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箱里的浪漫与奔放 俄罗斯手风琴之旅
乐器资源网 yueqiziyuan.com俄罗斯是一个充满艺术浪漫的国度。手风琴是斯拉夫民族血液里永远燃烧的火焰。读着这篇文章就让作者带你进行一趟关于手风琴的华丽之旅。
“天快亮了,一切都又沉寂,门不响了,灯也灭了,只听在街上什么地方,有只手风琴在游荡。走向野外,走向大门旁,他走远了,又走回来,朦胧中像在寻找一个人,但他怎么也找不到……”
深沉而厚重的俄罗斯民族必定需要音乐的表达,茫茫雪野里,男人和女人背靠背,坐在雪地上,悠扬的手风琴琴声激荡在西伯利亚空旷的雪原上空,满含真诚,满含对新生活的渴望……这大约是世界上最美妙的却又最遥不可及的琴声。
《两个人的车站》的记忆里,结尾禁不住让人深深的感动。其实,在俄罗斯,手风琴声并不遥远,因为,近百年来,这声音都那么真实地渗透在生活里,无论男人女人、生老病死、婚礼葬礼,它都就这样存在着,时而深沉忧郁惆怅万千,时而雍容华美春意盎然,时而激情狂放心潮澎湃。
手风琴根本就不是被发明的。是的,更恰当的说法应该是,手风琴是被发展的,它是历经了一次次地蜕变、不断改进才得以成形。时光逆转到公元前1100年,中国流行着一种用若干根带有簧的竹管装在一个锅形的座子上制成的叫“笙”的管乐器。当中国人在吹笙的时候,希腊人和埃及人正痴迷地拉着他们的风箱。音乐家在演奏“风箱乐器”的雕塑就是佐证——这些雕像中的乐器有风箱、键盘,模样与手风琴极为类似。
过了若干年,看似并无关联的东西方的两个乐器忽然有了接触:笙,被那些坐着大篷车做生意的商人,或是从东方回来的传教士,或是十字军东征回来的人们带到了欧洲,欧洲人被“笙”的灵感触动了,把“簧”与风箱结为了一体,出现了被称作“奥拉”的乐器——手风琴的雏形。只是,“奥拉”没有手控风箱和键钮,只能用口吹。
1822年,在柏林,德国人布希曼(Friderich Buschmann)制作了一台有手控风箱和键钮的“奥拉”,不可思议的是,突然之间,这看似“稀奇古怪的玩意儿”被竞相热捧,成为贵族与平民们共同的爱好。历经多年改良,先是长方形的风箱,四个键组,各有两个簧片,有主和弦和属和弦,后来逐渐发展出现从全音阶到半音阶,以及能演奏各种旋律和和声的乐器……从此,手风琴开始在西半球蔓延开来,至今依然被各个国家所沿用,并越来越受人喜爱,不同的国家将各自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自主地注入了手风琴之中,使它成为了世人共同的声音。
热烈的探戈舞曲,快的波尔卡舞曲,令人激动的缪赛特舞曲,轻快的苏格兰双人舞曲,甚至快步舞曲,手风琴,这个游走在风箱里的乐声一直存于传统与现代之中。可是在俄罗斯,手风琴的命运显得尤为的深入人心,如同奔流在斯拉夫血管里的血液,肆意汪洋,奔放炽烈。
“巴杨”之奥秘
1820年,手风琴由西欧传到了俄罗斯。初到俄罗斯的手风琴还只是小巧的六角形,历经十年之后,大约在1830年的时候,它已悄然演变成具有俄罗斯特色的乐器—— “开合音箱式的五键、七键、八键式图拉(Tulle)手风琴”。1905年在圣彼得堡诞生了第一台键钮式手风琴,人们为了纪念俄罗斯著名的古手风琴演奏家巴扬,后来便将这种琴命名作“巴扬”。
历经20余次改进,简单的“图拉手风琴”变成了而今众所周知的“巴扬手风琴”,尽管键盘手风琴依然保留和沿用至今,但一直以来,巴扬手风琴才是俄罗斯的手风琴的代名词。
巴扬的键盘由一粒粒纽扣组成,蛇行排列,每相邻的三个键钮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紧密排列的键钮使得右手五个手指能在两个八度范围内轻松演奏,让巴扬能产生传统键盘手风琴无法比拟的宽音域;右手键盘的上方更增加了新装置,它把传统手风琴右手键盘的常用变音器移到了下颌部分,大大地解放了琴师的双手使其演奏更自由,让下颌也参与了演奏。非常连贯的音型出现时,琴师不必因为要换变音器而把音阶断开,这些或许都是钢琴和键盘式手风琴望尘莫及的特点。
再来看看巴扬的左手。尽管左手和传统键盘式手风琴的外形似乎并无太大不同,但是,巴扬的左手却引入了自由低音的新概念。传统键盘手风琴的左手部分仅有一个八度,而巴扬的左手不但可以演奏键盘手风琴的传统低音,更能奏出四个八度音高的自由低音,将传统低音和自由低音之间通过一个安装在左手部分的自由低音转换装置便捷地进行切换,非常方便。更为重要的是,这对演奏者的限制大大减小,其声音也更丰富。
不必专业人士,大多数的俄罗斯人都能容易地辨别出巴扬手风琴和键盘手风琴的音色的区别,并且津津乐道:巴扬饱含了俄罗斯民族内敛的激情,音色上更有金属般铿锵的气质,低音雄厚并富有穿透力,能真正意义上完美地模仿管风琴的辉煌声音。可要知道,这样的声音完全决定于它的簧片制作工艺。
为此我们特意去图拉参观了一家传统手风琴制作工厂。在前苏联时代,这里曾经是最大的巴扬手风琴制造厂。尽管手风琴在俄罗斯风靡已久,但是直到上个世纪30年代,俄罗斯才建造了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手风琴制造厂。那时候,这些工厂每月可以制造出四五千台手风琴,如今当年的荣光已不复存在,但这家手风琴厂的产品,却是手风琴爱好者心目中的宝贝。
手风琴的主体由风箱、琴键、排气阀门、琴体四要素集合而成,结构算不上复杂,工序也称不上繁杂,行家说,一款新设计的手风琴,用现成的零部件,在一个月左右就能全部完工。一个音色完美的手风琴却是来之不易,除了工序,它更需要岁月的打磨,比如,为了防止风琴会大量地吸潮变形,所有用于手风琴制造的木材都要进行五年的风干才能达到平衡含湿量。
即便如今,手风琴的制造过程中也只有少量用到机床,除非用冲床来冲压零件,用数控机床来制造花纹漂亮的装饰性格栅,其余的95%的主体工作量主要依靠手工制作。
此外,调音是另一项重要的工作,为避免发音频率相互干扰,每一位调音师都拥有一间独立的工作间,要知道,影响手风琴音色的核心部分是簧片,“一片金属薄板,在薄板上镶嵌一片薄钢片,此钢片靠着风箱的压缩送出气来振动,如果频率不符合要求,通常会用锉刀改变簧片的重量来改变了它的发生频率,人工测试完毕后再通过计算机将检测到的声音转化成频率并显示出来,确保发声正确无误。不要以为机检合格就能终结,即便或整台手风琴组装好后,还要通过手风琴的听音师试听调整,才能使得手风琴音色的均衡性达到最佳状态。
有人说,在俄罗斯,一群男人们决定着一台手风琴的命运。的确如此,因为木工车间简直就是男人的世界。包括给传统的纽扣手风琴的外表面贴赛璐珞贴片,大多也是男人在做,因为包覆赛璐珞贴片实在是一桩很辛苦的活,工人的双手常年要与丙酮及赛璐珞接触,女人们宁可在田地里劳作也不愿成为这里的蓝领。
老谢廖沙师傅在车间工作了30个年头,他陪着我们参观并最终为我们揭开了巴杨手风琴强大感染力的秘密所在:传统的键盘手风琴簧片是一个一个小的簧框镶上簧片发音,而巴扬则是把所有簧片做在一整张簧板上,键盘琴在振动时,只有每个小簧框在随着振动。而巴扬则是整个簧板的振动!
手风琴不是被发明的,更恰当的说法应该是,手风琴是被发展的“正因为如此,它既能演奏精美清秀的斯卡拉蒂作品,也可演奏俄罗斯民间舞蹈性乐曲,甚至用于交响乐这样宏大的演奏中。”
琴声沃土
“这个世界,不可能脱离了明确的民族性而创造出具有真正的艺术价值的音乐来。” 的确,俄罗斯手风琴自诞生之日起,就是被融入到社会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被打上了民族与时代的烙印。19世纪乃至两次世界大战,俄罗斯民族遭遇着战争的苦难,也饱尝着争取自由、和平及胜利的喜悦与欢乐,民族意识的觉醒、民族文化向前迈进的同时,俄罗斯民间音乐也开始走向现实主义,手风琴因为民间性和生活化的群众基础较快而广泛普及,也因为其便于携带和在伴奏中强大的功能性和声而深受欢迎,手风琴开始以一种冲突性极强的、有着尖锐矛盾的音乐语言表达着这一特定历史时代给俄罗斯人带来的心灵上的重创。
世界音乐影响下的多种音乐创作风格与流派,给俄罗斯手风琴音乐民族性创作以新的生机。二十世纪下半叶,俄罗斯手风琴音乐达到了空前的繁荣,用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音乐形式再现俄罗斯社会的风貌,人们的理想、情操和精神追求,体现着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的有机融合,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有人说,俄罗斯手风琴音乐是在后浪漫主义到现代主义音乐发展的大环境中孕育成长起来的。“西欧音乐鼎盛时期时,俄罗斯音乐刚刚起步;俄罗斯音乐处于兴盛时,俄罗斯手风琴音乐刚刚起步。”可即便如此,手风琴音乐在这片厚重而丰富的土地上却炽烈地燃烧起来,手风琴是如此地融合于俄罗斯传统音乐的调式、和声之中,又巧妙地为俄罗斯音乐添加了现代音乐中的复合和弦、平行和弦、叠置和弦,巧妙地强化了俄罗斯的手风琴音乐,突出表现了俄罗斯民族细腻、壮阔、乐观幽默、热情豪放的民族性格。
抖风箱、搓琴键、拍琴体、堵气阀,或者喜上眉梢,或者急促跺脚,俄罗斯巴扬手风琴的演奏总有点儿让人意外。当然,提及巴扬演奏,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曾让无数人痴迷,更让人们不能不相信世界上有如此美妙的手风琴音乐和这么英俊的美男子,他就是:尤里·沃斯特里诺,俄罗斯第一位“世界杯”冠军,俄罗斯巴扬手风琴历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家,学派典范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沃斯特里诺手风琴的因子源于他的父亲。父亲不懂谱法却拉得一手出色的手风琴,在卫国战争中受伤而丧失了劳动力后成为了拖拉机手。1949年,2岁的沃斯特里诺得到了改变他一生命运的第一架手风琴,尽管那只是一架儿童玩具手风琴,却深深吸引着他。父亲看出了沃斯特里诺对于手风琴的喜爱,5岁的时候,父亲在当地师傅那里又为他定制了一台全音阶儿童手风琴。仅仅三个月的时间,沃斯特里诺便学会并能熟练演奏父亲演奏过的所有曲目,“虽然我父亲不识五线谱,但他却有非常好的耳朵同时能指出我演奏中的错误。”沃斯特里诺的天赋,让父亲开始暗自为他寻求出路。
11岁生日那天,沃斯特里诺终于拥有了第一台属于自己的巴扬手风琴,“当我老远看到姐姐手里拎着手风琴向我走来时别提多高兴了,就连我的脚后根都亮了起来,那架巴扬手风琴上面的油漆味至今我都还记得。”
1968年,沃斯特里诺音乐生涯中意义非凡的一年,也成就了俄罗斯整个巴扬演奏史上最重要的一年。这一年的10月,第22届“世界杯”国际手风琴比赛在英国莱斯特举行,共有来自全球13个国家的22名选手参赛,沃斯特里诺是其中的一名。三轮比赛之后,沃斯特里诺胜出,成为了当时苏联第一个“世界杯”冠军,评委给他的评价是:“他每一轮的演奏都相当出色,音乐细腻感人,他高超的演奏技巧令人折服”。获奖的那一刻,整个国家沸腾了,不但第一时间插播“第一个世界冠军沃斯特里诺的新闻”,莫斯科和他家乡的广播之声、电视台更是甚至为此中断了当时正常播出的节目。
“我们要拨专款为沃斯特里诺夫这位世界冠军生产出世界上最好的巴扬手风琴”。他的国家为他感到骄傲。乐器制造家们说:“加加林已登上月球了,那我们就取个名字叫木星(优比特)吧!”两年后,一台优比特巴扬手风琴在两年后送到了他的手里。
在俄罗斯,人们为琴声而感动,为其忧伤,也为其骄傲,俄罗斯手风琴伴倾诉着几代俄罗斯人的心声,以独特的表现方式呈现着俄罗斯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性格特征,也许,正是这片厚重的土地催生了手风琴丰富的音域和饱和的情感。
在俄罗斯,手风琴如同奔流在斯拉夫血管里的血液,肆意汪洋。
俄罗斯手风琴史上的重要人物
1.柴金(Chaikin),生于1915年,他为推动前苏联巴扬手风琴创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经典作品在苏联乃至世界手风琴文献宝库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1980被授予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文化艺术贡献勋章和人民艺术家称号。代表作为:《B小调奏鸣曲》《巴扬第一协奏曲》《抒情圆舞曲》《音乐会组曲》《帕萨卡里亚》《乌克兰组曲》和《Concert Triptyque》。
2.列普尼科夫,世界著名的巴扬作曲家、演奏家、俄罗斯功勋艺术活动家,俄罗斯文化部于2001年为他颁发了俄罗斯音乐艺术最高奖“银唱片奖”,代表作:《即想曲》《随想曲》《第二巴扬协奏曲“音诗”》《第三巴扬协奏曲》,其巴扬手风琴协奏曲第一号和第二号曾多次被选为国际手风琴比赛规定曲目;
3.佐拉塔约夫:近代手风琴史上的天才型作曲家,他的作品标志着前苏联自由低音巴扬作品的创作进入成熟期,代表作包括:《帕提塔一号》《奏鸣曲二号》《奏鸣曲三号》《随想回旋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