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鼓概述
乐器爱好者 yueqiziyuan.com爵士鼓在现代音乐里相当吃重,因为它不但决定了整个音乐的曲风与节奏形态,也决定了整个音乐的基本速度(快版、中版、慢版)。鼓虽然没有音阶,然而鼓的节奏风格的部分,却可以让现场气氛呈现荣耀庄严,或是表现出平安慈爱,让敬拜的水流可以如浪潮般分波段起伏,达到最高的境界。
大鼓(Bass Drum)的低频音色犹如未出生的婴儿在母亲肚子里所习惯的心脏跳动,让音乐有浑厚的深度与广度。小鼓(Snare Drum)的中高频音色让音乐有前进感及动感。双片钹(Hi-Hat)的高频声音如同秒针般,维持音乐稳定规律的行进速度。如果在落地鼓(Floor Tom)上滚奏,可以让音乐呈现雄壮隆重感。
而目前一般教会中业余鼓手占绝大多数,其练习的时间一定是不足以与职业鼓手相比。个人认为学习爵士鼓最重要的课题是如何挑出适当合用的章节,省时有效率地练习,让时间发挥最大的功效,鼓手很快可以派上用场,成为神赐的敬拜器皿。简而言之就是说如何当自己的老师,学习如何 ~自我教育~ 才是当前重要的课题。
1.鼓棒种类:鼓棒的种类有各式各样
1.一般鼓棒(Sticks):外形有粗细轻重,也有材质不同之分,一般来说不同的鼓棒会有不同的音色(尤其是Rim击法)及技巧呈现。
2.束棒(Rute):以细竹木条捆札而成,其打击音色有沙沙声,音质与音量介于鼓刷和一般鼓棒之间。
3.鼓刷(Brush)俗称鼓扫把:有金属及塑料材质刷毛之分,音色细腻柔和,用在音量需求小之地方如柔和的乐曲、爵士乐、空间狭小或传统教会。
4.棉槌(Mallets):鼓棒前端为棉或橡胶制品,打击音色有低沈稳重庄严感,所以打击落地鼓(Floor Tom)有定音鼓的味道。如果用在轮钹,会产生轻柔绵密的共鸣延音效果,可以营造出柔美天堂境地的效果。
5.拉丁鼓棒(Latin Sticks):鼓棒头与尾部同粗细,长度有13 吋、15 吋与16 吋3种,用其打击牛铃(Cowbells)、天巴鼓(Timbales)等节奏音效,有热情喜乐的感觉。
6.鼓棒槌头要是有黑色污垢(主要是击打铜钹所产生)时,打小鼓时很容易将黑色污垢沾粘在小鼓的雾面鼓皮上,造成小鼓皮平滑无粗糙面,如此想用鼓刷演奏时,很难呈现出完美的沙沙声之音效。
7.要是鼓棒槌头有破损而打在鼓皮上的话,鼓皮很容易有凹痕,鼓棒是消耗品,该换购时不要犹豫。
2.握棒方式:不正确的握棒方法通常是日后进步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1.主要分为传统式、对称式...等握法,两者差别只在左手的不同。传统握法以左手拇指与食指之间(虎口处)轻轻夹住鼓棒上下挥动。
2.对称握法左右手同样之握法,双手鼓棒成八字型,手背向上角度不一定,以右手打者为例,敲击Hi-Hat 或 Ride Cymbal 时右手背向上的角度就不一样,对左手来说,敲击小鼓或落地鼓时左手背向上的角度也不一样。
3.握棒法依需要而有多种握法,不可局限1~2种握棒方法。甚至有时依需要可能一手握2支鼓棒,所以没有那一种握法可称为是绝对正确的。
4.拉丁音乐为求敏锐音色,常用13吋短拉丁鼓棒采传统握法,此时鼓棒尾端握手心,!以双手拇指、食指、中指巧力敲击。
5.刚开始握棒以轻松为原则,切勿用力紧捏,造成肌腱伤害不说,此外还有腕力使用不当,造成Tom Tom 过门鼓点混浊,Hi-Hat 打点不清脆之缺点。
6.握棒的长短依需要也有多种,不过握在鼓棒尾端1/3处为多。想增加力道者可以握鼓棒最尾端。
3.打击姿势:一位鼓手的打鼓姿态,大概就能显露出来他打击的水平如何,怎么说呢:
1.上半身不正,左右肩不平衡。
2.鼓椅高度不适当,造成左右脚施力点不佳,鼓点强弱不平均,Hi-Hat 开闭时间点抓不准。
3.手臂僵硬,无法随音乐律动摆荡,动作生硬无弹性,容易腰酸背痛,无法长时间稳定速度演奏。
4.只用臂力打鼓,腕力不太会用,造成过门鼓点混浊(尤其是鼓皮较松软的落地Tom Tom),Hi-Hat 打点不清脆之缺点。
5.Hi-Hat 的打击是小手臂向下时打一下,小手臂提起时用手腕再打一下,如此拍点较准确,手臂较不容易疲累,更可以获得强弱分明的音色。
4.基础练习:往下扎根,向上结果。
1.基本手法是日后非常重要的进步关键,如果忽略此练习,很多节奏不容易练好.,Solo的困难度就更高了。
2.一般鼓手之大鼓及小鼓的音量最大,Tom-Tom的过门声音听不清楚,鼓声音量分配不良。
3.不管学打击过多久,每日的小鼓基础练习永远不能停,此外手鼓的基础练习也是建立在小鼓基础上。
4.如果您想鼓艺精进或是想以鼓为业,国际鼓手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Rudimental Drummers)于1933年所发表基础打击的26式练习(The 26 rudiments),就是最基本的课程。
5.如果要涵盖交响乐与军乐的小鼓技巧,那么国际鼓手协会于2000年所发表基础打击40式练习(The 40 rudiments),就是非练不可的绝技啰。
6.要能够随心所欲用在过门的话,至少花一年的时间在小鼓基础练习应该是不可避免的。
5.轮鼓(Roll):又称碎鼓或滚击或连击
基本练习的项目非常多,但是轮鼓在过门与节奏(特别是Swing、Samba、Fusion)用到的地方很多,而在古典或现代乐团及音乐打击科系的术科考试,轮鼓大都是必考的科目。轮鼓听似简单但是轮鼓的技巧也很容易反映出打者程度水准,可见轮鼓对鼓手来说是很重要的一环。
轮鼓有两个分类:
(1)开放式轮鼓(Open Roll):单手一次打一个点或一次打两个点,让左右手轮流循环敲击。
(2)弹跳式轮鼓(Close or Press Roll):.利用鼓面的弹性,手指下压自由弹跳,让鼓面发出短促的延续音。
轮鼓的基础练习过程要由慢到快到慢循环练习,并要能随心所欲控制鼓声强弱,利用(一)手指弹或甩(二)手腕之曲与伸(三)手肘提放(四)手臂随棒自由挥动摇摆,形成一个美观天成的打击动作。
6.节奏练习:
1.如果略过基本手法练习,直接进入节奏课程的话,那么您未来的学习会很辛苦。就拿打节奏来说,练好一个节奏要花比别人多的时间.,而且打出来的节奏不一定悦耳。
2.很多新进鼓手跳过基础训练,强弱重音的练习,急就章就开始学习节奏型态,然后就上场演奏了,于是从第一首歌到最后一首就一直是重音+重音+大声,音乐性谈不上,层次分明就更不用说了。
3.记得20多年前学鼓的时候,老师在打击板上光教右手开始的(左手开始的练习没教)超基础打点练习就教了2个月共8节课,其间连真鼓都没摸到。想到当时虽然抱怨连连,如今却心存感激,因为超初级的打击基础都建立在那个时候,住在学校宿舍的课余练习也打破好几本书。
4.节奏润饰:现场演奏一成不变化的打节奏来说,难免贫乏无味,所以必需配合主旋律的强弱律动,以左手小鼓点做变化。
7.脚部练习:一开始学习踩大鼓时经常会产生很多的疑惑
1.脚的练法和手一样,此时坐姿高度很重要,因为坐姿脚度决定了踏板上最佳踏点,与最轻松最快速有的力的切入点。
2.鼓踏踏法可分平踏(Heel Down)及垫踏(Heel Up)2种,现今以垫踏踏法占多数,最好都练并能分别以平、垫踏2种方式演奏出"压"或"开"之音色。
3.脚部练习一定要先单独以左右脚依照音符作4分音符及8分音符的正反拍,16分音符练习,再加入双手训练。
4.依照音乐的需要,大鼓皮有时候调硬而有的时候调软,其反弹力不同,所以脚踩鼓踏会有不同的感觉。
5.好鼓手可以依照音乐而踩出开放音、闷音、强音、弱音、双击音,不单只是重踩、快踩鼓踏而已。
6.基本上大鼓和贝斯是一体,但并不是和贝斯同样的点就可称它为一体,而是要与贝斯的律动一致。
7.敲钹(Cymbal)时绝大多数(85%)要配合脚踩大鼓,如此钹音才有深度及广度。
8.鼓踏抵住墙壁是不错的自我练习方法。
9.鼓踏(Pedal)选择:好鼓踏才能以单脚踩出漂亮的双击音。
A.最好有重底板,踏起来稳定不摇晃。
B.脚踩鼓槌(Beater)到底,突然让其回弹,回弹次数越多,回弹时间越久越好。
C.槌头角度最好可调,爵士乐用小槌头而POP音乐多半用大面积槌头可资参考。
D.炼条式比皮带式传动力直接,触感佳。
E.踏板以小角度摆荡,鼓槌同时就能获得大角度摆荡。
大鼓(Bass Drum)的低频音色犹如未出生的婴儿在母亲肚子里所习惯的心脏跳动,让音乐有浑厚的深度与广度。小鼓(Snare Drum)的中高频音色让音乐有前进感及动感。双片钹(Hi-Hat)的高频声音如同秒针般,维持音乐稳定规律的行进速度。如果在落地鼓(Floor Tom)上滚奏,可以让音乐呈现雄壮隆重感。
而目前一般教会中业余鼓手占绝大多数,其练习的时间一定是不足以与职业鼓手相比。个人认为学习爵士鼓最重要的课题是如何挑出适当合用的章节,省时有效率地练习,让时间发挥最大的功效,鼓手很快可以派上用场,成为神赐的敬拜器皿。简而言之就是说如何当自己的老师,学习如何 ~自我教育~ 才是当前重要的课题。
1.鼓棒种类:鼓棒的种类有各式各样
1.一般鼓棒(Sticks):外形有粗细轻重,也有材质不同之分,一般来说不同的鼓棒会有不同的音色(尤其是Rim击法)及技巧呈现。
2.束棒(Rute):以细竹木条捆札而成,其打击音色有沙沙声,音质与音量介于鼓刷和一般鼓棒之间。
3.鼓刷(Brush)俗称鼓扫把:有金属及塑料材质刷毛之分,音色细腻柔和,用在音量需求小之地方如柔和的乐曲、爵士乐、空间狭小或传统教会。
4.棉槌(Mallets):鼓棒前端为棉或橡胶制品,打击音色有低沈稳重庄严感,所以打击落地鼓(Floor Tom)有定音鼓的味道。如果用在轮钹,会产生轻柔绵密的共鸣延音效果,可以营造出柔美天堂境地的效果。
5.拉丁鼓棒(Latin Sticks):鼓棒头与尾部同粗细,长度有13 吋、15 吋与16 吋3种,用其打击牛铃(Cowbells)、天巴鼓(Timbales)等节奏音效,有热情喜乐的感觉。
6.鼓棒槌头要是有黑色污垢(主要是击打铜钹所产生)时,打小鼓时很容易将黑色污垢沾粘在小鼓的雾面鼓皮上,造成小鼓皮平滑无粗糙面,如此想用鼓刷演奏时,很难呈现出完美的沙沙声之音效。
7.要是鼓棒槌头有破损而打在鼓皮上的话,鼓皮很容易有凹痕,鼓棒是消耗品,该换购时不要犹豫。
2.握棒方式:不正确的握棒方法通常是日后进步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1.主要分为传统式、对称式...等握法,两者差别只在左手的不同。传统握法以左手拇指与食指之间(虎口处)轻轻夹住鼓棒上下挥动。
2.对称握法左右手同样之握法,双手鼓棒成八字型,手背向上角度不一定,以右手打者为例,敲击Hi-Hat 或 Ride Cymbal 时右手背向上的角度就不一样,对左手来说,敲击小鼓或落地鼓时左手背向上的角度也不一样。
3.握棒法依需要而有多种握法,不可局限1~2种握棒方法。甚至有时依需要可能一手握2支鼓棒,所以没有那一种握法可称为是绝对正确的。
4.拉丁音乐为求敏锐音色,常用13吋短拉丁鼓棒采传统握法,此时鼓棒尾端握手心,!以双手拇指、食指、中指巧力敲击。
5.刚开始握棒以轻松为原则,切勿用力紧捏,造成肌腱伤害不说,此外还有腕力使用不当,造成Tom Tom 过门鼓点混浊,Hi-Hat 打点不清脆之缺点。
6.握棒的长短依需要也有多种,不过握在鼓棒尾端1/3处为多。想增加力道者可以握鼓棒最尾端。
3.打击姿势:一位鼓手的打鼓姿态,大概就能显露出来他打击的水平如何,怎么说呢:
1.上半身不正,左右肩不平衡。
2.鼓椅高度不适当,造成左右脚施力点不佳,鼓点强弱不平均,Hi-Hat 开闭时间点抓不准。
3.手臂僵硬,无法随音乐律动摆荡,动作生硬无弹性,容易腰酸背痛,无法长时间稳定速度演奏。
4.只用臂力打鼓,腕力不太会用,造成过门鼓点混浊(尤其是鼓皮较松软的落地Tom Tom),Hi-Hat 打点不清脆之缺点。
5.Hi-Hat 的打击是小手臂向下时打一下,小手臂提起时用手腕再打一下,如此拍点较准确,手臂较不容易疲累,更可以获得强弱分明的音色。
4.基础练习:往下扎根,向上结果。
1.基本手法是日后非常重要的进步关键,如果忽略此练习,很多节奏不容易练好.,Solo的困难度就更高了。
2.一般鼓手之大鼓及小鼓的音量最大,Tom-Tom的过门声音听不清楚,鼓声音量分配不良。
3.不管学打击过多久,每日的小鼓基础练习永远不能停,此外手鼓的基础练习也是建立在小鼓基础上。
4.如果您想鼓艺精进或是想以鼓为业,国际鼓手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Rudimental Drummers)于1933年所发表基础打击的26式练习(The 26 rudiments),就是最基本的课程。
5.如果要涵盖交响乐与军乐的小鼓技巧,那么国际鼓手协会于2000年所发表基础打击40式练习(The 40 rudiments),就是非练不可的绝技啰。
6.要能够随心所欲用在过门的话,至少花一年的时间在小鼓基础练习应该是不可避免的。
5.轮鼓(Roll):又称碎鼓或滚击或连击
基本练习的项目非常多,但是轮鼓在过门与节奏(特别是Swing、Samba、Fusion)用到的地方很多,而在古典或现代乐团及音乐打击科系的术科考试,轮鼓大都是必考的科目。轮鼓听似简单但是轮鼓的技巧也很容易反映出打者程度水准,可见轮鼓对鼓手来说是很重要的一环。
轮鼓有两个分类:
(1)开放式轮鼓(Open Roll):单手一次打一个点或一次打两个点,让左右手轮流循环敲击。
(2)弹跳式轮鼓(Close or Press Roll):.利用鼓面的弹性,手指下压自由弹跳,让鼓面发出短促的延续音。
轮鼓的基础练习过程要由慢到快到慢循环练习,并要能随心所欲控制鼓声强弱,利用(一)手指弹或甩(二)手腕之曲与伸(三)手肘提放(四)手臂随棒自由挥动摇摆,形成一个美观天成的打击动作。
6.节奏练习:
1.如果略过基本手法练习,直接进入节奏课程的话,那么您未来的学习会很辛苦。就拿打节奏来说,练好一个节奏要花比别人多的时间.,而且打出来的节奏不一定悦耳。
2.很多新进鼓手跳过基础训练,强弱重音的练习,急就章就开始学习节奏型态,然后就上场演奏了,于是从第一首歌到最后一首就一直是重音+重音+大声,音乐性谈不上,层次分明就更不用说了。
3.记得20多年前学鼓的时候,老师在打击板上光教右手开始的(左手开始的练习没教)超基础打点练习就教了2个月共8节课,其间连真鼓都没摸到。想到当时虽然抱怨连连,如今却心存感激,因为超初级的打击基础都建立在那个时候,住在学校宿舍的课余练习也打破好几本书。
4.节奏润饰:现场演奏一成不变化的打节奏来说,难免贫乏无味,所以必需配合主旋律的强弱律动,以左手小鼓点做变化。
7.脚部练习:一开始学习踩大鼓时经常会产生很多的疑惑
1.脚的练法和手一样,此时坐姿高度很重要,因为坐姿脚度决定了踏板上最佳踏点,与最轻松最快速有的力的切入点。
2.鼓踏踏法可分平踏(Heel Down)及垫踏(Heel Up)2种,现今以垫踏踏法占多数,最好都练并能分别以平、垫踏2种方式演奏出"压"或"开"之音色。
3.脚部练习一定要先单独以左右脚依照音符作4分音符及8分音符的正反拍,16分音符练习,再加入双手训练。
4.依照音乐的需要,大鼓皮有时候调硬而有的时候调软,其反弹力不同,所以脚踩鼓踏会有不同的感觉。
5.好鼓手可以依照音乐而踩出开放音、闷音、强音、弱音、双击音,不单只是重踩、快踩鼓踏而已。
6.基本上大鼓和贝斯是一体,但并不是和贝斯同样的点就可称它为一体,而是要与贝斯的律动一致。
7.敲钹(Cymbal)时绝大多数(85%)要配合脚踩大鼓,如此钹音才有深度及广度。
8.鼓踏抵住墙壁是不错的自我练习方法。
9.鼓踏(Pedal)选择:好鼓踏才能以单脚踩出漂亮的双击音。
A.最好有重底板,踏起来稳定不摇晃。
B.脚踩鼓槌(Beater)到底,突然让其回弹,回弹次数越多,回弹时间越久越好。
C.槌头角度最好可调,爵士乐用小槌头而POP音乐多半用大面积槌头可资参考。
D.炼条式比皮带式传动力直接,触感佳。
E.踏板以小角度摆荡,鼓槌同时就能获得大角度摆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