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古琴图片

频道主页

唐琴大圣遗音简介及图片欣赏

乐器资源网  yueqiziyuan.com 

  “大圣遗音”琴产生在唐代至德元年,也就公元756年,是李亨皇帝即位后所作的第一批宫琴。由于此时的听琴人是由盛唐开元、天宝时代过来的。因此,所作“大圣遗音”琴依然保持了盛唐时期的风貌,具有秀美而浑厚的气度。而它的浑厚感表现在琴面大而厚的弧度。另外"大圣遗音"琴的铭刻,也是有别于普通的古琴的。而就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大圣遗音”琴与传世的普通琴相比,这把琴的断纹也是表现出时代的特点:看上去像大蛇腹纹,而在这些纹理之间又出现了若干细小的牛毛断纹。很显然这些断纹是随着漆质的老化而产生的。而且这把“大圣遗音”琴具备了奇、古、透、润、静、圆、匀、清、芳等九种美好音色,可以说是集韵味于一器,是目前传世古琴中很难得的。

  “大圣遗音”琴形制修长,作圆首与内收狭尾,相传为“神农式”,梧桐木斫,髹栗壳色与黑色相间的漆,局部有跦漆修补,纯鹿角灰漆胎,蛇腹断纹中现小牛毛断纹。通长 120 厘米,肩宽 20.5 厘米,尾宽 13.4 厘米,厚 5 厘米,底厚1厘米。圆形龙池,扁圆凤沼,腹内纳音微隆起。琴背铭刻,龙池上方刻寸许行草“大圣遗音”4 字,池下方刻二寸许大方印一篆“包含”2 字,池之两旁刻隶书铭文“巨壑迎秋,寒江印月。万籁悠悠,孤桐飒裂”16字,均埴以金漆,俱系旧刻,腹内在池之两侧有跦漆隶书款“至德丙申”4字。琴音松透响亮,饶有古韵。造型浑厚优美,漆色摧璨古穆,断纹隐起如虬,铭刻精整古朴,金徽玉轸,富丽堂皇,非凡品所能企及。

唐琴大圣遗音简介及图片欣赏

  这张“大圣遗音”琴为清宫旧藏,它何时被送入深宫,是否为明宫旧物?均已无从查考。被藏于南库之中亦不知始于何时。这张琴没有象其它琴那样被放置于宫中的古董房或其它处所,而庋藏于珍品库中,说明当年的皇帝确是把它看得很重的。然而它虽被重视于一时,却终未能避免意外厄运。“大圣遗音”被发现时,竟然弦轸俱失,岳山崩缺,琴面灰白,被弃置于库角的墙隅,已经不知经历了多少寒暑。溥仪被逐出宫后,清室善后委员会入宫点查,见此琴之破败状况,来加深察,竟定为”破琴一张”,琴仍弃置于原地,继续沉沦了二十多年。

  1947年,这张所谓的破琴终于被当时在故宫古物馆工作的著名文物鉴赏家王世襄先生所发现,知为中唐珍品,立即移藏于珍品库延禧宫,并为它配上青玉轸足。后征得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先生同意,于1949年请来著名古琴家管平湖先生为之修理,经历数日,竟将琴面的一层泥污水锈磨退得干干净净,漆面和金徽依然丝毫无损,并按照原来规格重新装配上紫岳山,重现了这张唐肃宗李亨御制琴的庐山真面。从此这张唐代御制琴重新焕发出原木的神采,为世人所瞩目。

  “大圣遗音”琴产生的时代背景,是天宝十四年(755年)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叛乱,明皇奔蜀,太子李亨即皇帝位于灵武,改元为至德元年(756年),干支为丙申,“大圣遗音”琴为李亨即皇帝位后所作的第一批宫琴。

  由于“大圣遗音”琴的斫琴人是由盛唐开元、天宝时代过来的,故所作之琴依然保持了盛唐时期的风貌,具有秀美而浑厚的气度,其浑厚感来源于琴面的弧度,弧度大琴面肥厚,气度自然浑厚了。由于琴面比较浑厚,在琴之两侧、项与腰两处向内收缩的部位,出现了厚逾两侧的不协调现象,从而影响到琴型整体的秀美,故将收缩进去的部位之上下边沿加工做成圆楞,使边侧上下楞角向中间移动,在视觉上减弱了侧面厚度的突出差距,在琴额之下,亦因琴面肥厚,采取了由轸池向外加工成斜坡形,以减薄琴额之厚度,所以这张唐代宫琴气象浑厚而绝无丝毫蠢笨之感。

  与传世的常琴相较,“大圣遗音”琴的断纹也表现出时代特点,在某些部位出现有较为宽大的断纹,即大蛇腹纹,在大蛇腹纹之间又出现若干细小的牛毛断纹。在这两种断纹的表面可以看到不同的现象:大断纹已略有翘起如剑锋,且露出点点白色颗粒及一丝鹿角灰漆胎,它是随着漆质老化而先期断裂出来的。而细小的牛毛断则是随后陆续发生的。南宋赵希鹄在《洞天清录》中讲古琴时说断纹是“愈久则断纹愈多”,所指就是这种现象。

  “大圣遗音”琴的铭刻颇有皇家之气,也是有别于常琴的。什么叫大圣遗音?就是宋朝大文学家欧阳修在《送杨寘序》中所说“舜与文王、孔子之遗也。”用这4字名琴,说明它的声音是不同寻常的。4句铭文,前两句是指琴音爽朗清澈,后两句形容声音犹万籁沉寂中一声突发的桐木爆裂之音,用以说明大圣遗音琴之不同凡响。大印“包含”2字,意谓琴音所具有的特点。

  在文献记录中还没有看到唐朝有专为宫延服务的永久性作坊的设置,那么,一位有名的技术工匠,他被征召来为皇家制作,与平素的制作不可能没有相同之处。这张至德无年的御制琴是中唐琴的标准器,以它所具有的各项特点,不仅可以准确地识别中唐时期的制作,且对于辨别盛唐与晚唐之琴亦具有莫大的参考价值。

  琴为伏羲式, 桐木胎,鹿角沙漆灰,色紫如栗壳,金徽玉轸,圆形龙池,扁圆形凤沼。七徽以下弦露黑色,遍体蛇腹断纹,中间细断纹,额有冰纹断。圆池上刻草书“大圣遗音”四字,池内纳音左右上下四隅分刻隶书“至德丙申”四字年款,至德丙申为唐肃宗元年(公元756年)中唐之始,池两侧刻隶书“峄阳之桐,空桑之材,凤鸣秋月,鹤舞瑶台”十六字,池下有“困学”、“玉振”两方印,以上除年款外皆髹金。青玉轸足,细镂绦结及旋瓣花纹,为明朝所制。迄今已近一千二百五十年,传世既久,琴之足孔四周漆多剥落,木质亦接近朽蚀。足端虽缠裹织物并嵌塞木片仍难固定。张弦稍紧,既有损琴背虞,幸好管平湖先生有安装铜足套之法,为此王世襄先生特请铜器修复专家高英先生制作铜套并仿旧染色,再请金禹民先生镌刻八分书题记“世襄、荃猷,鬻书典钗,易此枯桐。”十二字。又请管先生安装铜足套于孔内,不仅天衣无缝,且琴音丝毫无损,效果极佳。管先生曾笑曰:“又至少可放心弹五百年了。”

  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神农氏唐琴,不仅琴名“大圣遗音”与此琴完全相同,漆色、断纹、池沼、年款也绝为相同。因而两琴应制于同时,出自同手。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著名古琴鉴定家郑珉中先生认为此琴属中唐之始,雷氏为宫中所造,应是唐琴的标准器。历经千年,而未曾破腹大修,极为难得。

  杨时百先生《藏琴录》龙门寒玉一则称“虞君得鹤鸣九皋与李君伯仁所藏独幽及飞泉,锡君宝臣藏大圣遗音,武英殿陈列所长安之年制者五琴,池下皆有印方二寸玉振二字,丝毫不爽。西园主人因大圣遗音‘玉振’印上有方印‘困学’二字,定为鲜于伯机印,或‘玉振’亦鲜于枢印也。……皆鸿宝也。”表明此琴曾经为元朝著名书法家、诗人鲜于枢(字伯机,号困学山民)收藏。上述五琴,管平湖先生都曾亲眼所见,并且有弹抚多年者。

  管平湖先生认为九德兼备当推大圣遗音,所谓九德兼备是指集奇、古、透、润、静、圆、匀、清、芳九种美好音色、韵味于一器,是古琴最为难得。大圣遗音琴原为北京著名琴家锡宝臣先生所珍有,一九四八年,王世襄、袁荃猷夫妇“鬻书典钗,易此枯桐”,即以饰物三件及日本版《唐宋元明名画大观》换得黄金约五两,再加翠戒三枚。其中最佳的一枚,为王世襄先生母亲遗物。经著名琴家汪孟舒先生介绍,从锡宝臣先生之孙章泽川先生手中求得。至今五十五年间,视同拱璧,除文革十年被抄家之外,不曾须臾分离。

唐琴大圣遗音简介及图片欣赏

唐琴大圣遗音简介及图片欣赏

古琴图片

平湖秘谱《离骚》神奇秘谱

平湖秘谱《离骚》神奇秘谱

古琴乐谱

古琴曲的历代记载

古琴曲的历代记载

古琴知识

古琴考级曲目《平沙落雁》王迪 记谱

古琴考级曲目《平沙落雁》王迪 记谱

古琴乐谱

古琴曲《春江花月夜》视频欣赏

古琴曲《春江花月夜》视频欣赏

古琴演奏视频

古琴演奏的十大准则

古琴演奏的十大准则

古琴教程

成公亮作曲古琴名曲《袍修罗兰·水》高清乐谱

成公亮作曲古琴名曲《袍修罗兰·水》高清乐谱

古琴乐谱

古琴的构造以及由来介绍

古琴的构造以及由来介绍

古琴教程

解读古琴的构造与特点

解读古琴的构造与特点

古琴教程

中国历史上爱古琴的帝王

中国历史上爱古琴的帝王

古琴知识

明代传世古琴鉴赏:霜钟.仲尼式

明代传世古琴鉴赏:霜钟.仲尼式

古琴图片

传世古琴《春雷琴·连珠式古琴》介绍与图片欣赏

传世古琴《春雷琴·连珠式古琴》介绍与图片欣赏

古琴图片

宋代传世古琴鉴赏:潇湘水云.仲尼式

宋代传世古琴鉴赏:潇湘水云.仲尼式

古琴图片

古琴的那些老照片

古琴的那些老照片

古琴图片

明代传世古琴鉴赏:云泉.落霞式

明代传世古琴鉴赏:云泉.落霞式

古琴图片

宋代传世古琴鉴赏:南风.变体连珠式

宋代传世古琴鉴赏:南风.变体连珠式

古琴图片

明代传世古琴鉴赏:崇昭王妃.仲尼式

明代传世古琴鉴赏:崇昭王妃.仲尼式

古琴图片

《胤慎行乐图》清

《胤慎行乐图》清

古琴图片

唐代传世古琴鉴赏:松风自合.子期式

唐代传世古琴鉴赏:松风自合.子期式

古琴图片

钢琴 吉他 长笛 电子琴 架子鼓 萨克斯 手风琴 口琴 陶笛 小提琴 单簧管 尤克里里 电吉他 贝司 大提琴 古筝 二胡 笛子 洞箫 古琴 中阮 葫芦丝 琵琶 巴乌 唢呐 乐谱 戏曲 交响乐 歌剧 乐理 名家名曲 音乐文库 乐团乐队 乐器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