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五度是十二个半音的源泉、五度相生律的源泉、纯律的源泉。若将它收缩一点,不那么纯、即每秒钟约一个拍音,便是十二平均律的源泉。要想知道Do、Re、Mi、Fa、Sol、La、 Xi的音高标准是如何产生的,就得了解Fa、Do、Sol、Re、La、Mi、Xi这个五度相间的排列,并往高和低两个方向延伸而产生升的Fa、Do、Sol、Re、La、Mi、Xi或降的Xi、Mi、La、Re、Sol、Do、Fa的规律。要想知道纯律的大、小三和弦及双音与琶音是怎样产生的,就得了解加在每一个五度之间的大、小三度会带来怎样的变化及规律。下面图中画的两条线我称之为‘五度线’。
看图:
上面一条线代表五度相生律,所用间隔为8毫米。下面一条线代表十二平均律,所用间隔为7. 7毫米。以F、C、G、D、A、E、B七个音为中段,D是中心。以正负数原理向两个方向推演。《其中C、G、D、A、E五个空弦音是提琴类乐器使用纯律时的重要依托。用于抵消升降号因五度相生律而发生的差别(纯律升降号可以相互借用)》。它与升降号出现的顺序相一致。向右纯五度继续延伸便是升号出现的顺序。向左纯五度继续延伸便是降号出现的顺序。小型字母代表在纯五度的基础上产生的纯律大、小三度,比如大字母G与D这个纯五度之间加上的降B与B;再比如大字母D与A这个纯五度之间加上的F与升F等等。可以发现以D为中心是有道理的,D的右侧出现的只能是升号和重升号,D的左侧出现的则是降号和重降号。任何大、小三度与相应的纯五度可以构成纯律原位大、小三和弦。于是所有纯律的十二个半音便都产生了。由听觉鉴定以五度为间隔而调出的纯五度双音,向左右两侧不断地延伸被称之为五度相生律。还是以听觉鉴定纯五度为基础加入的大、小三度,向左右两侧不断延伸造就了各个调的纯律原位大、小三和弦。两种律都属于‘听觉自然律’。都是以听觉上纯与不纯、和与不和为鉴定标准。这是人类在长期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发现的。以往的理论界认为在大调音阶中(五度相生律和纯律相比较,两律的二、四、五各级音完全相同。纯律的三、六、七各级音比五度相生律偏低)。但笔者认为两律相比只有四、五两级完全相同,而纯律的二级音与三、六、七各级音一样比五度相生律偏低。纯律小调三级音偏高,因六级是三级的转位,所以也偏高,高于五度相生律。提琴类《纯律》二级音与六级音都产生于隔弦三度的转位,比如A大调在A弦上第一把位纯律一指Xi的来源是G弦二指Xi与空弦D构成的纯律小三度的转位,转位后一指Xi与空弦D构成纯律大六度。E弦一指升Fa的来源是D弦二指升Fa与空弦A构成纯律小三度的转位,转位后一指升Fa与空弦A构成纯律大六度。因此二、六两级和三、七两级各自都是纯五度关系,又都属于偏离了五度相生律的纯五度关系,称之为漂移的‘纯律五度’。原位的大三和弦是在五度内加一个大三度产生(主音上方加大三度),大三度再转五度就会低于五度相生律。原位的小三和弦是在五度内加一个小三度产生(主音上方加小三度),小三度再转五度就会高于五度相生律。这是事实。所以说:纯律‘单音’大、小调‘音阶’在音乐中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在大、小三和弦当中才有实际意义。包括大、小三度和它们的转位大、小六度、大、小十度双音及分解和弦,这是纯律的本质。建立在空弦上的‘原位’大、小三和弦是纯律的源泉。另外,卡尔弗莱什与舍夫契克琶音中二级音是永不出现的。假如二级音偏高的话,比如D大调一把位D弦一指Mi与空弦A形成纯四度关系,那么一指Mi这个音应是五度相生律的音高。因为四度是五度的转位(与空弦E同高),所以应把有空弦的或与空弦有关的四度和五度统称为‘五度相生律’的四、五度。而把漂移后的四、五度可称作‘纯律’的四、五度。与空弦有关的大六度也会造成五度漂移,例如D弦三把一指Sol与A弦三把二指Mi。若一指Sol与空弦Sol八度对齐,二指Mi则需比空弦Mi偏低。反过来二指Mi若与空弦Mi同度对齐,一指Sol会比空弦Sol偏高。此时如果一指Sol横移至G弦一指Do,那么Do、Sol这个五度就会‘高于’五度相生律,反之前面那个偏低的A弦二指Mi横移至E弦二指Xi,那么Mi、Xi这个五度就会‘低于’五度相生律的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