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器乐文库

频道主页

古琴教育者详谈从教经验,分享古琴教学心得(8)

龚一  会员来稿 

  
  当然“删汰”必须以乐曲的“主”得到充分完美的体现,符合乐曲“起承转合”的结构为准绳,符合张力逻辑,还得经受时间的筛选与考验,绝不可随意增删。
  
  除了增删节本外,对于古谱中某些指法技法的安排,我与学生也常有一个话题:如果原有的指法技法确实不合规律,且影响了内容展现与旋律的抒展,我是极力鼓励学生“学而思”,开动脑筋大胆地将指法技法改得更适合作品内容的需要。其理论基础是依据古训‘去芜存精’为更有利于琴曲的完美!主体目标(或称本体,即旋律音高)不可变,手段(指法技法)可以变化。”“既古人常有变,今天的琴人也可变,变,必须经过认真的思考与实验。”
  
  肢体语言与气韵的关系
  
  琴人都讲弹琴要“气韵生动”,“气韵生动”存在于乐曲自身的节拍之中,却又与肢体形态及动作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举手投足过程中也存在着情感气韵的信息。
  
  “某人动作过大,哪象弹古琴!”“某人弯腰曲背……”“某人左手中指一得空就点在十徽,过于呆板。”涉及到琴人弹琴时肢体形态或动作的适度,实际上已经涉及到“气韵”是否“生动”了。在古琴演奏中也的确存在着张扬故作或呆板木呐的状态,除了使听众观众不适外,也影响了乐曲本“意”充分完美的展示。艺术从内容到外形最宝贵的是自然大方,我们评论一位影视演员水平的高低,也常说的一句话:“演得跟真的一样!”说明“真”与“自然”是多么的珍贵。精致高端的艺术一切技术技巧、手段都是服从于内容,外形体态也应随内容需要而动,与内容背离的肢体语言都不足取。如你是对着广大听众演奏,则还需与听众共“气息”。千人互为共鸣的气息,就是人类思维生活中的相一致的脉动,是最生动的气息,就是“气韵生动”的境界了。
  
  肢体语言直接关联气韵。常见有些琴友弹完一音,此音是两拍的时值,可一弹完此音就将右指移到了下一个音的弦上放着,等待着弹奏这根弦。虽然也是两拍的时值,然这种“急不可待”的形态实际上是对听者欣赏感觉的阻遏,对乐曲气韵的破坏。再如点泛音,在九徽上点好泛音后又“急不可待”的挪到下一个音位的徽位上等待着……效果犹如抽了听众的半口气,听者会感到气息喘急不顺畅,常见有人左手指一得空闲,哪怕是一两个音的间隙,也不论当时手指远在四徽五徽的位置,也必定赶紧赶慢的点在十徽上……若是老到的听众,那一眼就看出演奏者的不老到。也有一些演奏者是由于某种习惯而带着一些肢体语言,实际上已影响了内容的感染力。也有人认为应该不动作,神色凝重的端庄而坐。这种神态似乎是没有动作,然这没有动作本身就是动作,是缺乏精气神的动作。连同前面所说的那种夸大张扬的动作,都不是内容所需要的肢体语言,它影响了气韵生动的完美。可见恰到的肢体语言,不但不可缺少,而是乐曲内容整体的组成部分。
  
  究竟如何是恰到的肢体语言?何为适度中庸?只能按各人的理解去体会,由老师与学生在生活与实践中揣摩领悟了。
  
  关于个性与共性
  
  曾有人问及“我弹得与老师或某人一样,那还有什么个性可言?”应明确我们最终所求的什么?是你的个性,还是二度创造者应完成原创的本意?认可是后者,那么必须遵循原创的意图为前提,充分体现原创作品的风貌,恰恰不是主要为了展示二度创造者自己的个性。但也只有当个性溶入共性,并得到公认,这种个性才能为共性增添光彩,如只是为“个性”而“个性”,过于追求“个性”,这个“个性”很有可能成为“怪异”。在二十多年前一位学生受到了时潮的影响,将《渔歌》弹出“摇滚”味,因为《渔歌》已很完美,无须再加润色,有能耐的话,自己创作一首“摇滚”,如古琴真能弹出“摇滚”那倒也是一绝,因此最后被我否定了。十多年前法国现代绘画大师88岁的巴尔第斯在中国开画展时,曾说过:“时下画家绘画,是要表现他们的那个“个性,”却忘记了‘共性’才重要……/我恳求我的中国朋友,不要受现在西方的影响。”他又说“‘共性’更重要,并非否定艺术个性,而是强调共性才是神思飞腾的基石。共性就是民族之魂,就是文化之源,就是时代命脉,就是爱国情结,就是人性本真,这就是最根本的‘传递事物之神’和带有本质意义的‘现实之美’。没有这种共性,任何个性就失去依托,就象无本之木,就象无源之水。”因此学生在初学之时如同书法描红临摹一样,照着书帖从拿笔练横竖开始,从练好中锋开始……至于“个性”是抹杀不了的,个性只要符合艺术规律,它必然会存在。每个人的阅历、文化基础、思维逻辑、从小的家庭熏陶、个人秉性都有所不同,待古琴艺术的学习达到了一定水准,经过长时间的艺术实践后“艺术个性”自然会彰显!只是在初学阶段或积累并不多时,无需考虑此类问题,应本份的循序渐进的学习为好。
  
  十、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我极力鼓励学生提问题,所谓“学问,学问”“学”了才能问得出问题,“问”了以后又能学到知识,“问”说明学生在“思”考、在研究,因此能学能问的学生应受到鼓励。古人早已论及:“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对于学生的“问”,我的心态平平,不嫌简单不嫌幼稚,更不怕被问倒。因为即使是大学问家也有其不懂不明的地方,何况我一个弹古琴的!被问倒了正说明我的不足,可有的放矢的再学习。然在学术观点上,师生之间若有不同观点,我以为应该不分师生、不分年龄、不分辈份的展开讨论,切不可以“师”压人,以“资历”封人之口。应以“教学相长”的思维对待师生之间不同的学术讨论。在学术观点上摆辈份、摆年龄、摆资历是幼稚虚弱的表现。
  
  
基础乐理简明教程-10

基础乐理简明教程-10

乐理入门

为什么不能说钢琴的白键就是基本音级?

为什么不能说钢琴的白键就是基本音级?

乐理试题

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知识详解

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知识详解

器乐文库

简谱译成五线谱《举例示范》

简谱译成五线谱《举例示范》

乐理教程

五线谱怎么看? 第一章 基本乐理【九、音值的特殊划分】

五线谱怎么看? 第一章 基本乐理【九、音值的特殊划分】

五线谱基础

滴溜子(戏曲音乐曲牌简介)

滴溜子(戏曲音乐曲牌简介)

器乐文库

音符 音高

音符 音高

乐理教程

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弹弦乐器:热瓦普介绍

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弹弦乐器:热瓦普介绍

器乐文库

希腊国歌(Greece National Anthem)介绍

希腊国歌(Greece National Anthem)介绍

器乐文库

外国优秀通俗歌曲《当我们年轻时》作品简介与欣赏

外国优秀通俗歌曲《当我们年轻时》作品简介与欣赏

器乐文库

简谱入门学习《音的概念》

简谱入门学习《音的概念》

乐理入门

音高和时值《加线和八度移动记号》中小学音乐知识

音高和时值《加线和八度移动记号》中小学音乐知识

乐理教程

您的孩子适合学习什么乐器?

您的孩子适合学习什么乐器?

器乐文库

单音程与复音程

单音程与复音程

乐理教程

外国管弦乐作品传世名曲《一个美国人在巴黎》简介与赏析

外国管弦乐作品传世名曲《一个美国人在巴黎》简介与赏析

器乐文库

十二乐坊

十二乐坊

器乐文库

和平之月(Pacific Moon)系列《月光 Moonlight》专辑完整版CD下

和平之月(Pacific Moon)系列《月光 Moonlight》专辑完整版CD下

器乐资源下载

中国音乐发展史《现代音乐文化》

中国音乐发展史《现代音乐文化》

器乐文库

西洋乐器音域表

西洋乐器音域表

乐理入门

民族乐器音域表知识

民族乐器音域表知识

乐理入门

五线谱基础教程21:常见的节奏型

五线谱基础教程21:常见的节奏型

五线谱视频教程

关于乐器的学习以及考试见解

关于乐器的学习以及考试见解

器乐文库

易经给我们的64个人生智慧

易经给我们的64个人生智慧

器乐文库

中国音乐发展史《原始音乐和先秦音乐文化》

中国音乐发展史《原始音乐和先秦音乐文化》

器乐文库

断音奏法

断音奏法

器乐文库

一个调内的各级减七和弦

一个调内的各级减七和弦

器乐文库

祭祀礼仪歌:伤心的亲娘(哭丧调) 阜宁县

祭祀礼仪歌:伤心的亲娘(哭丧调) 阜宁县

器乐文库

二胡演奏家表演

二胡演奏家表演

器乐文库

帅男花样乐器表演

帅男花样乐器表演

器乐文库

中国民族乐器之板鼓

中国民族乐器之板鼓

器乐文库

外国优秀艺术歌曲《鳟鱼》作品简介与欣赏

外国优秀艺术歌曲《鳟鱼》作品简介与欣赏

器乐文库

单拍子的音值组合法(2)

单拍子的音值组合法(2)

器乐文库

聂政学琴报父仇的故事

聂政学琴报父仇的故事

器乐文库

钢琴 吉他 长笛 口琴 陶笛 古筝 二胡 笛子 洞箫 古琴 琵琶 巴乌 唢呐 中阮 贝司 乐谱 戏曲 歌剧 声乐 电子琴 架子鼓 萨克斯 手风琴 小提琴 单簧管 电吉他 大提琴 葫芦丝 交响乐 尤克里里 名家名曲 器乐知识 乐团乐队 乐器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