏家的合作中,吴阳都以其娴熟的技巧、完美的演绎给人留下深刻影响,受到欢迎和肯定。被公认为在音乐天赋、演奏技巧及作品的理解和处理等诸多方面都令人满意的青年小提琴演奏家。
吴阳现在受聘于中国爱乐乐团,担任乐团首席。
中提琴首席张安祥1962年生于北京,1972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中提琴,先后师从王可忠、诸耀武、黄晓芝教授,后又向中央芭蕾舞团中提琴首席吴玉申先生学习中提琴,1980年以优异成绩毕业。
张安祥毕业后考入北京交响乐团任中提琴演奏员,在北京交响乐团工作期间,他先后在1984年北京文化局举办的音乐比赛中获得中提琴独奏表演奖,1987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举办的“和平友谊之声”音乐比赛中获重奏优秀奖。1990年,张安祥考入中央乐团室内乐团担任中提琴首席,并应邀赴澳门参加澳门国际音乐节,演奏了泰勒曼的G大调中提琴协奏曲,之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该曲录制了唱片。1992年,张安祥与原中央乐团首席梁大南先生和美国著名指挥家、教育家齐佩尔先生合作,成功地演出了莫扎特为中提琴、小提琴创作的交响复协奏曲作品364号。1993年,他作为“中国音乐家小组”一行五人之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派往阿根廷、委内瑞拉、古巴、墨西哥和美国进行文化交流和访问演出,所到之处引起了很大轰动,得到各界人士的好评,回国后,受到文化部外联局的特别通报表彰。
1996年,张安祥考入中国交响乐团任中提琴首席,随团出访了日本、奥地利、英国、德国和南美等地。1998年,应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先生之邀,他参加了在日本长野举办的冬季奥运会开幕式。
2000年10月,张安祥考入中国爱乐乐团,担任中提琴首席。
大提琴首席马新桦出生于上海,先后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学士)、耶鲁大学(硕士)、南加州大学(高级演奏文凭),先后师从林应荣、奥尔多·帕里佐和埃莉诺·匈费尔德等教授。
1988年,美国国家广播电视台特别节目以“一位前途无量的大提琴家”专题报道了马新桦。一年后,她被授予俄亥俄州荣誉市民称号和俄亥俄州的金钥匙。1991年,她被列入美国国家注册所的《谁是谁——行政官员和专业人才领域》全书中。她是唯一一位两度荣获(1988年和1989年)“哈默-罗斯特波维奇基金奖”的音乐家。1997年,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她在香港市政厅音乐厅举行个人独奏会,此演奏会是“中国最具前途的音乐家”系列演出之一。
余隆是活跃于当今国际乐坛的最杰出的中国指挥家之一,曾应邀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担任客席指挥。他曾经在德国、法国、荷兰、瑞士、波兰、匈牙利、葡萄牙、斯洛伐克、澳大利亚、新加坡、泰国和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登台指挥,与世界著名的指挥家内维尔·马里纳,钢琴家米哈伊尔·普雷特涅夫、郎朗、李云迪,小提琴家伊扎克·帕尔曼、林昭亮、弗朗克·彼得·齐默尔曼,大提琴家玛特·海莫维兹、王健,单簧管演奏家查尔斯·内迪克和女高音歌唱家蒂齐娅娜·费贝利希尼等合作,指挥过德国汉堡歌剧院、柏林广播交响乐团、莱比锡广播乐团、汉堡交响乐团、英国圣马丁乐团、匈牙利布达佩斯广播交响乐团、布莱梅爱乐乐团、法国尼斯大剧院、爱尔兰国家爱乐乐团、澳大利亚悉尼交响乐团和香港管弦乐团、东京爱乐乐团和新加坡交响乐团等知名的乐团和歌剧院。余隆的指挥曲目包括不同时代和不同领域的作品,尤以指挥歌剧而闻名,他在世界各地指挥了《茶花女》、《图兰多》、《阿伊达》、《卡门》、《拉美莫尔的露契亚》、《罗密欧与朱丽叶》、《风流寡妇》、《唐·帕斯瓜勒》等歌剧名作,均获得巨大成功,在国际乐坛赢得了广泛赞誉,也由此奠定了他作为一位优秀指挥家的国际地位。
首席客座指挥:克里斯托夫·潘德列茨基
克里斯托弗·潘德列茨基(Krzysztof Penderecki),1933年11月23日生于波兰的德比扎,当代最有影响的
作曲家之一,同卢托斯拉夫斯基和格雷茨基一道成为新波兰作曲学派的代表人物。其音乐创作将波兰和东欧民间音乐、古代宗教音乐、巴托克和斯特拉文斯基所代表的现代音乐创作以及先锋派手法融为一体,发展出一种富有个性的折衷风格。主要作品包括《广岛受难者挽歌》、《圣路加受难曲》、《所罗门之歌》、《波兰安魂曲》、《耶路撒冷的七座门》,歌剧《劳敦的魔鬼》、《失乐园》、《黑面具》以及六首交响曲、两首小提琴协奏曲、两首大提琴协奏曲和中提琴协奏曲等。
最新一期的英国《留声机》杂志中评出“世界十大最具影响力的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与柏林爱乐乐团、伦敦交响乐团、纽约爱乐乐团等一起榜上有名。被世界著名音乐杂志评为世界“十大乐团”之一,这在中国交响乐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记者gip 采访到中国爱乐乐团艺术总监余隆,他对记者说:“这是中国交响乐的荣耀,也是中国爱乐乐团近十年来努力的结果,说明中国交响乐演奏正在被国际乐坛认可。在过去的近十年中,中国爱乐乐团不仅在演奏技能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时,几次欧美的巡回演出也形成了较大的影响,而去年中国爱乐乐团首次在梵蒂冈的演出,更成为乐团用音乐发挥作用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