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古筝艺术生涯(6)
高自成 yueqiziyuan.com第二天(一九六○年二月六号)下午,吕骥同志以中国音协的名义召集了北京音乐界知名人士,观看我们五人再次表演古筝独奏,演奏完由杨荫浏同志组织大家进行了座谈。他们评论说:这真是一次古筝名家大会师,中国音协将这次演出、座谈情况进行了报道宣传。我们还在一起合了影。
六一年八月十五日,全国古筝教材会议在西安人民大厦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是:①讨论各大专音院印刷的教材;②交流古筝教学经验;③开展学术研究活动。会期十五天。当时全国各筝派名家都到了,有广东音专的罗九香、苏文贤;东北音专的赵玉斋、曹正;四川音院的曹东扶;上海音院的王巽之;河南艺院的王省吾,我代表西安音专,山东艺院的金灼南先生因身体不好未能参加,只将教材寄了来。通过这次教材会议,不仅讨论了一些高级、中级、初级古筝教材,而且对一些指法进行了研究审定等,并互相学习交流,交换教材,其间还进行了演出活动,游览了西安的名胜古迹,并合影留念。那时参加会议的八名老师,现在只剩下我和玉斋、曹正三人了。一九六二年,西安音院聘请河南著名古筝艺人王省吾先生来校进学。我们在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惊奇地发现山东筝曲和河南筝曲在曲调、风格等方面有很多共同之处,于是产生了搞一组吸收两省古筝艺术精华的重奏曲的设想。我们一有空就在一起商讨、研究、试奏。经过半年多的努力,我们搞成了十几首曲子,定名为《鲁豫大板套曲》。此套曲用两台筝演奏,一台奏山东乐曲,一台奏河南乐曲,这种用两台筝演奏的复调音乐,在筝界是少见的,它使得筝的表现能力更加丰富。此套曲在西安演出后很受群众的欢迎,可惜当时未能将完整的录音保存下来。一九八○年,我根据当时的笔记重新整理了鲁豫大板套曲的全部曲谱,可惜此时王省吾先生已经去世,我们再不能同台演奏此套曲了,实在令人惋惜。
到西安音院教学这二十五年来,我教出的专业古筝学生已有二百余人,他们遍布北京、天津、上海、四川、湖南、山西、河南、陕西八所大专音院和六十多外专业文艺团体,有的还出国演出,受到国外友人的好评,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为了做好普及工作,我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外,还积极教好业余学生。这些年来,来全国各地不断有业余爱好者来信求教,有些爱好者还不顾路途遥远亲自上门求教。另外,还有国外的一些古筝爱好者,到西安来找我学习和录音,对于这些热心学习的爱好者,我都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要求,耐心地进行传教,这些同志经过一段时间的业余学习后,大都成为职工业余文艺活动的骨干,有的还被选送到专业文艺团体担任古筝独奏演员。
为了整理民族文化遗产,我不顾自己文化水平低的困难,在各方面的帮助下,积极从事整理山东古筝曲谱工作,到目前,经我改编定谱的曲子已有百余首。
在繁忙的教学和演出之遐,我还常和音院制作乐器的师傅共同研究古筝的制作。经过剖析一些老式古筝,吸取各种筝的长处,和制筝师傅一起门交流了乐器制作的经验,比如有些筝的面板比较厚,是独木挖制的,内腹有小音槽,这使得筝具有音色纯、余音长的优点,还有的一些筝,筝体较厚,使筝的音量增大等等,最后我院制乐器的师傅制出一批古筝,经鉴定,音色、音量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现在我院制作的十六弦、十八弦、二十一弦筝等已不但在国内广泛应用,而且还出口新加坡等国。
回忆我这五十余年走过的古筝艺术道路,心中不免感慨万千,不是吗?这五十余年中有辛酸,也有苦难;有汗水,也有泪水,但是更有火热的希望!
虽然我现已年过花甲,但为了我国宝贵的文化艺术遗产——古筝事业,我仍要不惜心力去继承和发展它,整理和传授它,以期对这只古老的艺术之花作出更多的贡献。一九八三年六月二十八日西安成立了秦筝学会,我被推选为会长,这是党和政府对古筝艺术事业的重视和对我的信任。在秦筝发源地的陕西,从事“秦筝归秦”工作,更有着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