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录 | 郑济民:艺德高于技术,以一颗纯粹真诚的心去面对艺术
乐器资源网 yueqiziyuan.com著名艺术家 郑济民 先生
Q:郑老师,请您为我们总结下这次古琴艺术展演的整体状况吧。
郑:本次古琴艺术展演在规模上、水准上、组织安排上,可以说比首届更好。尤其是这次非职业组的参赛选手有近一百七十人次,在短短两天时间内能够圆满完成评判,要感谢宾主之间互相的信任,尤其是几个同组评委之间的默契、理解和配合。
从选手表现来说,这次选手水准整体较高,有3-4个小孩子表现出色。其中印象特别深的选手,有本次非职业组金奖获得者夏翔,他除了技术非常娴熟之外,情节表现和音乐对比也非常优秀;另外的一位金奖林美芬的比赛曲目是一首《乌夜啼》,她掌握了乐曲的精髓,将曲调中的哀怨做了很好的消化,表现出了“哀而不伤”、“中正平和”的特征,可以说对古琴艺术的审美理解得很到位。
还有一位选手谢勇,他的左手缺了两个半指头,但是技术也非常到位,得分也不低。说明他在练琴这件事上非常用功,非常用心,而且他的乐句的音乐表现也非常好,他是“心底有音乐”的琴人。所以,那天在颁发“特别奖”的时候,我特意等了他一下,带他一起上台,表达对他的敬佩。
另外还有非职业组邱群兰,她这次独奏了一首《梅花三弄》,又和陈蔚憬以琴筝二重奏的形式合奏了一首《梅花三弄》,表现得都非常好。其中音乐的处理很细腻,音乐的层次很丰富,以音乐来描绘梅花的虚实,非常出色!
Q:郑老师,您作为享誉世界的艺术家,又是资深的音乐制作人,对本次古琴艺术展演的组织和评判工作,以及选手在今后需要注意的问题,谈谈您的建议吧。
郑:首先,我特别感谢这次非职业组几位评委的的支持和配合,这次我们非职业组需要在两天之内对近一百七十位选手的表现做出现场评判,时间很紧,任务很重。但在几位同仁的精诚合作下,圆满完成了组委会交给我们的任务。在评分集中讨论时候,我们几个评委的打分和对选手现场表现的意见,以及对古琴审美的判断,也都是比较接近的,所以评判工作进行得很顺利。
作为本次活动主办方之一国际中国音乐家联合会的主席,我想站在主办方的角度,也说说我的看法。我们国际中国音乐家联合会从在香港注册开始,到现在在海内外举办了许多次艺术展演,推广我们的传统文化艺术。活动始终是以“促进交流,启发进步,加强相互学习”为宗旨的。这几年古琴学会的工作在乔珊会长的领导下,开展得非常好!这次第二届“平湖杯”古琴艺术展演,可以说在之前工作的基础上,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我参与了古琴学会的几次活动,感觉他们工作非常细致,是切实希望在古琴艺术推广上,为琴人、为我们的传统文化做点好事和实事。比如在第一届的时候,当时乔会长就提议谢绝所有品牌赞助,奖励以奖金形式发放,这是历来古琴比赛中第一次以奖金形式发放奖励,后来也有其他比赛沿用了这一形式。在今年第二届的时候,组委会在讨论奖项时候,有一条原则就是“重视奖项的含金量”,所以我们这次一共只有20个奖,实打实的“百里挑一”。虽然最后我们其实还是有点矛盾和遗憾,因为在实际比赛中,还有一些未得奖的选手表现也是很出色的,基本上来说,得分90分以上的选手,你们的表现都是被认可的。但因为奖项设置少,只能割爱,挑选优秀中更优秀的选手。所以,在对获奖选手表示祝贺的同时,我也要说,还有一些选手(和得奖者分数相差无几)你们的表现也非常好,希望大家正确看待比赛结果,不要气馁,要继续努力。
我想再次重申,希望大家怀抱着谦虚的态度,重在学习、交流和进步。我们不是为了得奖者举办这次活动,而是希望每一个参赛者都能在活动中收获成长和进步。这次我们特别设置了嘉宾评委访谈,每个老师都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为选手们的表现做指导,包括在评分表上对选手表现优缺点写出自己的评判依据,包括我们的宣传团队在比赛结束后仍继续工作,整理这次比赛选手的得失,给大家今后的练习和比赛以方向性建议。我们希望,比赛不是终点,理性看待得失,一个好的学生关键是善于学习,善于倾听,才能进步。在下一届的比赛中,我们仍要对比赛的具体细节作出讨论和总结,力求真正造福琴人,创造良好平台,让所有琴人都有平等的交流和展示机会。
在比赛结束后,有一小部分没有获奖的选手对本次比赛计时情况提出质疑,当下我们也给予了正面沟通。比如,曾有选手质疑我们比赛限定时间6分钟内,但自己还没弹满6分钟就被按掉了,会不会对打分有影响?作为非职业组的主评判,我可以公开回应这个问题:不会有影响。因为在评判过程中,按铃必须是要在确认几个评委已经打好分数的情况下才可以按掉,一般来说,一个有经验的评委在听选手演奏3-4分钟后,就可以对选手的表现和程度做出评判,给出分数;有的评委会审慎地再听一会儿,也许会略微修正一下第一次给出的评分,这都没有问题。只有当看到所有评委都已经给好分数后,主评委才会择时按铃。也请大家相信,这些评委都是非常有经验、在各自领域都有自己独立判断的艺术家,而且我们比的是音乐水准,不是时间长短,这对于你的现场表现评分并不会产生影响。
每一个活动的举办,不可能使所有人都满意,有得意者就有失意者。那么,我们能做的,就是按照大会评判原则指引公平、公正、公开地进行评判工作,所以,我们在赛后及时公布了所有选手的分数情况,同时我们不回避任何可能会有的争议情况,愿意给予正面沟通和公开解释。
同时,我也想多说几句我的想法,对于我们学习艺术的人来说,艺德高于技术。任何时候,端正自己的态度,以一颗纯粹真诚的心去面对艺术,你会找到知音,也会得到你想要的答案。如果是因为拿不到奖所以闹情绪,这不是我们要提倡的风气。这几年,古琴艺术在各地发展蓬勃,这是很好的形势,越发使我们感到肩上的责任沉重,包括音乐界、文化界的一些前辈也在各个场合支持我们关爱我们,给了我们很多帮助和非常好的建议,我们应当团结起来同心协力将古琴的事儿做好。
最后,我还是想对我们非职业组的选手做一些勉励,通过这次艺术展演,我们能看出有不少参赛者在技术上还不够熟练,一定要下苦功,戒除浮躁心理,踏踏实实将基本功做好。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也有一些优秀的选手在技术上越来越好,希望你们能在不断磨练自己技艺的同时,提高自己多方面的修养,增强“琴外的功夫”。这次参加非职业组评判工作的几个评委,都会弹琴,而且年头都不短,但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除了会弹琴,在其他艺术领域都各有胜业”。例如,王鹏老师在斫琴上算得上当世杰出代表,陶艺先生出身世家、祖辈刘少椿先生就是琴学大家,可以说受家学浸染很深,陶艺先生是和梅曰强先生学琴,数十年来又在古琴海内外传播推广活动方面不遗余力,陈逸墨先生则在琴、书、画等方面躬耕多年,造诣很深。我们也希望,我们年轻的琴人,除了在琴学本身之外,也要加强自己各方面的艺术修养,学问是触类旁通,多方借鉴,你的艺术生命才会长久。
采访/撰稿/编辑:蕙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