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演奏技法中的混乱现象与解决
乐器资源网 yueqiziyuan.com二胡是一件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古老乐器。然而,它发展的比较缓慢,到二十世纪初,由于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先生的介入和身体力行,才使二胡的发展速度进入了快车道。特别是建国后的几十年来,给二胡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半个多世纪以来,出现了一大批优秀作品,涌现出一大批才华横溢的演奏家、教育家,演奏技术也随不同时期的二胡作品的出现而发展,技术含量不断增加,表现力更加丰富。与此同时,理论研究,特别是基础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从五十年代开始,介绍二胡理论和演奏方法的书刊相继出版,对二胡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然而,不容忽视的另一方面问题也同时出现:在一些出版物中,尤其是介绍二胡基础理论的论著中,一些相互矛盾地方甚多,一个技术项目有多种演奏方法,一时期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混乱局面,一些不科学的演奏方法造成的不统一的 理论,在演奏和教育方面又造成了对科学演奏方法的干扰和误导。在一定程度上又对二胡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笔者仅就占有资料对演奏方法中的一些问题例举一二。
一、关于持琴
“琴筒放在左大腿中间或偏后部,二胡琴筒与腹部成450角,此时弓毛离开担子,二胡离开腹部,便于演奏者控制弦与皮的震动,弦与皮充分震动,减少了杂音,纯净了音质,加强了共鸣”。
另一种意见则与其相反:“琴筒错误地放在左腿中间而不是放在左腿跟部靠紧小腹的位置上,由于这样会产生以下不利于演奏的因素:一、琴筒摆放不稳,在演奏中会随着左手的动作而旋转,大大的增加了左手的负担。二、破坏了琴托正直略向前倾的正确状态,迫使两臂过分前伸,使左臂紧张,挽把又不好控制。三、动作不 自然,所以也不美观。由此可见,将琴筒放于左腿靠近小腹的位置是正确的。在实际演奏中,我们也没有感到靠近小腹会抑制琴筒内侧板的震动而影响发音。”
(一)关于长弓运弓方面的不同观点
“不管拉弓或推弓,都应该以手和小臂的力量为主,手腕和手尽量松弛,上臂应随着小臂运动,防止全臂运弓”。“运弓是肩关节为总枢纽,用上臂带动小臂、手腕和手指,形成贯穿的联合动作。”从方法上讲,不论拉弓或推弓,开始的一瞬间都要强调上臂动作为主并注意总重心部位的带动力。”“拉弓时应以手腕部为先动点,否则会造成拉弓时大臂架起来的毛病,在推弓时才应以大臂为先动点向左推进。”可以看出,长弓演奏中有三种不同观点:一是运弓以手和小臂为主,大臂 随小臂运动;二是无论拉弓或推弓,均以大臂带动小臂,大臂为先动点;三是拉弓和推弓的先动点不同;拉弓为腕部先行,推弓才是大臂先行。
(二)关于快弓:
“短快弓则在上臂力量的支持下,以小臂和腕关节为主,肘部贯通上下,腕部以弹力为主,往返甩动,力度均衡匀称。”“短弓”只用弓子的一小段(一般约一寸长),运弓方法与长弓相同。由于弓段较短,整个右手的动作按照演奏长弓时的动作按比例缩小”。“长弓的动作缩小就是分弓 动作,认为是正确的。但是,快弓的演奏动作就不是分弓动
作的再加快和缩小了。”
“快弓主要是 灵活的手腕有力地甩动”。
“演奏快弓,手腕的屈伸动作起主导作用,是主要动作。”
“演奏快弓必须把动作的轴移到小臂中间,以大臂带动肘部,“通过小臂中部的轴心作用,使手和肘部成为平衡的两端均匀地摆动,从而带动弓子快速的左右运动。”“快弓要强调上臂的力量,腕子作自由地甩动。如果以小臂的力量为主,易造成腕子僵硬;以腕的力量为主,则易产生弓线不平而且推拉弓的音色不一致……因此,片面强调小臂和腕子的动作以及腕子甩动不利,弓子划圈的现象都是错误的。”
“拉较大的快弓时,以小臂为主,带动手的动作,拉小而快的快弓时,则以手的动作为主,小臂 为辅。”
“高速快弓的 演奏要严格控制上臂部位的旋转,收展动作的范围,以充分发挥腕部关节‘轴’的快速屈伸动作性能。”
从以上列举中,可以看到演奏技法的分歧。首先是在快弓的界定上有两种观点:一是长弓缩小是分弓,分弓再缩小就是快弓;而另一观点却为:快弓的动作不是分弓的缩小和加快。其次,在演奏技法上有五种不同:
(1)快弓动作是以小臂和手腕为主;
(2)快弓就是手腕的有力甩动;
(3)快弓演奏方法与长弓相同;
(4)快弓演奏方法与长弓不同;演奏快弓是必须改变“轴”,把的“轴”是腕和手指。
(三)关于运弓的力源问题也不是相同:
“二胡运弓的力源应在‘丹田’与腰的一周”。
“不管拉弓或推弓,都应以手或小臂的力量为主。”
“右臂左右运动的力量来自胸大肌和大臂三头肌等等。”
还有一些技法,如跳弓、顿弓、揉弦、按指等都存在些不同的演奏方法,因篇幅所限,不再赘述。
(四)二胡论著述的表述中也存在一些混乱:
“拉弓时右手腕要稍稍向外突起成外伸状态,推弓时手腕应呈‘内屈状态’:手腕的屈伸动作,以腕关节为枢纽,拉弓时手腕曲驱,推弓时手腕后伸”两者表述相反。
再如指关节的计算顺序也相当混乱,有的著作中是手指尖端为指节有的都从跟计算一指节;;另外,还有什么上关节、内关节之称谓等……
(五)关于 演示方面 :
近年来二胡名家录制了许多教学和名曲示范演奏录像带和VCD片。在二胡界起到了“远程教育”的作用,为普及和提高二胡艺术发挥了相当作用。然而,部分 商家受利益趋动,也出版些不负责任的作品,不科学、不规范的演奏方法随处可见;运弓不通;左脚踮起来;大臂架起来;演奏到激情处甚至左脚不时地“击”地……这些缺乏严肃性的表演和不经意的动作,又与规范的演奏方法相混淆,成为二胡表演和教学的障碍。 一个技术项目的多种演奏方法中,科学的演奏方法只有一种。目前,在还没有一部权威性的理论著作左右二胡演奏理论的时候,这些混乱现象对二胡艺术的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就不言而喻了。当前受影响最严重的还是青少年。
目前,二胡的普及率非常高,全国各地,从城市到乡村,凡有人群的地方就能听到二胡的声音。近年来,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都开办了一些二胡学校;青、少年宫都办起二胡学习班;只从国家提出素质教育的口号以后,全国各地中、小学校的二胡班又如雨后春笋般的萌生,各知名或不知名的教师都带一批学生,可谓普及率空前高。但是成材率相对较低。这种现象在艺术院校招生中到处可见。尤其以边远地区基层考生为甚。我们看到一些学生的条件、音乐感觉都不错,就是演奏方法欠妥。在不科学的演奏理论的指导下,已经形成了错误的动力定型,使人感到惋惜和遗憾。应该说不科学、不规范的演奏方法埋没了一些有才华的青少年。当然这里有教师问题(有些教师的演奏方法不够科学)、教材问题,但是归根结底还是个演奏技法的科学性问题。因此,必须改变演奏方法的混乱现象,实现理论统一。
如何改变目前这种局面?笔者认为只有加强理论研究,特别是基础理论的研究,以科学为依据,用科学的方法统一人们的认识,并达成共识,统一演奏论。
二、加强理论研究,实现演奏理论的统一
二胡演奏技法的混乱在于理论研究的薄弱(当然不只是演奏理论)。
二胡理论研究的滞后是长期以来的事实,大家有目共睹。这里除有二胡发展缓慢,基础薄弱的历史原因外,更主要的是现实中二胡界长期存在的重演奏、重创作而轻理论研究的倾向问题。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陈振铎先生曾严肃地指出:“二胡研究是关系到二胡发展和前途命运的问题”笔者认为二胡界只有把理论研究问题上升到这样地战略高度去认识,才能使二胡研究得以迅速发展,只有二胡理论研究的全面发展,才有演奏理论研究的发展,才能带来演奏理论的统一,也只有理论研究的全面发展,才能提高二胡艺术的艺术质量,才能使二胡艺术焕发出特有魅力和光彩,拥有国内外更多的听众。
(一)加强理论建设,必须首先加强人才建设。这是理论队伍建设的基石。
目前,二胡界真正研究二胡理论的人员要与演奏、教学 人员相比,那真是少得可怜,演奏基础理论的研究人员更是凤毛麟角。要改变理论研究薄弱的现状,只能在人才建设上作文章。加强人才培养的力度,尤其是对青年理论工作者的培养,让更多的青年理论工作者脱颖而出,挑起理论研究的重担。
当前,从事理论研究的多是音乐(艺术)院校的老专家、老教授。他们凭多年的二胡教学演奏经验,总结出许多研究成果。然而,这远远不够。我们必须着力培养后生力量,充分发挥青年人的聪明才智。我们要把那些民族音乐研究方向的、已经有些创造性研究成果的、有独立从事研究并热衷于二胡事业的青年人选拔出来,确定二胡研究方向,定向培养,以老带新的办法加以深造。这样经过几个反复,不愁几年或十几年,二胡理论研究队伍中,定会出现大批像杨荫浏先生那样终生致力于民族音乐研究的专家和学者。
(二)理论研究要建立一支强大的专业性队伍,集中力量,统筹安排,承担二胡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
目前,我们的研究力量过于分散,仍处于一种自发的,自流的个人行为的松散状态。这种各自为战的研究状态,很难在短时期内取得研究成果的突破性进展。因此,建立一支热心和致力于二胡事业的专业研究队伍来改变理论研究滞后的现象势在必行。这支队伍的研究人员应该是不计各人名利和得失,有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为弘扬二胡艺术去拼搏、探索。音乐(艺术)院校、民族音乐表演团体、民族音乐研究机构应该成为这支队伍的主体和中坚力量。二胡研究会应该由一个松散组织变为一个实体,会刊继续办下去,真正成为研究二胡的专业性学术刊物。这还不够,还要有领军人物(不是指个人)统帅起来,组织起来,对研究方向,研究课题分类排队,细致安排并落到实处。使理论研究工作真正有一大批人去做。这样,不愁几年十几年或更长一点时间,理论研究滞后于演奏、创作的面貌定会改观,理论研究定会再创辉煌,那时,二胡演奏理论统一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总之,二胡演奏理论的统一,是二胡发展和艺术质量提高的必然。只有充分认识到这点,才能在加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统一人们的认识,实现演奏理论的科学统一,进而形成一个包括演奏理论、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和理论研究为内容的完整 理论体系,促进二胡艺术的繁荣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