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摇滚?窦唯:我所从事的,只不过是我有兴趣和擅长的事,仅此而已!
佚名 网络1994年,香港红磡,魔岩三杰用摇滚点燃了激情。
那时正是中国摇滚最春风得意的时刻,从多年前崔健振臂一呼一无所有开始,摇滚的飓风席卷了整个华夏。
当年的窦唯年轻且才华横溢,他以一曲《高级动物》作为开场,让无数观众在他的唱腔中迷幻。
只可惜这场演出本以为是灿烂的开端,却未曾设想竟成为遥不可及的传说。
在这之后的10几年,当初在香港吹响笛子的窦唯走进了无名高地酒吧,他在这里演出且不设门票,开始自己在音乐上新的征途。
在摇滚氛围浓厚的无名高地,涌入了无数的闻风而至的听众,他们希望在这里,可以重温一首Don't Break My Heart和无地自容。
只是那时窦唯的音乐,已经不见昔日的热情与激动,人们都是在演出有一阵的时候,才发现架子鼓后面面无表情的沉默男人就是窦唯。
当时一位曾在现场演出的观众曾回忆到那晚上的情景:“那时窦唯和他的乐队演出分三节。第一节,窦唯打鼓,但是只想听窦唯唱歌的观众分外躁动不安,他们大声喧哗,希望窦唯来上一曲无地自容。”
窦唯没有答应这些观众的要求,此时的他早已换了风格,和乐队的演出都是偏实验的氛围音乐。
得不到满足的台下听众兴致全无。索性在后半场在台下唱着窦唯以前的歌开始自娱自乐。
窦唯却始终不为所动,他没有因为这些歌迷而妥协。
也正是从此开始,昔日的摇滚少年逐渐变成了音乐隐士,他在在这里打鼓,也在这里发行了《一举两得》、《三国四记》、《五鹊六雁》、《期过圣诞》等专辑,开始尝试在新的道路上开辟属于新的战场。
因为那时候,魔岩三杰的神话早已不再,甚至音乐圈内也充斥着被窦唯称做伪摇滚、别有用心的摇滚、误国误民的摇滚,终究一个时代不再重新回来。
或许,这也是窦唯对音乐失望的原因。
01
少年心气
1969年10月14日,窦唯出生于北京,父亲从事音乐方面的工作,而在北京第一机床厂上班的母亲同样热爱歌唱。
在这样环境下成长的窦唯,自然也就深深的爱上了音乐。
他六岁就开始吹笛子,天赋极高,只是那时的他并不知道自己以后会在音乐的道路上开启一段征途。
也许正是从小耳濡目染,那时的窦唯在音乐品味上一直走在潮流的先锋上,据苏阳回忆,那时的窦唯在喜欢音乐的同时,也会追赶时髦。
他跳霹雳舞,听邓丽君这样的“靡靡之音”,等到周围人都开始听港台音乐以后,又迅速的迷上了外语歌。
这种与众不同的品味,也造就了窦唯对音乐有着异于常人的理解,苏阳说:“他那时候唱歌的方式都跟别人不同,我估计他当时早就想好了以后怎么唱歌了。”
姜昕曾在自传小说《长发飞扬的日子》提到,窦唯超级喜欢《Careless Whisper》这首歌。
1985年,Careless Whisper的原唱——英国威猛乐队来华演出,1万人座位的北京工人体育馆座无虚席,少年窦唯也在其中,他想了解一下,西方的乐队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演出震撼了那年16岁的窦唯,英国乐队的演出激情洋溢,那些在北京的外国人都沉浸在音乐的惊涛骇浪中,而窦唯此时感觉到有一股神秘的力量涌入体内,心里那扇曾经被禁封的大门似乎被音符所震开一条裂缝,看见了更广阔的世界。
也正是从那时开始,窦唯喜欢上了摇滚。
02
黑豹与魔岩往事
1986年,正值改革开放初期,社会风气还颇为保守,也正是在这一年,崔健演唱了一无所有。
很难想象当时的年轻人们在听到这首歌时,内心又遭受到了多么大的冲击。
在当时保守的社会环境下,他们的内心都挤压了太多的苦闷。
面对贫瘠的思想和外来的文化冲击,他们想发声,他们想改变,他们急需一种强力的刺激来让他们振作起来,去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而摇滚,这种粗粝又狂放的音乐风格如同一柄巨锤,砸碎桎梏在他们心中的枷锁,他们不再被现实逼得手足无措,他们有了自己的盔甲来抵抗现实的残酷。
年轻人们争相传诵着崔健这首一无所有,并渴望成为下一个摇滚巨星。
在这样的空前的热潮下,窦唯很快也迷恋上了摇滚,那时的他已经考入了北京青年轻音乐团。
那时的音乐团成员都要四处走穴演出,与四平八稳的同事不同,窦唯的表演,总是会引起意想不到的效果.他唱崔健、唱外国摇滚,跳霹雳舞,有时燃遍全场,有时也会遭受保守的卫道士不满。
19岁左右,窦唯加入了黑豹乐队,一个摇滚的传奇时代就此打开。
1991年8月,黑豹乐队的首张专辑《黑豹》甫一推出,随即引爆了整个华语乐坛,先是连获香港电台排行榜数周冠军,随后又迅速风靡了整个华人世界,创下不可突破的150万张销量。其中《Don't Break My Heart》、《无地自容》等曲目更是传唱至今,成为中国摇滚史上最经典的曲目。
那时的黑豹如日中天,而窦唯同样如此,人们提到他,总会想起“音乐才子”、“摇滚巨星”这样词。
但就在辉煌过后,窦唯却很快剪去了长发,”我是想用这种方式告诉他们,我要离开乐队。”窦唯说。
窦唯的离开,很快改变了中国摇滚的发展,关于自己的黑豹生涯,他是这样说的:“那时我还年轻,比较亢奋,大家在一起"情投意合",想要表达一种意识中的愤怒。但是我没有考虑到愤怒的合理性,在日后省思的过程中发现有些东西是错误的,是形而上的,是表面化、肤浅的。”
这种愤怒也许也是那个年代摇滚人的通病,但是它并不足以定义摇滚,这只是一种情绪的表达。
因为这种单纯的情绪,那个年代涌现了无数的摇滚乐手,但是这些仅凭热情而苟延残喘的运动注定无法支撑太久——过度的狂热情绪,终将走向“毁灭”。
因此如何处理一腔怒火带来的创作激情成为了摇滚人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
窦唯对此看的很开,他很快就明白了,如果只是为了表面肤浅的一种摇滚心气而拿起吉他的话,本身就不是一件摇滚的事。
随后不再愤怒的窦唯加入滚石,和张楚、何勇一起并称“魔岩三杰”。
1994年11月1日,窦唯的个人首专《黑梦》发行,在这张融合了哥特摇滚,后朋克,迷幻摇滚,甚至电子乐的专辑中,已暗藏着日后窦仙儿的痕迹.
有人说这张专辑特别有哥特摇滚乐队Bauhaus 的味道,而窦唯也承认Bauhaus 的PeterMurphy是他最后的一个偶像,自己深受哥特摇滚的影响。
哥特摇滚是后朋克的直系子嗣,在七十年代末期的时候,基于一腔怒火的朋克运动热潮退去,但朋克的那份反抗权威、精英、主流与传统的审美情趣却被后朋克所留存了下来。
只是后朋克的音乐风格不再那么粗粝且具有极强攻击性,更多是一种发自内省的挣扎与呐喊,这也成为了后世哥特摇滚的基础。
这种内省,自我审视,直视自我内心创作的诉求也成为了后世窦唯创作的另一灵魂源泉。
而唱片封面内页的那句“现实中做不到的,就让梦去完成”,更是一语道破了专辑的主题,这只是一场梦,内心深处的梦,内心的所有呐喊失语与挣扎都在这里被淋漓尽致得体现.
已同步到看一看写下你的评论
视频详情
1994年12月17日,“魔岩三杰”走进了香港红磡体育馆,台下坐着的是四大天王。
窦唯站在台上,一曲《高级动物》,震撼了无数的听众:
矛盾 虚伪 贪婪 欺骗
幻想 疑惑 简单 善变
好强 无奈 孤独 脆弱
忍让 气愤 复杂 讨厌
嫉妒 阴险 争夺 埋怨
自私 无聊 变态 冒险
好色 善良 博爱 诡辩
能说 空虚 真诚 金钱
噢~~我的天,高级动物
地狱,天堂,皆在人间!
伟大 渺小 中庸 可怜
欢乐 痛苦 战争 平安
辉煌 暗淡 得意 伤感
怀恨 报复 专横 责难
幸福在哪里?
幸福在哪里?
这场演出被无数摇滚青年铭刻于心,但是窦唯本人来说却是一场并不值得留恋的回忆,甚至是毫无意义.
他觉得摇滚变了,逐渐变得面目可憎了起来,他甚至这样说到:“‘摇滚’这东西更多时候会被人利用。很多人打着摇滚的旗号,想得到的无非是名利。”
03
张楚死了,我疯了,窦唯成仙了
何勇说:“张楚死了,我疯了,窦唯成仙了” 摇滚的时代已经逐渐远去,《人民音乐》总编辑、乐评人金兆钧在1993年曾说“中国现在需要的是极端浪漫主义,不是现实批判的摇滚精神。中国人刚开始挣钱,老百姓会在很长时期内先追求钱。人们不会过分地追求精神,而是追求放松和享受。”
很快华语乐坛再度成为流行的天下,你侬我侬的芭乐,俊男美女的组合成了那个时代的主流,90年代摇滚风气似乎也早已渐行渐远.
二手玫瑰的梁龙为了玩摇滚曾在北京的地下室内靠一天一元的预算,与生活死磕,最终他悟了:“大哥你玩摇滚,你玩它有啥用啊”
既然玩摇滚还得考虑玩它有啥用,大张伟老师索性转型不玩啦。但是他批发量产“没摇滚声,但有钱声”的歌曲却有自己倔强的心声:“我因国情与家境考量自废摇滚功能,我放弃不是我明智,只是不勇敢,我不能坚持自己的叛逆。做音乐先驱得付出代价,不知道明天会怎样,我在乎我的明天所以我不行。”
这个时代的摇滚在哪里?窦唯不知道,他只看到了满目疮痍,他在同他口中的商业社会将庸俗变成流量,变成时尚,最终变成存折上的那一个个0.
愤怒的窦唯回来了,他甚至如此评价自己:“我老觉得自己像在打仗,有军人情结,就是跟打着摇滚旗号作文章的那些伪摇滚、别有用心的摇滚、误国误民的摇滚打仗。”
但在另一个方面,窦唯却又从未如此平和,多年的审视内心让他知道自己想做什么。
窦唯没有在意他人的目光与想法,萨特曾经用L'enfer, c'est les autres他人即地狱来形容过度在意旁人的目光的行为,因为对于个体而言太依赖他人和群体的判断,则会丧失自我主观意识。
而对于身为公众人物的摇滚明星来说,更是如此,他们会尤为在意他人的评价,昔日在创作上火力全开,毫无顾忌地表达会因为市场受众等种种限制而有所保留,他们不再向以往一样重拳出击,而是会像目标人群妥协,变得唯唯诺诺,最终将所有的才华消耗殆尽。
于是艺人们疯狂得给自己凹人设,给自己贴上“学霸”,“努力”,“天才”等一系列标签,然后运用各种手段,让粉丝对这一切都深信不疑。
而粉丝基于片面的信息,以及对偶像的崇拜,不加筛选得选择相信,最终造成当下饭圈的诸多乱象。
但做音乐不应该是这样,真正的音乐人更应该Keep It Real。窦唯遵从了自己的想法,做起了自己喜欢的音乐。不再摇滚的他涉猎广泛,实验音乐,即兴的氛围表达,Jazz,重金属甚至是民乐与冥想音乐都成为了窦唯新的方向.
他说:“我就想过一种很普通的生活。我觉得无论是当歌手,还是做音乐,其实是很普通的事。我对做音乐的理解是:我所从事的,只不过是我有兴趣和擅长的事情。仅此而已,再简单不过。”是的,窦唯只想过平静的生活,不执著,不纠结。在自己音乐的世界里做着自己想做的事。但是歌迷们却并不懂窦唯的想法点,2018年的草莓音乐节证明了这一点。带有明显金属元素的音乐《殃金咒》演奏之后,窦唯却未能收获认可.失望的人群集体埋怨,似乎现在这个神仙太过于曲高和寡.究其所以,大众自始至终没有接受艺术的窦唯,只是怀念那个摇滚歌手的窦唯,属于摇滚、激情和青春的曾经.固然美好,但是那不属于现在51岁的窦唯.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