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古筝艺术生涯(4)
高自成 yueqiziyuan.com一九三五年,王殿玉老师由外地回乡,听别人说我的筝弹的不错,就差人拿着他的名片到高庄请我去想见。他听我弹了几首古曲后,便称赞我弹的很有功夫,有发展前途,然后问我愿不愿意跟他学习,我当然很高兴,当即拜他为师。王殿玉老师待青年人非常热情,只要是来求教的,他都耐心帮助、指教。他对学生要求很严,从不轻易赞扬,总是要求再练。王殿玉先生还先后收下了韩风田、赵玉斋、张为沼、高克奇等,师徒一起在郓城和邻近的几个县开了几次演奏会。演出的节目一般都是山东大板套曲合奏。王殿玉老师操胡琴,我弹筝,玉斋打扬琴,韩风田拉坠胡。由于王殿玉老师自己是个肓人,所以在救济时往往对肓人格外照顾。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接触和学习,王殿玉老师热心民乐事业,积极扶持青年人的精神使我终生难忘。王殿玉老师是我投身艺术生涯的引路人。
次年,王殿玉老师要到上海等地演出,我因为家庭拖累没有能跟随。
一九四二年,王殿玉老师从南方演出归来。当时山东正处于日伪统治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这时王殿玉老师已经很出名,他想要尽自己的能力来帮助贫苦农民,于是他组织一些家乡的民间艺人,成立了“东鲁雅乐团”,王殿玉老师为团长,增加的人有赵永和、郑西培、我、赵玉斋、韩风田等。当时还发了成立宣言,表明其宗旨是救济民众,扶持地方上的教育事业。先在郓城县的文庙里演奏了几场。后以又到曲阜、济宁、兖州等地演出。王殿玉老师演出收入的一部分拿来办了个“冬赈”,救济穷人;另一部分捐给了当地的中小学校。当时,各界人士对王殿玉老师的义举非常赞扬,所到之处都主动给于协助。当我们一行数人到巨野县演出时,还有人请我们合影留念,这张照片直到现在我还珍藏着。在这一时期,我们还被邀请到曲阜参加祭孔活动。在祭礼演出时仍是王老师的胡琴,我弹古筝,玉斋的扬琴,风田的胡琴,郑西培打板,演奏曲目是《汉宫秋月》、《昭君怨》、《琴韵》、《风摆翠竹》等组成的山东古乐大板套曲。
一九四六年,抗日战争胜利了,随后郓城也解放了。人民翻身作了主人,群众高兴地唱起了琴书,家乡一片欢腾。筝——这件古老的民族乐器,从此也获得了新生。
家乡解放后,王殿玉老师非常激动,他在郓城组织了几场义演以示庆贺,还到各处去慰问解放军,我也参加了这些活动。
四、参军
解放后,人民政府对整理民族文化遗产工作非常重视,在建国初期即组织了郓城县古筝比赛,在比赛中,我的古筝独奏获得了一等奖。
一九五四年春,王殿玉老师邀我去天津演出,从此,我随师在天津、北京、上海等地演出,在北京演出时,王殿玉老师、张为沼老师和我,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了山东大板套曲,并灌制了唱片,(快转唱片,第一面标题是“高山流水”,第二面是“风摆翠竹”)说起来这里还有一段趣事:电台想要录音,而王老师却不大愿意录,觉得只是将音录下来,人们只能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演奏,会不会使乐曲有所减色。我们就对他说这是给后人留下艺术等等,经动员,王老师才同意,当时录音是张为沼老师打扬琴,王殿玉老师拉胡琴,我弹筝,录制的曲目还有《汉宫秋月》、《高山流水》等,王老师还录制了擂琴拉戏,有《凤还巢》、《八大锤》、《笙、笛、管》合奏。这些节目播出后,各方面反映甚佳,引起了大家的重视。随后,我们在北京演出了几场音乐会,王殿玉老师的大擂拉戏最受欢迎。王老师不但能模仿拉传统的四大名旦的唱腔,而且能很快地接受新东西,当时评剧《刘巧儿》刚上演,他就用大擂拉新凤霞在《刘巧儿》一剧中的唱腔,轰动了整个北京城。王殿玉老师的耳力及音乐记忆力亦是甚强的,有一次外宾看他演出,听了他精湛的擂琴演奏,乐得哈哈大笑,非要再听一曲,王老师竟将他们刚才的笑声、语音从弦上模仿了出来,使之大为震惊,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