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昀喆埙/口弦/南箫演奏傩
乐器资源网 yueqiziyuan.com埙是闭口吹奏乐器,音色朴拙抱素独为天籁,在世界原始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埙的早期雏形是狩猎用的石头。有的石头上有自然形成的空腔,当先民们用这样的石头投击猎物时,石上空腔由于气流的作用而产生哨音。这种哨音启发了古代先民制作乐器的灵感,于是早期的埙就产生了。
陶制的埙是古代就流行的乐器之一,属于吹奏鸣响乐器,早在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时期,埙的演奏就很盛行,延续至今。埙在古代用陶土烧制的一种吹奏乐器,圆形或椭圆形,有六孔(现在有八孔,九孔,十孔,双八度等,六孔埙目前市场上不常见)。亦称“陶埙”。以陶制最为普通,也有石制和骨制等。
口弦又称口弦琴、响篾、吹篾或弹篾。历史悠久、形制多样,在我国的大部份地区都很流行,可以独奏、齐奏、合奏或为歌舞伴奏,在人们的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南箫,也叫大头箫,吹口多是V型,或者UV吹口。一般要求九节十目。台湾,广州,香港多见,因为粗短,基本上和日本馆藏古尺八形制一样,所以有人把这个叫尺八。日本尺八与南箫皆为唐尺八演变而来,两者皆因发展有不同,而日本尺八内径有严格的尺寸,不象一般的箫,内径就是自然的竹子的内径。后来有人把南箫的管内径做的和日本尺八一样,但是做成南箫的8孔,这个箫有个名字叫台湾尺八。南管箫也可以算是南箫的分支,它是专门演奏南管用的,除了律制,和南箫并没什么区别,它定音的时候,7定的偏低四分之一个音,不是按12平均律定音的。南箫比洞箫音量大,穿透力更强。当然价格更贵。
傩(nuó)又称跳傩、傩舞、傩戏,是一种神秘而古老的原始祭礼。流行于江西南丰、四川、甘肃、贵州、安徽贵池以及湖南、湖北西部山区等地。戴柳木面具的演员扮演传说中的驱除瘟疫的神──傩神,用反复的、大幅度的程式舞蹈动作表演,多在固定的节日演出。极具原始舞蹈风格。电影《千里走单骑》中有关于傩戏的情节。
傩,神秘而古老的原始祭礼。远古既有傩。度朔山大桃树上的神荼、郁垒二神人捉恶鬼喂虎,皇帝依此办法立桃人于门。夏代帝相时,商族首领上甲微发明杨,杨用于葬礼,也用于傩。
《周礼·夏官》“方相士,狂夫四人。方相士。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难(傩),以索室驱疫;大丧,先枢,及墓,入扩,以戈击四隅,驱方良(魑魅)。”
宋高承 《事物纪原·岁时风俗·驱傩》:“《礼纬》曰:高阳有三子,生而亡去为疫鬼,二居江水中为疟,一居人宫室区隅中,善惊小儿,于是以正岁十二月命祀官持傩以索室中而驱疫鬼。
仪式
驱傩在宋代有大傩仪、小傩仪之分。盛行于宫中的主要为大傩仪。据宋代人解释,大傩,意在“逐尽阴气为阳导也,今人腊岁前一日击鼓驱疫,谓之逐除是也”。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除夕这天,“禁中呈大傩仪,并用皇城亲事官。诸班直戴假面,绣画色衣,执金枪龙旗。教坊使孟景初身晶魁伟,贯全副金镀铜甲,装将军;用镇殿将军二人,亦介胄装门神;教坊南河炭丑恶魁肥,装判官;又装钟馗、小妹、土地、灶神之类,共千余人。自禁中驱祟,出南薰门外转龙弯,谓之埋祟而罢。”
而对比其他史料记载,南宋时期的临安驱傩仪式也大体如此。
分布
在我国的湖南、江西、河北、重庆、四川、云南等地,具有广泛的傩文化分布。傩发形成于唐宋,扎根于民间,极具晦涩、神秘之特征。傩戏仪式繁多,器具众多,傩面具则是界定傩戏艺术的重要特征。《神傩秘界》试图通过傩戏中使用的部分器具、面具和仪式,解开神秘傩戏之冰山一角。
历史演进
汉代就开始有“方相舞”和“十二神舞”的名称。后来傩逐步向娱人悦众方面演变,加强了其娱乐成分。
分类
傩是黄河流域惟一的古傩戏,被称为“戏剧活化石”。它是上古时代图腾崇拜时期的一种仪式,目的是祈求神灵逐鬼除疫,保佑百姓过上安宁生活。
傩文化是巫文化发展到后期而应运而生的,当时的人类已进入农耕时代,而此时鸟类是农耕的重要帮手,所以,傩也就是人们进行的一种祭祀活动,而祭祀的对象就是鸟。
值花开旺季,秋口镇长径村村民在油菜花海中跳起傩舞祈盼丰收,呈现出天人合一的美丽景象。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经历过原始社会阶段,有过信仰原始宗教的历史,并产生了本民族的宗教职业者——巫。巫师为驱鬼敬神、逐疫去邪所进行的宗教祭祀活动,称为傩或傩祭、傩仪。傩师所唱的歌、所跳的舞称为傩歌、傩舞。傩戏又是在傩歌、傩舞的基础上出现的。
中国巫文化的起源与史前社会的图腾制有关,在中国的古文献中有很多关于傩文化的记载。当今中国一些地区,还保存着相当完整的傩戏,便是古老傩文化的载体。
傩戏是由傩祭、傩舞发展起来的一种宗教与艺术相结合,娱神与娱人相结合的古朴、原始、独特的戏曲样式,一直在民间传承,成为我国傩文化的“活化石”。
傩的宗旨是”驱鬼逐疫“,以商周时期《周礼》的文字记载为始。数千年来,周代傩仪延伸为傩俗,衍为傩戏,扩散到中国文化圈周边地区的民族和国家——特别如东亚地区的韩国、日本。
驱鬼逐疫是原始初民的精神寄托,欧亚地区普遍表现为神鬼信仰和驱赶巫术,体现于仪式。在中国,傩仪、傩礼、傩俗、傩戏在数千年的流传过程中,融入了诸多文化艺术因素,包括诗、歌、乐、舞、戏等。于是,它给文化艺术的起源和发生带来了诸多启迪。
柴昀喆,杭州市传统文化促进会国乐委员会常务副会长,自幼学习二胡,师从中国音乐学院吴红非教授。后又学习作曲、编曲及大提琴演奏。担任指挥的作品《盛唐乐坊》获第八届浙江省音乐舞蹈节演奏奖,在第七届浙江省二胡独奏比赛中获得青年组表演奖,2011年制作个人二胡专辑《胡思乱想》,2012年开始接触新世纪音乐,2013年8月于浙江安吉举办首场户外音乐会——“且听风吟世界音乐谈奏会”,担任音乐总监并现场演奏陶笛、哨笛,使得跨界音乐作品在国内得到初步认可。2013、2014年又陆续创作《双声恨》、《Childhood starry night》、《伽蓝夜雨》、《剑瓷梦》等作品,2015年受杭州市运河集团邀请为运河旅游节开幕式创作三重奏作品《运河印象》,为杭州市司法局微电影《戒心》创作主题曲及配乐,同年担任杭州市传统文化促进会国乐委员会常务副会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