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学筝 练筝 弹筝 说筝
乐器资源网 yueqiziyuan.com古筝是一种古老的乐器,它的音色优美,易于入门,近十年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热衷。古筝艺术从原先的凤毛麟角走向了可喜的普及,又从普及走向可贺的提高,如今又逐渐不可估量的渗入于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之中。在这样的情形下,有些人由于缺乏对这门艺术的基本认识,学了一段时间后,反而觉得异常的盲目,不知如何才能深入地学习这有着丰富表现力和艺术个性鲜明的乐器,甚至,当初为何选择学习古筝的目的都已是朦胧不清了。为了让更多的学习者和热衷者进一步认识、学习、掌握好这种优秀的艺术,笔者根据自己多年在古筝演奏、教学上的体会,用杂谈"学筝、练筝、弹筝、说筝"的形式与大家共同讨论。
学 筝----全面提升素质的"仁智之器"
这里所谈的"学筝"不是要说如何去学习弹奏古筝,而是在此谈谈学习古筝在全面提升素质上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西晋的傅玄在《筝赋.序》中曰:"今观其器,上崇似天,下平似地,中空准六合。弦柱十二,拟十二月。设立则四象在,鼓之则五音发,斯乃仁智之器也。"在这里傅玄描述了古筝的基本形制,同时还告诉人们古筝是集仁义道德和敏智聪慧之灵气的乐器----"仁智之器"。
众所周知,众多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的研究已予以证实:音乐的学习可潜移默化地使人增强对美的感受能力,能促进增强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人际交流能力以及自我心理控制的能力。如果学习乐器,还可以因为手指动作的反复训练,而提高动作的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能促进右脑潜能的开发和左右脑的平衡发展。可以认为:这对将是社会栋梁的孩子们来说,都是为适应社会飞跃发展和激烈竞争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投资"。
演奏古筝时,左右手手指勾、踢、托、劈、抹、挑等富有弹性的拨弦和左手吟、揉、按、滑等变化无穷的按弦动作,无庸置疑的可达到学习其它乐器所能产生的智力开发效果。古筝又由于弦长、形状、木结构、大共鸣箱等器制决定了它发声典雅柔和、悦耳动听。加之,古筝特有五声音阶弦序的排列和是一弦、一柱、一音的品位乐器,学弹容易,收效明显。
不但如此,还因为古筝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在古筝教学中,只要是教者有心,学者有意,定可从那丰富的文化内涵得到更多的收获。这里我们用从学习古筝名曲《渔舟唱晚》(娄树华编曲)可学到华夏文学中的成语来举个例子:
《渔舟唱晚》是一首古典风格的作品,引用了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的"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佳句为题,描绘了在夕阳西下时,渔人愉快的劳作和荡桨归舟,歌唱丰收的情致。根据乐曲的情绪发展可以用以下的文字来表述。
夕阳西下,登高远眺。
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碧波万顷,轻舟荡漾。
清风徐来,金波闪烁。
橹歌桨欢,悠然自得。
捕鱼捉蟹,满载而归。
千舟竞发,渔歌对答。
载歌载舞,急桨归舟。
渔歌唱晚,月兔东升。
风清月白,意韵无穷。
传统风格、意韵悠长的《渔舟唱晚》可以用这种形式来表现,有故事情节的《林冲夜奔》(陆修棠 王巽之编曲)也可用这种形式来表现:
[一]惨遭陷害 回忆往事 百感交加
[二]逼上梁山 心急如焚 乘夜疾驰
[三]狂风大作 大雪纷飞 千难万险
[四]冲破险阻 信心百倍 奔向梁山
现代作品也同样可以。这里我们再以《草原英雄小姐妹》(刘起超 张燕曲)为例,根据其曲情的发展和情绪用文字词语呈现如下:
[引子]广阔草原 风景如画
[一]活泼可爱 优美如歌
[二]狂风暴雪 肆虐妄为
奋力搏斗 英勇顽强
危在旦夕 营救脱险
[三]雪过天晴 气象万千
激动万分 纵情歌唱
这样,既让学习者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乐曲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又使学习者从中学会了众多的词语和词语的运用。还有的乐曲作者用精练的文笔来做小标题,让人读来意味深长。如:取材于清代文人朱集义的诗画,描写长安(今西安)周围名胜古迹的《长安八景》(杨洁明 李婉芬曲)就是其中之一。
[一]雁塔晨钟(清.朱集义的原诗略,下同)
[二]草堂烟雾
[三]灞柳风雪
[四]曲江流饮
[五]咸阳古渡
[六]华岳仙掌
[七]太白积雪
[八]骊山晚照
这三十二个字不但提示了乐曲的表现内容,还充分的体现了音乐的文学性的美学观点,同时又散发着旅游文化的浪漫气息。
再如:传统筝曲中的《风摆翠竹》、《夜静銮铃》、《清风弄竹》、《山鸣谷应》、《普天同庆》、《莺啭黄鹂》、《灯月交辉》、《天下大同》、《蕉窗夜雨》、《平沙落雁》、《锦上添花》等,创作筝曲中的《春涧流泉》(徐涤生曲)、《雪山春晓》(范上娥、格桑达吉曲)、《茉莉芬芳》(何占豪曲)等古筝乐曲名,只要你稍加留意就能发现这些都是美妙无比的词藻。
仅此,就可见古筝艺术不但有着其它乐器的共同特性,还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和全面提升文化素质的内涵性。
说到这里不得不对古筝学童的家长们说几句:如果,您的孩子是一个具有音乐天赋的孩子,并想让他在古筝艺术上有所发展和突破,请您无论如何在督促他完成演奏技术练习的同时,还应注重他(她)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为建树人才打下必要的基础。否则,他永远只能是一个弹筝的机器而已。如果,您的孩子古筝弹的总是没有别人好,您也千万不要气馁和悲伤,常言道:"十个手指还分长短",古人曰:"三人行必有吾师,人人各有长短"。这时您仔细地观察一下他学筝以后的状况:孤癖的他是否已开始变得活泼开朗了呢?内向的他是否有朋友的互相交往?好动的他是否上课时已能注意听讲?手指的活动是否使他学习能力有所加强?古筝艺术的底蕴是否对他产生了良性的影响?古筝的音韵是否让他增添了无限的想象呢?-------如果是的话,孩子这样的明显进步难道不比学会一两首曲子更有意义?!难道不能让家长们欣慰和欢畅吗?!您让他选择学习古筝没错,"仁智之器"会领他步入崇高的文化艺术殿堂。
因此,我们学习古筝不单是为了娱乐,不单是为了减轻学习和工作压力,而应同时是为了全面提升文化素养。对于那些有一定音乐天赋的古筝学习者来说,一定要记住:不要把眼睛总盯在弹会几首曲子上,应该把眼光放得更宽、更远、更理智。
练筝----学会有效的学习方法尤为重要
要想学好任何一件乐器,学习者在练习中必须自己掌握和运用一套有效的学习方式,这对已学完了初、中级水平的学习者就更是尤为重要了。当然,学古筝不可缺少有经验的专业教师的指导和建议,以及有说服力的示范和激励手段。但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有一定基础的学习者都是没有外来帮助的情况下进行练习的。因此,练习是否有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练习者是否能够自己教会自己。
由于我们目前身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之中,大量的信息传播手段层出无穷,先是电影、广播,再后是电话、电视、电脑的普及,现在是网络、卫星等,在提供了人们更便利快捷的工作、学习、娱乐的同时,人们也因在运用它们、学习它们被它们所吸引,而也被它们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生活空间。还有,公路、铁路、航空交通工具的日益更新,交通业的发展,大大的增加了人们的工作、交往、旅游等活动范围和时间。另外,对学古筝的孩子来说,在重学习、重文凭的今天,父母、老师和外界环境的压力都是要抓紧文化课的学习,练古筝的时间只能是微乎其微了。因此,练习时间不足已成为所有学乐器者共同存在的问题,寻找更有效的学习方式是一个刻不容缓的极其需要解决的问题。
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才是更有效的学习方式呢?现就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合理安排练习时间
合理安排练习时间是有效练习的起步和关键。
(1)按时定点:因为人的生理机能常常是受到生物钟控制的,所以按时定点训练可以养成定时对感受音乐的兴奋习惯。这样能够让练习者快速进入训练状态,从而达到省时、高效的作用。不言而喻,所谓的抽空练习的效果就完全相反了。
(2)连续不断:连续不间断地上课和练习是始终保持学习进取心理状态的唯一方法。间断了的学习和练习再要继续时,都需要有一个"热身"过程才能重新进入状态。这样的学习只能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并大大的降低了学乐器的效果和作用。
因此,最节省时间的学古筝就是:工作再忙、学习再紧、生活再累,那怕是进度慢一些,练习时间少一点都应该做到"按时定点","连续不断"。常言道:"不怕慢,只怕站",就是这个道理。
二、明确练习的目的
要想练习的既省时,又有效果,就必须明确练习目的。漫无目的地练了几个小时没有丝毫进展,不但会令你苦恼,并且会使你因怀疑自己的能力而失去自信心。
因此,在练习前应静静地思考一下:这次练习的技术难点是什么?要解决哪几点问题?上课时老师的提示是什么?乐曲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是什么?然后,再根据你的能力和这次所练习的时间,能解决多少问题就解决多少问题。这样的练习要比那种无目的地反复练习有价值得多。
三、学会默练
默练就是不用乐器进行练习。默练是依靠内心体验的练习方法,其作用是非常惊人的。由于默练时没有演奏技术上的负担,因此可以完全按照乐曲的速度、强弱、表情等细节在头脑中想象。这样的练习不但能增强乐谱的记忆力和找出自己在练习中的薄弱环节,而且还能加强对乐曲的理解和丰富音乐的感觉。
此外,默练不受地点、时间的局限,可以随时进行练习。默练可以使你的练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视谱练习与背谱练习相结合
我们在学习一个乐段时,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这反复奏了无数遍的乐段是否正确无误。错误的重复只能是养成了改不掉的坏习惯。
"视谱练习"为的就是把每个音,每个节奏,都弹的准确无误。"背谱练习"为的是做到"胸有成竹"地把乐曲潇洒自若的表现出来。因此,在学习器乐演奏中视谱练习和背谱练习都不可少。
初学某个乐曲时,在通过了练习前的默练后,就可以进行认真仔细地视谱练习。待视谱能完整的演奏该乐曲时,即可进行背谱练习了。为了确保其正确性,在能够背谱演奏后,应再次视谱练习,从中发现错误,并加以纠正。
五、慢练与快练相结合
在练习到速度快,技巧又较复杂的乐段、乐句时,用把速度放慢一倍或二倍的慢练来练习是很有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但在练习技巧并不复杂的乐曲时,不根据具体情况而一味的运用慢练的方法,那就不太合适了。因为,从本质上来说:如果把一首乐曲放慢来演奏,这时它已经成了似是而非的另一首乐曲。长期如此,不仅会让练习者丧失了正确了解这首乐曲的能力,而且还会逐步减弱他们对音乐表现的积极主动性和乐感。
正确练习方法是慢练与原速演奏相结合。在学习一首新作品的初期,一旦完成了指法、节奏时,就得考虑正确的速度要求。再把一些技巧较复杂的乐句通过慢练,确定了指法的正确和协调了左右手动作后,就应该开始用原速进行练习。只有原速演奏,才能真正理解乐曲,才能真正发现所存在的不足和技巧的问题,也才能找到真正需要慢练的地方。要记住,练习时应该做到:困难点重点练,易错点仔细练,慢练与快练结合练。
六、不可忽略的左手的按颤技巧练习
在演奏中左右手拨弦发音的作用是明显的,出现的错误也容易被察觉的,因此人们往往在练习时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左右手的拨弹上。这并没有什么错,但由此而忽略了左右手按颤技巧的练习那就大错特错了。
古筝演奏中,左手恰到好处的"吟、揉、按、滑"是筝乐表现力的"灵魂"所在。"以韵辅声,音韵相成"是古筝音乐的特色所在,左手按颤技巧运用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古筝演奏者的艺术水准的高低。缺乏了左手的按颤运用,筝乐就淡而无味的失去了光彩。由于左手按颤技巧和表现手法不那么具体,又富于美学性质,要想练习好左手按颤技巧其实又是最困难的。因此,在练习中必须认真仔细的琢磨左手按颤技法,决不可忽略。
七、不要轻视演奏技巧"简单"的乐曲或乐段
有的筝乐作品,一看乐谱就知道其技巧比较简单,因此人们往往都会忽视对它的练习和细致地分析研究。
其实在古筝曲中,一些看上去演奏技巧很简单的乐曲恰恰是风格、特点、韵味十足的曲目,稍不注意就会弹得"驴头不对马列嘴"了。由于这些乐曲一般速度比较慢,在练习时不但要把握好风格特点表现的左手按揉技法,还应该注意其节奏的准确,句法的呈现,音色的纯净,强弱的控制。因此,在学习这类乐曲时,练习重点只是不同于那些快速度、大力度的技巧练习罢了,更多的是要多加强对乐曲的风格和表现手法的分析。
八、重视练习曲的训练
在古筝的学习中,人们往往只重视弹几首乐曲,而忽视了练习曲的训练。这是存在在学习古筝人群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而今,由于古筝艺术的不断发展,弹奏的力度、速度、技巧和乐曲表现内容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以曲代功"的练习方法已很难适应了,练习曲的训练也必然的成了我们提高演奏技巧不可替代的一种重要手段。因为,练习曲一般都具有一定的针对性,通过反复的、专门的进行某种单项练习,可以从中学会、巩固、或改进某种弹奏技巧和方法。加之,训练练习曲时通常都是纯技巧的练习,没有旋律和乐曲表现方面的负担,就能有更多注意力放在准确的掌握触弦的角度、音色的追求、力度的控制等技术要求上,从而技术训练的成效就特别的高。所以说,只有通过专门的练习才能有效的克服高难度技巧的技术负担。
九、温故知新有助于不断提升
目前在众多的学筝族中"狗熊掰玉米"的现象非常普遍,很多人都是学了后一个曲子,却丢了前一个曲子,无论是用价值观来分析,还是用学习效果来衡量,都可以说是得不偿失的。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把复习旧曲作为不断提升的一个重要手段。复习旧曲不但可以为我们积累大量的表演曲目,还能够训练和提高我们的记忆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复习,我们可以在那些旧曲目中得到新的体会和认识,从而在演奏的技术能力上、乐曲的理解能力上得到不断提高。
例如:即使是初学者都不会在意的山东板头曲《凤翔歌》,是一首仅有二十几个小节的小曲,可其中的上、下滑音就有近三十个。我们在初学时,通常只要能掌握好节奏和按滑音音准就很不错了,而有了一定基础后通过对它反复的温习,就可以从中体会到滑音有着不同的推进速度,怎样才能使滑音的滑动过程圆润等种种感受,并能真正的认识到这是一首绝好的滑音的练习曲。这种演奏能力绝非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好的,只能是通过温故知新才能得到不断提高。
十、调整心理状态 学会激情练习
练习的目的就是要演奏,而演奏和练习又有着很大的不同。如:在家自己练习时,错了可以反复的去改正、去练习,在舞台上演奏则完全不一样了,根本是没有反悔的机会的。
由于舞台上演奏者的内心都会十分激动,心理上和肌体上都比平时练习时紧张得多。平时已练习得滚瓜烂熟的乐曲,这时往往由于紧张会使演奏者大脑一片空白,或错音百出。因此,我们在努力创造上台的表演机会之外,还应注意在平时练习完整的乐曲时调整心态,想象自己正在音乐厅的舞台上演奏,练习时使自己处于表演的兴奋状态。经常进行这样的精神性训练不仅能改善肌体的和心理的紧张状态,提高正式演出的效果,还能由于练习时精神集中的兴奋状态提高练习效果和增强信心,以及改进自我的意识。这一举多得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这里还要说明两点的是:
(1) 老师手把手的教,学生人云亦云的死板学,从表面上看学生学得循规蹈矩是按部就班,但这并非是好事。过多的包办代替,只能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了依赖性,不善于独立思考,学习被动等。还有的老师(或者是家长)为了让学生能在比赛中获奖,不遵循教学的规律,而一年半载的只给学生磨一个曲子。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只能给学生造成音乐情感的麻木,兴趣丧失等不良影响。这样的学习方法都是非常不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心理的成长和人格的树立。
(2) 弹奏技巧是演奏乐器必不可少的能力。所以,有了一定的弹奏基础后,应该回头去检查一下自己在弹奏技巧上还有哪些不足之处,重视以练习曲做针对性的训练,脚踏实地进行改进、调整。
对于练那些长期只是"手把手"情况下的学习者,还应该回过头去认真学习乐理知识,熟悉各种记号、音乐术语,培养读谱习惯,增强节奏感和音乐的心理感应能力等。只有这样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才是不断进步的唯一出路。对自己估计不足,拼命的想拨高,这种自我提升意识,挑战困难的行动是无可非议的,但是,这种违背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的做法最终只能是事与愿违。因此,我在这里要强调的是:要学会自己教会自己和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
弹 筝--根根筝弦是心弦
古筝的演奏是用内心的感受和发自内心的情感来表达乐曲思想内容的,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如何才能做到用"心"来演奏呢?笔者认为:只有踏踏实实地提升弹奏能力和文化素质后才能真正地做到这点。
一、掌握正确的方法是提升弹筝水平的首要问题
弹筝并非只是把古筝弹响,曲子弹熟练就算是会弹古筝了。我们在掌握了基础知识、弹奏姿势、指法运用、演奏仪态等初学内容后,就应该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认真仔细地注意弹奏时练习正确的指尖触弦,音色的纯正,处理好放松和紧张的关系,提高弹拨速度,不同效果的吟、揉、按、滑技巧等方法。
如:在演奏轻快流畅的乐曲(或乐段、乐句)时,要注意腕部的放松,运用指尖的力量,用甲片尖端触弦,动作要小而快,才能使其发声轻巧,音色明亮,富有弹性,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在演奏强有力的乐曲时,应注意甲片触弦面要稍大一点,指尖的爆发力可借助于手臂的力量,触弦点适宜选择在离前岳山(弦枕)3cm左右处,才能发音饱满结实,又不会因为强奏而发噪声。
再如:在演奏优美如歌的旋律时,左手的颤音应是振幅小而匀的美化型颤音。在演奏哀伤的旋律时,左手的颤音应密而紧。如果是悲愤的内容,左手的颤音应是振幅大、频率快,颤音效果带有棱角等等。
总之,应该在调整、纠正弹奏方法方面下大功夫。这样,才有利于在今后的学习中解决高难度技巧,才能"艺高胆大"地做到得心应手的演奏乐曲。
二、全面学习综合知识是提升弹筝水平的关键问题
古筝音乐是一种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艺术,它除了要有与其音乐一样的音乐色彩、音乐织体等外,还更需要有韵味、有风格、有意境。要想真正的学好古筝,就要在掌握好基本弹奏技术的同时,在提高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上下功夫。这样说是不是有些夸大其辞呢?不是!
古筝可以说是所有华族乐器中风格特点最丰富的乐器了。它有着粗犷高亢的中州筝风格,优美如歌的齐鲁筝风格,清越流畅的潮州筝风格,韵味悠长的客家筝风格,还有武林筝风格、蒙古筝风格、闽南筝风格等传统筝风格,当今的古筝音乐更是百花齐放、美不胜收。当代古筝宗师曹正先生曾用"茫茫九派流中国"来形容古筝风格流振的丰富多彩,真是一语中的。众多的风格流派有着丰富的音乐语言,如果不能了解各流派的地域特点、人文特点、语言特点等,就没法掌握好各种风格的乐曲。就像没有一定的音乐知识,就不知道什么是"八板体系"的六十八板的传统民间音乐的基本格局一样。那就和不懂得什么是"轻六调"、"重六调"、"活五调"而大谈潮州筝一样,会根本不着边际。
如果没有一点文学知识,怎能懂得《渔舟唱晚》中所表达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优美意境?又怎能懂得余伯牙的"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而产生的《高山流水》(古曲)在"巍巍乎志在高山,漾漾乎志在流水"的背后,还有那"知音难觅"的另一番寓意呢?
如果没有一点历史和历史人物知识,又怎能知道西晋文学家、玄学代表人物嵇康临刑前所弹奏的《广陵散》(古琴曲移植)述说的是"聂政刺韩王"的悲壮故事,从而表达了他心中的悲伤、愤怒、反抗的情感呢?也弄不清《苏武思乡》(河南筝曲 曹东扶 传谱)为那般?《昭君怨》(潮州筝曲)怨在何处?为什么会产生<崖山哀》(客家筝曲)叹息?(林冲夜奔》(陆修棠 王巽之 编曲)要奔向何方?
诸如此类,事例甚多,篇幅关系,余不再赘。这里要说的就是:我们应该去较全面地学习,认真地弄懂一些历史、民俗、人物、语言、诗词、散文、古汉语、音乐知识、美学、书法、绘画等其它姐妹艺术,并运用于演奏之中才能算是真正的弹筝。否则永远是仅知古筝的皮毛而已,更谈不上什么能用"心"来演奏了。
另外,还有个演奏动作问题要说一说。曾记得,笔者幼时随母亲去听京剧《打渔杀家》、<罗成叫关》等,当时都称为听戏,听者眯起双眼,和着板眼,听其唱腔、道白的韵味。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发展,对审美的观念也有了很大的变化,真正去听戏的人是越来越少了,人们越来越追求视觉与听觉的统一和感观刺激了。音乐的演奏也有这样的趋势,这是事实。但有些学筝者看到演奏家的表演出神入化,也模仿其动作手舞足蹈,这样不知所云的追求身体动作,最后只能是东施效颦地走人造作的误区,而有失"大雅"。那么弹奏古筝时的表演动作如何才能洒脱呢?怎能一招一式传情达意呢?不少演奏家都有很多的高明见解,虽然各自表达方式有差异,但谁也不会忘了说"以情动人"。古筝的弹奏要想能感动别人,首先要能感动自己。要想感动自己,首先用"心"去体会乐曲的思想内容,再用"心"去表达乐曲的思想内容,这种表达可以说是演奏者情感的自然流露。这时所做的动作再大也不显夸张,动作再小也不觉拘谨。只有掌握好演奏技巧,全面的融会贯通多方面的文化知识,用"心"去弹筝,才能做到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他《夜筝》诗中所说的那样,"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说 筝--古筝艺术有着无穷的魅力
从江西省贵溪县仙水岩墓群中发掘出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十三弦"越筝"可以佐证,古筝有着近三千年的悠久历史,这是绝大多数乐器不可比拟的。这样一件携带不便的乐器为何能几经兴衰,历时悠久的流传至今呢?为何能从两百多种中国乐器中脱颖而出成为当今流传最广,学习人数最多的华族乐器呢?这不能不说古筝艺术有着它强盛的生命力和独特而无穷的魅力。
千古流芳的古筝音色优美,富有神韵,表现力极强。如:
古朴淡雅的《高山流水》(古曲),就以那沉稳的音调、含蓄的音色,描绘了"巍巍乎志在高山,漾漾乎志在流水"的内心感悟。 雄壮有力的《将军令》(古曲),就以那铿锵的气势,豪迈的情绪,时起时伏的音调,生动刻画了"军情急,军令至,将军点兵赴疆场,金戈铁马军威壮"的剑戈相搏,人呐马嘶,激烈鏖战的古代战场的壮观情景。
气势磅薄的《战台风》(王吕元 曲),以那山崩海啸的刮奏,逐层递进重扫,描写了台风的暴虐和塑造了人们沉着刚毅、坚定有力的迎战台风的英勇形象,用现代技法表现地域人情风貌的<黔中赋》(徐晓林 曲),以散文般的手法道出贵州地区的风情;《琵琶咏》浪漫的轻吟慢唱;{木叶舞》欢乐的粗犷奔放;《黔水唱》优美的流畅跌宕都让人有诗一样的感受。
还有,寓意"出污泥而不染"的《出水莲》(古曲),富有禅意的《铁马呤}(赵登山 曲),如泣如诉的《秦桑曲》(周延甲 曲),清新优美的《幻想曲》(王建民 曲)等等。如果再把"中州筝"的刚柔并蓄,"齐鲁筝"的优美如歌,"潮州筝"的清越流畅,"客家筝"的内在雅韵等传统风格筝曲如数家珍一样的一一道来,那真是五彩纷呈的让人目不暇接了。
古筝不但富有美的声音,而且还有典雅的形制和装饰。古代就有无漆不饰,古朴无华的"素筝"。还有根据装饰物不同和形制特点所称的细筝、宝筝、金筝、银筝、瑶筝、锦筝、云和筝、玳瑁筝、绿云垂等。晋.顾恺之在他的《筝赋》中就有用"华文素质,烂蔚波成,玄漆缄响,庆云被身"来描述古筝上绘着华丽的祥云纹饰图案。筝的附件"码"古称"雁柱"(唐.张枯《听筝》:"雁行轻遏翠云中",宋.欧阳修《生查子-弹筝》:"雁柱十三弦"),也因其装饰或材质的不同而称的"金栗柱"(唐.李瑞{听筝》:"鸣筝金栗柱,素手玉房前")、"凤凰柱"(元.杨维桢《春夜乐》:"双筝手语凤凰柱")、"玉柱"(唐.杨巨源《雪中听筝》:"玉柱泠泠对寒雪")等。而今的工艺加工更加丰富,有玉雕筝、木雕筝、石雕筝、贝雕筝、骨雕筝、点螺筝、雕漆筝、彩绘筝、浮雕筝、红木筝、楠木筝、紫檀筝等。由此可见,古筝既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乐器,又是一件赏心悦目的艺术品。难怪当今还有人把它做为高雅贤淑的陪嫁物。
唐代诗人吴融曾以"五音六律皆生之,就中十三弦最妙"((李周弹筝歌》)的诗句来赞颂古筝音韵在所有音乐中是最美的。南朝时的梁,简文帝萧纲在形容筝乐的感染力时说:"听鸣筝之弄响,闻兹弦之一弹,足使游子恋国,壮士冲冠……鲟鱼游而不没,白鹤至而不归"。(大意简译:古筝音乐有着无穷的感染力,能使身居他乡的人思念自己的国家,能让壮士听后发怒而冲掉帽子,筝乐把鱼儿吸引的不愿沉入水中,仙鹤飞来听曲而忘却了回巢。)后汉的候瑾在《筝赋》中说:"移风易俗,混同人伦,莫有尚于筝者矣",<大意简译:改变社会的不良风气和陈旧习俗,让人们更能遵守仁义道德的信念,没有比古筝更能发挥这种社会功能的东西了。)他认为:古筝是一种能让人们懂得伦理道德,移风易俗的崇高乐器。还有唐.李白、自居易,宋.苏轼、欧阳修等历代文人墨客被筝乐所感染,而留下的诗、词、歌、赋真是数不胜数。我们怎能不为学会了这样一件美妙的乐器而感到欣慰和自豪呢!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可以半途而废呢!
杂谈者,杂乱而谈也。在此,仅就个人的所见、所闻、所想随感而谈,匆匆而就,难免杂乱无章,不能面面俱到。但我真诚的希望这篇"杂谈"能给学习古筝的朋友们一点点帮助。
不足之处,请同行予以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