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古琴鉴赏:湖北随县战国初期曾侯乙墓十絃琴
乐器资源网 yueqiziyuan.com
战国初期曾侯乙墓十絃琴 湖北省博物馆藏
此琴通体涂佈厚黑漆,全长 67 厘米。面板长 41.2、宽 18.1 厘米,浮扣在底板上形成音箱。1977 年湖北随县(今随州市)擂鼓墩 1 号墓出土。尾部為实体,长 25.8 厘 米、宽 6.8 厘米。琴面的岳山上有十条弦槽,岳山根部有十个弦孔,通向面板内的月牙槽(即軫池),十个軫安放在此处, 旋动琴軫可微调琴弦。张弦的方法是弦的一端经过岳山於十个軫上,另一端经过尾端繫於下面的琴足上。 琴面不平,略呈波浪式起伏,尾端翘起。演奏时,只能弹散音(空弦音)、泛音或幅度较小的滑音。
琴是古代弹弦乐器。《诗经》、《左传》、《国语》等先秦文献都有关於琴的记载,可见它的出现年代很早。东周各国乐官多通琴艺,如楚国鐘义、晋国师旷等即是。儒家的传说故事中有俞伯牙和鐘子期弹琴会知音的著名故事。凡此均足以说明琴在当时曾经广泛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