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语·口法之谜
佚名 网络一位知名箫演奏者曾说,“他发现,箫的秘密是气息”。
这话当然有道理,管乐器的底层基石确实是气息——气息运用的任何缺陷,直接导致音质的瑕疵——气息,无疑是管乐演奏者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不过,奏箫毕竟是个复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人的呼吸系统,以及唇、舌、喉和面部等口部附近器官,手臂和手指……直至周身,当然,必须包括脑部,都在积极参与着。演奏,是一个集气息和指法,口法和舌法,感性和理性,具象和抽象,技术和艺术于一体的综合行为。
具体到每个习箫者,由于天赋、机缘的不同:有人很快就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有人则因为生理条件合适,能很快以合适的口法奏出相当漂亮的音色。从这个意义来看,在“演奏”这个庞大的构成中,说哪个环节的复杂性最高,或者,说气息或口风,或其他什么因素是奏箫的秘密,似乎都是毫无意义的——对每个人来说,问题的答案不见得相同,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其实没有什么秘密,只有各人该走的路还没走完……而已。
然而,我想说的,并非这种“技术平权”般的取消主义,而是在长期实践中的一种观察。
管乐器,起码是笛箫类的边棱音乐器(包括尺八、盖那笛、排箫等等),其口法(我说的口法,是指演奏这些乐器时,口部附近相关器官的形态组合,而习惯上更常用的语词则是‘风门’或‘口风’)有着极大的自由度。
换句话说,演奏者可以用多种不同的风门加喉部、口腔内部打开程度的组合,来进行演奏。
在这些不同的口法形态组合中,一部分,有着明显的缺陷,并不适宜演奏之用,可称为错误的口法;而另一部分则各有各的效果和作用,互相之间不能取代,可称为正确的口法(注意是一群,而不是一种)。让情况变得更复杂的是——演奏者在进行口法探索的过程中,不论是摒弃错误口法,还是发展新的正确口法,都非常耗时耗力——正是口法的这种特点,造成很多演奏者以错误口法延续多年(虽然是错误口法,但也绝不是不能演奏,只是有着各种不佳的音声效果,这正是口法的吊诡之处),而难以修正的现象。
气息的学问,一个是潮气量,一个是气速,解决好了这两个问题,基本上也就剩下细细打磨的事儿了。当然,绝不是说潮气量和气速的问题好解决——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并使之内化,当然需要透彻的理解和长期的训练。但归根结底,一旦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并持之以恒地加以训练,则这种正确的呼吸方法就会是包打天下的——不论是上述的哪种乐器,箫(不论南北,也不论封口通口),笛子,尺八、盖那笛、排箫,都能适用。
口法方面的问题似乎更加顽固,你不是常听箫友抱怨吗:
洞箫吹好了,吹南箫却不得要领!
会吹笛子,不代表自动会吹箫,口风(风门)不同!(反过来也一样!)
箫吹的不错了,但尺八却压根儿吹不响;
排箫跟笛箫的口风根本不一样……
等等……
有的朋友说,我没那么花心,只吹一种乐器,总该没那么多烦恼了吧?
从口法角度来说,还真不是,且看:
调高相同,吹口宽窄、深浅不同的两把箫,适应不了;
调高不同的箫,吹口形制不同,适应不了;
即使是同一把箫,不同的日子和时间,居然也适应不了!!!(由口法稳定性问题造成)
口法问题固然复杂难解,但毕竟还是有方法可循的。
在口法方面研究最为透彻的,可说是尺八的教法。
主流的尺八教法强调以内唇形成风门;
主流的尺八教法大力强调了风门缩小的重要性。本质上来说,这一点,对所有笛箫类乐器都是适用的。问题的吊诡之处在于,表面看来,尺八的吹口似乎非常粗犷,但事实上,外切的尺八吹口边棱(外切的箫也有类似现象),让其更容易形成短的气簧(风门到吹口边棱的距离),从而天然要求更小的风门(用大风门吹尺八不但声音粗糙,且很快耗尽气息);反观内切吹口的箫,或竹笛、长笛,其吹口形制则容易形成比尺八更长的气簧,对风门的容错程度大大提高——也就是说,用小风门还是大风门,都能顺利演奏,这样一来,演奏者往往就对风门缩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了……;
主流的尺八教法还对上下唇的微观形态,及唇、齿、舌之间的动态位置关系(不同音区有变化)做了详尽的经验总结和规范化,这些细节,可以说都是口法中的高级技术和精华所在;
等等……
现代长笛教法对口法的研究也相当深入完善,与尺八教法的相同与相异之处在于:
主流长笛教法同样主张以内唇形成风门的基本口法;
著名长笛教育家Marcel Moyse主张的风门形成方式,注意其强调对湿润内唇的使用
长笛教法往往并不特意强调以缩小的风门作为常态,但会对风门过大提出警告;
各种长笛教法在唇部微观形态,及唇、齿、舌之间的动态相对位置方面,有很多差异化的主张,似乎没有象尺八教法那样相对一致的结论;
著名美国长笛教育家Walfrid Kujala提出了上颊膨胀口法(Upper Cheek Inflation Embouchure,简称UCIE),该法以脸颊上半部(上唇以上)充分放松,被呼出的气息冲击膨胀而得名。支持者认为,该法对弱吹、震音等技术有着独特的优越性。虽然UCIE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并未在长笛演奏者中普及,但有趣的是,我们看到,象福田辉久这样的尺八大师,似乎正是用这种方式进行演奏的……
我想说,口法确实像一个谜,能让学习者为之探索,为之思考,为之苦恼,为之雀跃,念兹在兹,锲而不舍……这也是箫(包括广义的笛箫类乐器)的魅力之一吧。