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著名小提琴家克里斯蒂安.费拉(Christian Ferras)-极慢的柔版 介绍
乐器资源网 yueqiziyuan.com法国在二十世纪诞生出了一颗耀眼的明星、被公认继以上三位大师之后、法国小提琴学派优秀继承者,“法国小提琴家中的当代旗手”——克里斯蒂安·费拉(Christian Ferras,1933-1982)。费拉生于勒图盖(Le Touquet)、逝于巴黎。幼年由父亲启蒙习琴,早年师从比斯泰西教授(Charles Bistesi)、就学于尼斯音乐学院;八岁考入巴黎音乐学院深造,转投伊萨伊的学生、著名小提琴教授卡尔维特(Joseph Calvet)门下。十三岁以独奏家身份在巴黎举行首演、获得巨大的成功。几经周折,费拉而后成为一代宗师乔治·埃奈斯库(Georges Enescu,1881-1955)的学生、最后一名关门弟子。乔治·埃奈斯库作为二十世纪早期最伟大的小提琴大师之一,也是杰出的作曲家和小提琴教育家,曾培养了耶胡迪·梅纽因、阿瑟·格吕米欧和艾达·亨德尔等名垂史册的风云人物。1948年,十五岁的费拉在“斯赫维宁根国际比赛”中获奖,翌年再获隆-蒂博国际小提琴比赛第一名、从此声名大振,成为欧洲乐坛上显赫的新人,在国际古典乐坛一举成名,时年仅十六岁。
克里斯蒂安·费拉与指挥大师卡拉扬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卡氏一生尽心扶植了两位优秀的小提琴演奏家,一位是才情兼备的安妮·索菲·穆特,另一位就是克里斯蒂安·费拉。被卡氏看中、挑选上的、具是有着非凡天才的杰出演奏家。费拉获此殊荣后,便牢牢巩固住自己国际小提琴一流大师的地位。费拉属于才华纵横、灵巧华丽型的演奏家,他的演奏以高超的技巧闻名、弓法强而有力。首先,他具有均衡、清晰、精致的演奏技巧,这为他丰富的音乐表现力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此外,敏锐而细腻的乐感加上强烈的色彩变化感觉,使得他的演奏更加深刻、感人,色彩缤纷;异常明快、富有青春气息中更有雅致、华丽和纤巧的演奏特征。而这些恰恰尽是法比学派的精华。费拉也是《四大》小提琴协奏曲最优秀的诠释大师之一。在其演出生涯中,主要使用二把Strapari名琴:一为1721年制的Prńsident Strapari;自1967年起一直到1982年去世、陪伴他的是“Le Milanollo” ——Antonio Straparius制于1728年的名琴。这把“Le Milanollo”名琴过去曾为著名小提琴家韦奥第(Giovanni Battista Viotti,1755-1824)使用、也曾为帕格尼尼所拥有。
1968年后,费拉几乎没有再与卡拉扬合作录音。1975年,克里斯蒂安·费拉回到母校巴黎音乐学院执教。之后由于健康原因退出职业演奏舞台。1982年9月14日,据说意气消沉的费拉借酒浇愁、走上酒后自杀而亡之路,天才仅四十九岁。
费拉的伟大小提琴协奏曲系列同时也是最重要的诠释版本之一: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以含蓄、稳重为基调,根据原作在三个乐章中表达的不同感情与内容,注入鲜明的个性和活力,这也正是他的过人之处。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突出的则是他对柔板乐章田园牧歌风格的把握,及与情绪化乐段的对比,乃至终乐章中对吉卜赛舞曲风格基本主题的解读。卡拉扬棒下柏林爱乐乐团的合作默契,使得这一版本身价倍增。西贝柳斯是位“爱田野和森林、流水和山岳中的各种神奇的声音(西贝柳斯语)”以及荷马史诗的作曲大师,在他的小提琴协奏曲中,无疑注入了他对大自然景色与英雄史诗的痴情,体现出浓郁的芬兰民族风格、古代吟游诗人的粗犷音调。费拉对这部作品的诠释,如同作曲家在年幼时就形成了喜欢经常在空旷的原野里拉琴、用音乐同大自然交流感情的习惯一样,将芬兰大自然美丽的景色(第一乐章)、忧郁和神秘色彩的歌唱(第二乐章),以及芬兰人勇猛顽强的民族精神,极为细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从而唤起我们的联想,使我们更加亲近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