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教育者详谈从教经验,分享古琴教学心得(3)
龚一 会员来稿“滚拂”
“滚拂”最忌如同机械动作,显露出一来一去的痕迹。为此可连续反复训练“滚七抹六”、“滚七六抹五六”……“滚七六五抹四五六”……类推之。如还有痕迹,滚时名指再向掌心收拢一点,并在力度上作有意识的控制。“滚拂”应随乐曲内容的需求而变化,有时是展现平坦宽广的势态、有时是推涌逐前的情景。因此有时是平均的力度,有时是“一二三四弦慢,五六七弦快”……
“吟猱”
“吟猱”(二胡小提琴演奏者及部分古琴家称为“吟揉”)具有润色美化音色及进行风格气息处理的功能,古人也说“五音活泼之趣,半在吟猱”,很多学生都想及早学习“吟猱”之法,使音色活转而优美。但由于“吟猱”方法多变且活,并无绝对一致的标准。如掌握不好,方法不正确,就会影响到日后的演奏。因此我一般不急于教“吟猱”,待其弹到信手烂熟时,授予原理及方法,可自然而成。
“吟猱”究其原理,是在音发出后,左手指在音的左右作适量幅度的摆动,摆动的方向应基本与弦平行。如果方向扭曲紊乱,则会阻遏琴弦震动波的长度,即缩短了“吟猱”余音的长度。其区别是“吟”的动作幅度小,“猱”的幅度大。不论幅度大小都应保持主音的稳定性,过大则会使音准游移摇晃。左手“吟猱”时,肩、大臂、小臂都须放松,由手腕带动手指作左右摆动。小臂基本不动,仅仅是手腕的摆动(梅庵派高骨猱弦除外)。手腕要压低,保持摆动时手指对弦的压力。古人云:“凡吟猱引,皆候弹了将余音取之,不可错乱。”一般都是在音出现稍待稳定后再作摆动,切不可与音出现的一刹那同时摆动。对照古谱,众多琴家及不同的派别对“吟猱”也无绝对固定的解释与弹法。有在音准位置的左右两旁摆动,也有在音的左边或右边摆动;有带固定节拍的摆动,有由大到小的摆动;有将“吟”弹成“猱”,也有将“猱”弹成“吟”……不论如何“吟猱”,首先应掌握它的原理及方法,待基本方法正确后,就按所学老师的指导进行学习。
我教“吟猱”方法是让学生左大指按弦,小臂不动而放松,带有节奏规律的轻轻摆动手腕,右指以固定节拍的弹奏琴弦。一般学生右指弹一下,左指的肌肉就从紧张到松弛,甚至到僵硬而不能持续放松。因此要有意识地使左臂放松,右指一边按固定节拍弹弦时,左指轻悠悠的作小幅摆动,慢慢的找到感觉并形成习惯。摆动方向与二胡小提琴大提琴的揉弦一样,为保持尽可能长的持续音,需与弦保持基本的平行。名指“吟猱”同此一理。
“吟猱”的应用很难说清楚,但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各人各异”。然对于一首音乐作品、一句乐句、一个音来说,不是凡音“吟猱”为好,而是应经过根据内容需要的设计后,再作应用。有时某个音就是需要一点也不吟猱,使之从音的出现到消失,营造一种静谧安详的意境。此时若“吟猱”不断,尤其用高骨大猱,必定造成恍惚摇移的感觉。具体对于“吟猱”究竟如何的用与不用,就需一首一首乐曲、一句一句的乐句作解说了。
“音音相连”
如何使得“音音相连”既是技术技巧也是演奏习惯的问题。《关山月》“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在七徽左右从七弦到二弦的过弦,要凄凉婉转。《阳关三叠》中的“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七徽五六七弦三个音的连绵不断,但很多学生无法连贯,甚至弹成跳跃断裂,造成旋律线条阻梗滞涩。“音音相连”其口诀是“八个字”:即“留足时值,过弦(移位)疾速”。其实这是一个应用极多的基本技法,是极其重要的演奏技法与演奏习惯。解决方法是在按音时要尽可能保持音所规定的时值,切不可很快离弦,切断音的余音。只要不影响下一个音所在弦的弹奏,就按于音位而不离。两音在不同的弦上或不同的音位时,也以“八个字”使两音之间移动痕迹保持到最小的间隙,手指移动或过弦时不可出现抛物线。这样既可保持音间的紧密联系,也可使空间共鸣更和谐,音响更饱满悦耳。作为一种习惯,一旦养成受益无穷。
“走音”“掐起”“掩”“滚拂”“轮指”等这些技巧与技法,是通用于包括《潇湘水云》《广陵散》等所有琴曲的,《仙翁操》《良宵引》里这些技巧技法练好了,在其他琴曲里也就省却了练习的时间与过程。也即在初始学习时练就的基本功,为日后提高与深造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墨子说的“百工从事,皆有法度。”法度是不可随意改变的,也不可由不同的老师、不同的派别、不同的观点而改变,不按法度“从事”则必然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还有些技法技巧我也应用了特定的名称,如“一指二弦”(名指或大指同时按两根弦)“一指二弦掐起加移位”(大指按了两根弦后——一般总是先按高音弦后按低音弦再掐起,再立即移到下一个音位)“一指三弦”(名指或大指同时按三根弦)“颗粒挑勾”(“挑勾”时要有颗粒感,每个音必须都是由一个独立动作完成……)经常使用这些术语教学,学生习惯后也就很快领悟并使用,节省了用以解说技法技巧化去的课时。
四、关于练习曲
教学中我较强调用练习曲来进行练习,在《古琴演奏法》里我编了一部分练习曲,经十余年的教学实践,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近期出版的《古琴新谱》里又增加了部分练习曲。练习曲是西方传来的,在实践中它是一种很见效的练习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应用。练习曲是有序的、渐进、有的放矢的集中练习,将一种指法技法集中在一条练习中反复的练习,收效甚快。节省了时间,巩固了成效。如果按过去的习惯,一首乐曲中的一处技巧或技法待弹完这首乐曲三分钟的话,这个技巧技法三分钟里也才练了一遍。如果将这个技巧技法编成专门的练习曲,在一两分钟内,这个技巧技法就被反复练习了几十遍,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节省了时间与精力。其实如《仙翁操》《秋风词》《湘妃怨》等小曲,就其编排的结构来看,实际上就是一首练习曲。它们练习了空弦音与高八度同音关系、七徽与九徽上是隔四根弦、九徽与十徽上是隔三根弦的泛音关系……这类小曲,显示了古人早已具有了集中练习某些技术技巧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